0757-82532110

道氏新主张:深度融合,方能实现价值创新

陶瓷信息网2019-02-27 23:55:29

 

 

自2008年喷墨工艺被引入中国,如今中国喷墨市场已经走过了第一个十年。在这期间,不论是2012年推动墨水正式国产化的道氏陶瓷墨水的上市,还是2014年道氏推出的新一代快干、高清、低油性墨水,亦或是2015年上市的道氏3D渗花墨水……道氏对于中国喷墨市场的发展推动功不可没。

 

如今,在多方因素的影响下,产业格局巨变。作为目前产业链上最大的专业墨水、釉料等材料供应商,道氏有何新的规划?又将为陶瓷行业带来什么新构想?

 

无独有偶,2018年恰好也是道氏公司发展的“第二个十年”的开端,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道氏如何定位自身的发展?

 

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 于日前采访了广东道氏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继雄。

 

格局新变化:

供应链进入整合状态

受地产精装化政策的影响,建材市场终端渠道和品牌格局正掀开一场新的革命,而这一系列的变化,正重塑着建筑陶瓷行业的整体产业链形态。作为产业链上的最大的专业墨水、釉料等材料供应商,广东道氏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对此深有所感——随着工程渠道销售比重的加大,陶瓷市场的份额逐渐聚焦到有资本、有品牌意识、有经销渠道的大企业手中,而这些企业为了更大程度占有市场,则必须放大其现有的品牌优势和低成本优势。

 

这样的需求改变,对供应链上的材料供应商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现在,产能过剩、成本上涨是每个陶瓷企业都必须直视的问题,再加之市场端的变化,陶瓷企业的利润被进一步削薄,为了强化竞争力,陶瓷企业在打造品牌的同时,还需要获得更稳定的供应来源和更高的服务质量,以提高生产环节的运作效率”。道氏技术副总经理高继雄指出这一现象。

于是,有一个趋势逐渐显现出来:在地产公司逐步聚焦、陶瓷企业逐步集中的同时,陶瓷行业的供应链也开始进入整合状态。

 

在此之前,由于行业过于分散,材料商只要拥有了某项或某几项产品都能得到立足之地和参与竞争的机会,但行业的技术和品质门槛也随之被拉低。而现在出现的一大市场导向就是,材料供应商必须具备稳定供应能力和完善服务能力,才能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及机会。

 

“我们的发展重点也在此,要持续打造属于自己的制造、产品以及服务能力”。高继雄介绍到,早在几年前,道氏就开始围绕上述几方面进行全面部署,如今其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拥有2大生产基地和13个服务网点,共计有逾200名技术服务人员遍布在全国各地、甚至是全球的建筑陶瓷产区,可为合作客户提供售前、售中和售后的全方位服务。

 

以服务来获取生存和增值空间,是已经得到验证的真理,也是道氏既定的发展重点之一。

 

创新新模式:

必须是三方合力出击

道氏的另一个发展重点是产品。

 

自2008年喷墨工艺被引入中国,如今中国喷墨市场已经走过了第一个十年。在这期间,不论是2012年推动墨水正式国产化的道氏陶瓷墨水的上市,还是2014年道氏推出新一代快干、高清、低油性墨水,亦或是2015年上市的道氏3D渗花墨水……道氏对于中国喷墨市场的发展推动功不可没。

 

对于目前这个产业链上的最大的专业墨水、釉料供应商,道氏的新动向备受瞩目。有心人士或许已经发现,近两三年来,道氏已经不再高举高打地宣扬某个技术创新成果,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没有创新。

 

“事实上,创新已经变成了我们一种常态化的竞争力,融入了我们提供给客户的整体服务中”。高继雄解释到,进入以市场为导向的新消费时代后,作为材料供应商的道氏与客户沟通合作的模式也在改变,不再是以前“关起门搞开发—卖给陶瓷企业”的模式,更多的是在做一些融合陶瓷企业需求、且设备企业能够承载的创新。

 

在道氏看来,一个点的创新不足以推动整个市场,当创新材料的脱离了陶瓷企业需求(即没有市场基础)、脱离了设备支持,就无法产生经济效益,只有打通陶瓷企业、设备商、材料商三方,才能将创新的价值最大化。

 

据透露,在过去的2~3年间,道氏已经先后与金意陶、东鹏、新明珠、唯美、协进等开展了上述新合作模式。高继雄以道氏和金意陶的合作为例详细介绍了这种模式:在经过双方协商之后,金意陶的实验釉线成为了金意陶和道氏公司共有的实验釉线,双方一起投入设备进行产品的开发应用。对于身为陶瓷企业的金意陶而言,其可以通过该试验线做产品测试,也可以做小批量定制;对材料商道氏公司而言,一方面可以更好服务陶瓷企业,又获得了做特殊材料开发应用的试验地。据悉,道氏的渗花墨水、功能墨水和包裹墨水的生产应用都是在这条试验线上实现的。

 

在此之前,“关起门搞开发”是材料商的共同问题,这种模式的弊端在于实验室的研究过于理想化,未能充分考虑大生产时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市场的需求以及设备的承载能力,因此长期以来,创新新材料在进行产业化应用时或多或少会有些“不接地气”,难免会遇到壁垒和障碍。而道氏和业内数企业探索的这一深度融合开发模式,无疑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道氏的材料供应商身份也随之发生了改变。高继雄说,“我们不再是简单的参与者,也不能做市场的引领者,在这个行业发展的过程中,道氏所充当的角色更多是融入者,融合企业需求,与设备商无缝对接”。

 

数码化2.0时代:

立体化、板材化

成立于2007年的道氏,在经过十年的努力后,对自己的定位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对于下一个十年,它有一个全新的目标——世界级材料企业。“中国的基础材料领域非常薄弱,我希望二十年、三十年以后,让道氏成为世界级材料企业”。道氏技术董事长荣继华在公司10周年庆典上,多次强调公司的这一使命。

 

在这一使命的指引下,道氏公司先后布局石墨烯和新能源材料领域,同时也在不断加大在陶瓷行业材料领域的研究。而在对陶瓷行业的材料研究基础上,道氏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数码化。

 

陶瓷着色墨水的出现是陶瓷生产实现数码化的第一阶段,这个阶段有三个标志:其一是材料标准化成为可能,其二是喷墨打印的普及化,其三是揭开了传统认知中“数码化”的神秘面纱,“数码化”成为了大众认知。

 

而从2017年开始,陶瓷生产数码化逐渐出现了进入2.0时代的特征。

 

高继雄向 分享了这样一个信息:最开始是一条线配一台喷墨机,随后渐渐变成一条线配两台喷墨机,现在渐渐出现了一条线三台喷墨机的配置。更多的喷墨机在参与生产线,除了着色,喷墨机还在尝试参与喷釉、喷添加剂等等环节,以求将产品细节做得更好。

 

“喷墨是数码化的代言词,我们有理由相信,更多喷墨机出现在生产线上,说明整线智能化程度在提高,智能化的整线数量也将逐步增加”。他指出,全数码化是陶瓷生产和产品开发的必然方向,也是道氏作为一家材料公司关心和全力推进的。

 

据悉,基于全数码化的发展趋势,目前陶瓷生产的两大环节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导向。第一是现有的喷墨环节增加喷釉,包括釉料、胶水以及添加剂等,都可以通过喷墨实现。第二是压机前端的布料环节,也有机会进入全数码、半数码时代,材料商也可以以此发力,实现布料环节和着色环节的结合,获得产品的最佳效果。

 

“陶瓷砖一直以来以仿石仿木等仿生产品为主,这类产品往往需要立体感方能呈现更好的效果,如果只是做表面工作,就不足以满足市场需求,现在瓷砖的板材化趋势越发明显,如果能满足表里一致的需求,瓷砖可以取代和应用的空间是非常大的”。高继雄表示,在数码化时代的初期,陶瓷企业是整合资源做产品开发,但是随着数码化的普及,资源整合的门槛降低,同质化问题也随之全面爆发且一发不可收拾,而在数码化2.0时代,道氏要做的就是通过与企业深度融合,帮助企业打破同质化竞争格局。(张园)

关注陶瓷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