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7-82532110

商学院的发展逻辑

陶瓷信息网2019-01-09 21:26:29

培育人才、辅助销售、规范制度、提升企业文化、潮流趋势、企业的新发展战略……  

 

陶瓷信息 操儒冰

 

XX商学院隆情启动”,“XX商学院第N期特训营开营”,“XX商学院金牌店长特训营开营”。近两年,有关陶卫企业商学院动态的报道屡屡见诸报端,在陶瓷行业全新的市场格局下,企业商学院被赋予了更多的职能——肩负着为企业培养“适合企业战略发展需要的人才”,推动企业制度更加规范化和系统化,以及辅助企业销售等多项重要使命。

商学院对于企业的发展是需要时间慢慢沉淀的过程,无法达到“立竿见影”的快速效果。在陶卫企业商学院的发展轨迹中,于坚持和摸索中渐成规模的有之,半道松弛而后又无疾而终的亦有之。但无论未来最终的发展轨迹如何,商学院俨然成为企业积蓄力量应对未来市场竞争的新型武器,企业组建商学院的步伐仍在前赴后继。

企业组建商学院背后有着怎样的发展逻辑?商学院该如何定位?成立商学院的时机是否成熟?斥不菲的资金养活一个看不到直接效果的部门意义何在?

 

 


行业的发展与外部条件的变化促使企业努力向“学习型企业”转型,各种形式的企业内训及商学院随即产生。(安蒙卫浴供图)

 

 

      扩张与“升级”

 

20137月中旬,“鹰牌大学”正式上线,这是陶瓷行业罕见的以“大学”来命名的企业商学院。

官网上的简介栏里,“以提高中国建筑陶瓷行业终端从业人员专业素养、提升中国建筑陶瓷终端从业人员的整体服务水平为目的,以培养新商业文明人才为使命”的文字十分醒目,阐述了“鹰牌大学”成立的目的与定位。

不同于其他企业商学院从无到有的过渡发展,“鹰牌大学”的上线在历经前期的探索与摸索后,起点即以达到行业全新的高度和深度,并进行了多项创新与提升。

在商学院课程的设置上,“鹰牌大学”课程教学涉及产业链的多个环节,研发了一系列包括采购、配送运输、店员销售技能、产品售后服务、门店装饰等实战型课程,并逐步形成了在线培训、现场授课和培训认证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师资力量上,自20136月起,已拥有10余名资深讲师。

在培训的时间和空间上,“鹰牌大学”充分利用网络时代通信的便利,突破了传统商学院在时间与地域上的限制。学员可在任何有网络的地方通过参加“鹰牌大学”网络在线培训,随时随地便捷学习;或者鹰牌陶瓷机构所举办的现场授课。在实践中逐步规划形成MBA(经销商老板)、经理人(店长及部门主管)、精英(门店一线员工)三位一体的岗位能力成长体系。

更新颖的一项创新是,它(“鹰牌大学”)采取了类似国内高校的学分制,学员可通过网络考试和试卷考试来获取学分,学分修满后即可结业。”鹰牌陶瓷内部一位熟悉“鹰牌大学”的工作人员向 介绍。

此外,鹰牌大学还设立了经典讲坛,对于重点的问题或者成功的案例进行分析、分享,让学员们更快掌握鹰牌陶瓷相关的知识和经验,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发展和促进经销商的快速成长。

陶卫企业商学院在历经多年的摸索与发展后,如今在行业和企业中已颇具普遍性、系统化和规模化,一些品牌理念意识超前、终端网点布局完善的企业开始深入研究和挖掘企业商学院对于企业未来发展的现实作用以及促进意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谋划成立成建制的企业商学院,或者在原有培训部门的基础上升级为商学院,同时不断丰富和优化企业商学院的内容和功用。

nth="3" year="2013" w:st="on">201331,已成立近两年时间的玛缇学院全新升级,开始由学习型组织向教导型组织蜕变。商学院的规模、人员配置变得更大,培训的范围和对象更为广泛。“商学院每年的预算也在百万元以上。”

“应公司领导和部门的要求,我们正在加紧筹备百德嘉商学院。”nth="8" year="2013" w:st="on">827,百德嘉卫浴培训经理刘颖告诉 ,对于百德嘉来说,目前还没有非常完善的培训体系,待百德嘉商学院成立后,公司希望通过健全的培训体系以及详实的培训内容给予员工和终端经销商、店员更多的鼓励与支持,也助力企业增加效益。

在富兰克卫浴营销总监姜云生的记忆中,富兰克卫浴每年举办的全国性大型培训会人数规模都会在上一年的基础上大幅增长:第一届的人数是100人,第二届的人数是200人,到了第三届,参与的人数则达到了270

“很多来自终端的学员在培训后表示收获颇丰,希望厂家能够举办更多的针对终端学员的培训会,后来随着人数的增长,到了第二届,原来的培训形式与内容已无法满足公司的品牌发展需求和学员的学习需求,公司不得不成立独立的商学院。”姜云生对陶瓷信息说道。

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陶卫企业因为某种相同或特殊的原因,设立了企业商学院。在它们对这个全新部门的释义中,商学院是陶瓷行业的流行趋势,是企业自身的新发展战略,亦是企业内部员工及终端经销商提升职业技能水平和经营能力的强力平台。

   

      商学院与培训部,如何甄别?

 

在美国,商学院已有近60年的发展历史。1956年,美国通用电气首创 “克劳顿学院”,此后企业商学院的数量突飞猛涨。据统计,财富500强企业中70%以上都建立了自己的企业商学院(大学、研究院),如克劳顿学院、IBM全球大学、西门子管理学院、摩托罗拉大学等,截止到2010年,全球企业商学院数量已经达到4200多家。

陶卫企业商学院数量亦在大量发展,但这些被冠以“学院(大学、研究所)”之名的商学院,究竟有多少名符其实?企业商学院与企业培训部该如何甄别?这些都值得探究与推敲。

“企业商学院与培训部的差距,不仅是规模、资金、课程、管理等多方面的悬殊,对整体的规划,工作人员的素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佛山一家瓷砖生产企业的商学院负责人看来,企业商学院是企业培训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然的升级版。

当企业培训部逐渐壮大,各项工作趋于规范时,原有的培训规模已无法满足企业人力资源的培训需求,培训部负责人都有把培训部做大做强的愿望,由此企业培训部升级为企业大学或者企业商学院。

这位负责人表示,从高度与定位上来看,商学院的目的是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而培训部的目的仅是实现企业的战术目标。商学院为学员提供包括工作、学习、思考等全方位的培训课程;而培训部的深度有限,范围仅局限于工作技能。

在部门的独立性上,二者有明显的区别。培训部是非独立运营的附属性机构,通常依附于企业的人力资源部或市场部,而商学院则多是一个独立的部门,通常不需要依附于其他部门。“我们公司的商学院就是独立存在,归营销总经理直接负责和管理。”玛缇陶瓷商学院培训负责人柳娟告诉 。

二者分明的界线还体现在培训规模、范围、对象等多个方面。商学院的课程体系和师资体系完整,课程专业性突出,而培训部的培训课程更加注重实效,侧重于解决实际问题。据陶瓷信息了解,陶瓷行业一些师资体系和课程体系配置完整的企业商学院,甚至配置了超过10人规模的专职培训讲师;而企业培训部则通常不配备专职讲师,多为有培训需要时从外聘请。

另外,在培训的持续性、规范性、整体性方面,企业商学院与企业培训部亦是泾渭分明。商学院提倡“终身学习”的持续意识,倡导系统学习,各项学习非常规范、井然有序,而企业的培训部则并不具备这些特性。

 

       “饭堂阿姨也要参与培训”

 

与一般的培训中心不同,除基本的职业技能培训外,企业商学院向学员移植一套关于企业的战略布局、团队愿景、企业文化的完善的系统知识,以打造价值观高度统一的体系。

“商学院成立的目的是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培训的内容也是跟着公司的发展步伐来走,公司侧重哪一方面的发展,商学院就着重培训哪一方面的人才。”玛缇陶瓷商学院培训负责人柳娟告诉 ,玛缇商学院每年的培训都有相应的针对点,“今年可能是针对导购、明年可能是针对店面管理,后年可能就是针对售后服务了,每年的侧重点都不一样。”

在课程的安排上,玛缇公司确保每人每年的平均培训率在6次以上,有全面的大型培训,也有小型的专一培训。每年的大型培训,玛缇陶瓷都会至少举办两次,每次的人数规模在100人以上,培训时长为3天左右。

遇到这些大型的培训活动,玛缇陶瓷规定公司全体员工都要参与。“就连饭堂阿姨也不例外。”柳娟说,公司各种培训五花八门,除了正常的工作技能培训,有时在业余,还会进行厨艺、瑜伽的培训,“有兴趣和需求的同事都可以互相切磋。”

作为从事了多年培训工作的陶瓷人,柳娟渐渐发现,培训最重要的不仅仅是内容,在培训过程中,气氛的渲染往往是培训效果好坏的关键因素。“有时候我们自己去参加培训会也会感觉到不在状态,经常容易走神。”

如何调动员工的学习积极性,提升他们的参与热情,真正的学有所获,成为培训过程中尤为重要的事情。“每次我们都会通过一些互动、PK等方式来渲染气氛,甚至在灯光、音乐、主持上都会极为讲究。”柳娟向陶瓷信息介绍。

通过互动性的交流活动,玛缇团队的面貌和凝聚力都在培训过后得到了明显地改变和提升。柳娟记得,在一次培训后的互动酒会上,一些平时不爱说话、性格内向的同事突然变得外向了。“又是唱歌又是跳舞的,现场气氛可high了。”柳娟乐呵呵地回忆说,“当时连公司领导都感到意外。”

2012年,柳娟从东莞唯美陶瓷跳槽到玛缇陶瓷,这个大部分工作时间都一身正装的年轻人仍对来玛缇后的第一堂培训课历历在目。“这堂课叫做‘百分百担当执行’,主要是思考和发掘企业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可能会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和后果。”柳娟是以学员的身份参与这次培训的。

“这堂课的主要目的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每位员工各抒自见,为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献策献力。” 柳娟说,“每个企业的发展都会存在问题,我们要做的是防患于未然。”培训结束后,是监督和预防的过程,行政部会作为监督方去监督员工将这些解决方案落到实处。

  

      人才大本营

 

陶瓷行业已进入深度洗牌期,市场竞争加剧;终端消费者对产品与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企业对于员工的素质要求亦水涨船高。

过去的几年里,陶瓷企业员工流动性大、离职率高的难题一直困扰着陶瓷企业。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2佛山陶瓷企业员工总体离职率达25~30%,个别企业或岗位达到了40~50%,人才匮乏与高流动率已严重制约陶瓷企业发展。

事实上,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时下,这样的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老板所接受。在这一理念之下,企业也逐步加大了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力度。一年掏出上百万的培训费用,在越来越多的企业里变成了寻常事,而建立企业商学院,从内部培养优秀人才或留住人才,业已成为陶企解决人才需求的现实途径。

如今,80后、90后已成为陶瓷行业职场的主力军,这类群体个性极强,在职场上,通常更追求价值观以及被认可。对他们而言,成长比成功更为重要,而企业商学院恰好能够给予他们学习的机会和平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亦为陶企留住人才的有效方式。

安蒙卫浴董事长安晖曾在安蒙公司内部的公开场合说:“安蒙的员工工资可能不是行业最高的,但安蒙的员工一定是成长最快的。”后来这句话被理解为安蒙商学院开展工作的基点。

但在更多的企业释义中,商学院被理解为“辅助营销”的工具——为经销商服务,推动终端销售业绩增长。

对于少数发展成熟,已实现公司化运营的经销商而言,产品的售后服务体系已十分完善,但对于大部分经营规模有限的中小型经销商而言,应对消费者投诉问题的能力还远远不足。

“比如一些产品的性能、铺贴方法,很多的导购并不了解,也无法很好地向客户介绍,这在某些方面都会影响产品的销售。”前述企业商学院负责人向 介绍,其实有些针对产品质量的投诉,并不是产品质量问题,而是铺贴问题,但很多导购员本身并不熟悉产品,也无法将产品铺贴的注意事项传达给消费者。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目前陶卫企业的商学院仍处于摸索阶段,未来随着建材行业的发展与成熟,企业商学院也必将更加专业化。未来企业商学院的职能或将向外延伸,不仅仅是为企业内部和终端网点服务,也会成为其他企业的组织机构。不过,在当前的形势下,行业的企业商学院还要走很漫长的一段路。

   

      成立商学院要看“天时”

 

尽管商学院作为一项长远的战略决策,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但养活一个独立的商学院需要耗费一笔不菲的资金,在现阶段,并非所有陶瓷企业都有成立商学院的必要。

“现在行业内很多企业都在做商学院,我认为只有满足了三点条件:品牌高度、筹建思路、配套设施,企业才能去办商学院。”安蒙卫浴人力资源总监王绪林向 表示,真正意义上的商学院需是独立的,需要有专职的培训指导人员,因为商学院一定要具备足够成熟的组织能力,要能营造学习的氛围,能有弘扬企业文化和发展战略的意识,能合适的选择时机与形式。”

据一位曾在金意陶商学院担任副院长的业内人士介绍,早在2004年,金意陶董事长何乾就在公司内部提出了“筹建商学院”的设想,但当时金意陶品牌在终端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并不是很大,成立商学院的时机远未成熟,最后这一设想不得不被搁置。

一直到五年后的2009年,金意陶才创办了自己的商学院,这一年,金意陶的企业规模与实力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在众多陶卫企业的商学院负责人看来, 企业真正成立商学院需要一定的沉淀和基础,终端建设需要达到一定的数量,而且品牌的附加值和盈利能力也要十分突出。

特地陶瓷是陶瓷行业最早成立商学院的企业之一。 2007年,特地陶瓷在全国的销售网点增加至300余个,特地的品牌文化、市场营销、产品体系等都有了巨大的提升,为了更好地实现厂商一体化,特地商学院应运而生。

当企业终端销售网点达到饱和或已经完善的时候,企业通过扩大规模的方式来增大销售业绩已变得困难重重,而通过提升终端经销商的业务水平和盈利能力,成为了企业促进销售业绩增长的极佳途径。

佛山一家于近期成立商学院的企业负责人亦在接受 采访时表示,公司刚成立的时候,规模、终端网点布局、经销商实力都很有限,企业在培训方面只能小打小闹。“但现在不一样了,公司在全国的销售网点已达400余个,建立企业商学院的时机已经成熟,培训亦具备了基础。”

 

关注陶瓷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