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答赫芬顿邮报 关于环保问题的提问时,李克强表示,政府在治理雾霾等环境污染方面,决心是坚定的,也下了很大的气力,但取得的成效和人们的期待还有比较大的差距。他去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向雾霾等污染宣战,不达目的决不停战。
治理要抓住关键,今年的要害就是要严格执行新出台的《环境保护法》。对违法违规排放的企业,不论是什么样的企业,坚决依法追究,甚至要让那些偷排偷放的企业承受付不起的代价。对环保执法部门要加大支持力度,包括能力建设,不允许有对执法的干扰和法外施权。环保等执法部门也要敢于担当,承担责任。对工作不到位、工作不力的也要问责,渎职失职的要依法追究,环保法的执行不是棉花棒,是杀手锏。
当然,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前天有个别媒体报道,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雾霾等环境污染治理的表述放在比较靠后的位置。今年报告有很大的变化,就是我们把节能减排的指标和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排列在一起,放在了很靠前的位置。报告里从调结构到提高油品生产和使用的质量等,都和治理雾霾等环境污染相关联,这是一个需要全社会人人有责的治理行动。当然,治理要有个过程,如果说人一时难以改变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但是可以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
环保提案
全国政协委员张小玲:建议鼓励公众“随手拍”污染,奖励举报者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钦州市政协科教文卫委副主任、全国十佳残疾人运动员张小玲通过提案建议鼓励公众以随手拍等方式促进环境整治。
张小玲认为,相比于传统电话信访的举报模式,以网络媒体、手机媒体、自媒体等媒介形式出现的社会化新媒体不仅实现了24小时全天候的即时传输,更是具备了可信度高,可核实性强的特点。
目前,各种“随手拍”微公益活动在社会化新媒体中已有尝试:“随手拍家乡污染”、“随手拍黑烟囱”、“污染地图”等活动都在微博成为了热门话题,唤醒公民监督意识,传递正能量。
在环境共治的时代,公众参与是一项环境法律权利。2014年5月,环保部出台的《关于推进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的指导意见》提出,政府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要通过门户网站、政务微博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环境管理信息和环境质量信息。
但现阶段环境政务社交平台开通的状况并不乐观。澎湃新闻此前报道,与法院、公安等热门政务微博相比,环保类政务微博并不活跃,因所在地环保局没有开通微博或是不作为,网友反映问题经常遭遇 “投诉无门、白使劲”的情况。
“衙门未开、击鼓又有何用!”民间环保组织“点点环保”的发起人汪昭华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无奈表示。
在这份名为《关于鼓励公众以随手拍等方式促进环境整治的建议》的提案中,张小玲表示,如果政务微博陷入“更新慢”、“自说自话”的“沉睡”状态,网民对相关政府部门的印象也会大打折扣。
对此,提案建议环保部出台相关制度,支持鼓励公众、媒体采取随手拍等方式,对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监督,每年组织开展专题活动,并对成绩显著者给予表彰奖励。
另外,各级环保部门要开设举报监督通道,建立接受公众运用随手拍等方式进行监督,对公众的监督要及时公开受理和处理的结果。
全国政协委员、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高吉喜:水和土壤污染比空气污染更要关注
每年两会期间,雾霾都会成为热议话题。全国政协委员、环保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所长高吉喜认为,当前中国面临大气污染、水污染及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相比广受关注的空气污染,其实水和土壤污染更值得关注。
高吉喜说,雾霾形成表面上看主要是能源结构的问题,但深层次来看,还有产业结构的问题。不同产业,能源需求不一样。
西方发达国家产业结构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能耗较低,中国则以中低端制造业为主,能耗较高。所以雾霾治理,也是个产业升级、结构调整的过程。只有从根本上去调整,排放量才能从源头上得到控制。
高吉喜指出,相比已经得到足够重视的空气污染问题,从长期危害性和治理难度等方面看,水污染和土壤污染问题其实更值得关注。
《2013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国地表水总体轻度污染,全国4778个地下水监测点中,约六成水质较差和极差。31个大型淡水湖泊中,17个为中度污染或轻度污染。此外,2013年全国净减少耕地8.02万公顷,有30.7%的国土遭到了侵蚀。
他说,空气污染因为空气流通性问题,只要措施得当,治理起来相对容易。但水污染治理难度比空气污染治理要难得多,特别是湖泊污染治理,一般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而土壤污染治理,周期更长,难度更大。
此外,相比空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带来的环境影响和生态破坏更大,甚至会导致物种灭绝。
高吉喜介绍,环保部对环境污染治理有一套顶层设计。“大气十条”(即《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已经颁布设施,“水十条”(即《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应该是在今年上半年出台,“土十条”(即《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现在已经制定完成,预计下半年能够出台。此外,包括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措施也在设计当中。环保部不会因为治理雾霾而忽视其他环境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痛下决心,雾霾10年内会有明显改善
雾霾与呼吸疾病之间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对此,钟南山表示,从目前国内的情况看,雾霾与肺癌、肿瘤之间关系有多大还不清晰,“但并不是说二者没有关系”。
钟南山表示,目前治理雾霾还是有阻力,主要在四个方面:大量的能耗、劣质的油煤、前端不清(对燃油和煤没有很好的清理)、末端不控。“但我个人的看法,我们用不了像英国治理雾霾一样需要30年到40年。”
钟南山说,虽然没有更多依据,但前年,北京大学和美国研究机构做的研究显示,2008年奥运会期间,北京做了很多的处理,包括排污的转评工作。七天里,北京奥运会前和奥运会中,健康人的生物和标准发生变化。整个的污染减少了30%,PM2.5减少了约55%。
钟南山评价说,假设中国要是各行各业整个动员起来,提高对油和煤的处理,提高环保部门的执法权力,从国家的层面上考虑如何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我感觉中国从上到下、痛下决心,不能说治理很干净,但10年会有一个明显效果。”
(陶瓷信息 刘婷 综合整理)
关注陶瓷信息网
12-27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