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7-82532110

治霾加速碳交易试点工作进程

陶瓷信息网2019-01-10 22:59:19

    陶瓷信息综合消息  nth="2" year="2014" w:st="on">222,环保部通报,受不利气象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持续出现空气重污染,部分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严重污染。

 环保部负责人介绍说,中国中东部地区大部分省份出现灰霾,灰霾影响面积约为143万平方公里,重霾面积约为81万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北京、河北、山西、山东、河南、辽宁等地。

 雾霾催生大环保部制

 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大环保概念已经在外界广泛流传。全国人大财经委原副主任贺铿对此事的表态似乎也说明大环保概念并非空穴来风。

 贺铿日前在某会议上透露,环保部扩权已经提上议事日程,或提交两会重点讨论。

 就目前中国环保改革路线而言,环保部主要对两项问题进行了重点研究:一是建立和完善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二是独立进行环境监管和行政执法。

 而在独立环境监管制度下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是:如何监管。目前,在中国的环保领域,监管的职能非常分散:污染防治职能分散在海洋、渔政、公安、交通等部门;资源保护职能分散在矿产、林业、农业、水利等部门;综合调控管理职能分散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土资源局等部门。

 如此庞大复杂的监管模式并没有阻止中国环境越来越差,雾霾越来越严重。用环保部部长周生贤的话解释就是,“由于职能交叉,执法主体和监测力量分散,这是环保领域多头执法的突出问题”。

 贺铿也表示,大部制改革目前最主要的问题是牵涉到环保问题,关系到其他一些职能部门的处、室要不要合并到环保部的问题。

 环保大部制能否建立的前提是中央的态度,而国家主席习近平则给出了明确答复:“由一个部门负责领土范围内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对山水林田湖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是十分必要的。”

 而路透中文网此前报道说,中国政府正考虑对各部委进行全面重组,可能撤销国土资源部,将其部分职能并入环保部。而国土部并未对该消息做出任何回应。

 环保大部制还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中,而治理雾霾已经刻不容缓。 了解到,针对目前雾锁华夏的严峻形势,很多省市都推出了治理措施,污染大省河北更是祭出猛药,开展了化解钢铁过剩产能的行动,在唐山、秦皇岛、邯郸、邢台、张家口等5个区市,集中拆除16家钢铁企业高炉16座、转炉3座,压减炼铁产能671万吨、炼钢产能149万吨。

 碳交易市场相继开市

 雾霾天气频繁出现,也加速了碳交易试点工作的进程。20136月,深圳市正式启动上线碳交易,截至去年11月,累计交易量超过13万吨二氧化碳,交易金额超过850万元。上海、北京碳交易也于去年11月正式上线。各试点省市都组建了专门人才队伍,完成了基础体系建设,在企业碳排放盘查基础上,提出了实施方案;结合自身特点和条件,在具体工作中体现出差别和特色,如选择的行业范围、纳入交易的企业、配额分配的方法和标准、允许抵扣的自愿减排指标比例、登记注册系统的设计等,充分体现了"量体裁衣、因地制宜"的原则。

 随着试点城市碳交易市场相继开市,节能减排压力逐渐传导至企业,市场机制正倒逼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促进节能减排的大趋势。

 国家发改委对外称,中国将从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继续组织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试点示范工作,并研究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了解到,中国的碳排放交易起步很早,在“十一五”期间,国家已先后将江苏、浙江、天津、湖北等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列为国家排污权交易试点省份。广东省排污权交易试点的启动,对于在全国范围内促进环境管理机制创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深远意义。诚然,目前各地的排污权交易试点工作进展并不顺利,取得的成效也不明显。今后,试点地区仍需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探索,建立健全具有示范意义的长效管理机制。

 随着国内雾霾的加重,国家已将启动碳排放试点的工作提到了新的高度。

 环保产业迎发展春天

 恶劣的雾霾天也使环保产业迎来了发展契机。就目前而言,节能环保产业不仅是经济转型升级的手段,更是经济保增长的主要内容。在国家高度重视环保的大背景下,此类公司会得到持续发展的机会。

 在国家发布的《“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中,有这样一段内容:作为总体目标,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4.5万亿元,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左右。

 对此,有专家测算指出,到2015年,中国经济合理的节能潜力超过4亿吨标准煤,可带动上万亿元投资;节能服务总产值可突破3000亿元;产业废物循环利用市场空间巨大;城镇污水垃圾、脱硫脱硝设施建设投资超过8000亿元,环境服务总产值将达5000亿元。

 目前,环保产业有很大的机遇,如何抓住机遇进行转型是企业面临的重大问题。业内专家称,从供给的角度来看,现在国内大部分环保企业的设备质量不是很好,还伴随着较高的坏死率。从研发的角度看,我国环保企业及设备的运行虽然已经开展多年,但真正从事大规模研发的企业并不多,大多只是单纯的模仿,产品的品级方面表现欠佳。环保企业只有解决好上述问题,在政策面红利以及投资增多等多方利好下,才有可能实现产能释放。

来源:《中国贸易报》

关注陶瓷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