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7-82532110

陶瓷行业全产业链清洁利用,实施洁净煤战略

陶瓷信息网2020-01-24 16:00:00

2015年两会期间,各方代表建言清洁煤利用

2015年全国两会正在进行,环保和清洁煤利用的话题早已火了起来。对此,各方代表委员的有关提案也纷纷建言环保和清洁煤利用。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副校长姜耀东:

面对压力,煤炭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目前我国能源结构不合理,2014年煤炭消费比重仍高达64.2%,煤炭的利用方式粗放,能源效率低下,环境承载能力接近极限。社会上去煤化的呼声也越来越响,如在去年11月17日和11月18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煤炭消费总量与能源结构转型国际研讨会,涵盖中国煤炭峰值、煤炭和水资源、空气污染等重磅议题,主要是去煤化的呼声。煤炭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压力。

但另一方面,我国能源资源条件决定了“去煤”的不现实性。“十三五”期间,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仍将占据主体地位,2020年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仍在60%以上。要保证13亿人口大国的能源安全,煤炭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仍然是我国最基础、最可靠、最安全、最廉价的能源。

煤炭行业必须加快推进产业发展,由资金和资源推动向以技术创新驱动为主的方式转变,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克昌指出:“作为中国的基础能源,煤炭肯定要革命,但不是‘革煤炭的命’。提‘后煤时代’尚早,‘去煤化’不可取。煤炭领域革命的核心在于整体推进煤炭全行业、全产业链的清洁利用。”

可以预见,煤炭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将是长期的和稳固的,具有不可替代性。尽管有页岩气、可燃冰等非常规能源出现,煤炭仍然是最廉价、最安全的能源。

既然“去煤”不现实,那么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就应当受到更高重视。国家能源局官员甚至提出,要“把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与发展清洁能源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在最近几年,发电企业环保压力将继续加码,环保投入在政策压力下不得不增加。诸如超临界发电、大型循环流化床等高效、清洁发电技术也将得到推广和支持。除此之外,现代煤化工是煤炭清洁利用的方式之一,由此实现煤炭由燃料到原料的过渡。

 

全国工商联建言煤炭清洁利用:

让好政策好技术带来好空气

 

今年全国工商联向全国政协会议提交的一项提案是聚焦大力推广清洁高效用煤技术,解决工业燃煤污染问题。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副会长、科达洁能董事长边程表示,化工行业推广煤炭清洁利用技术是当下必然选择。

据介绍,我国自主研发的一些煤炭清洁利用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如循环流化床燃煤气化技术可使煤的利用效率提升15%以上,其用煤排放标准已达到天然气水平,但是推广应用缓慢。目前我国工业用煤主要集中在冶金、建材、化工等行业,大量散煤低效率燃烧是用煤治理的重点。环保部数据显示,中国现有燃煤工业锅炉约62万台,年煤耗量达7亿多吨,大部分燃烧方式粗放,缺少末端处理环节。而煤炭用做化工原料,也要走高效清洁利用的路子。

一是制定清洁高效用煤技术标准,出台工业用煤设备强制认证,明确清洁高效用煤技术在我国能源发展中的地位;二是建议国务院在《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扩大落后用煤技术的淘汰范围;三是对清洁高效用煤者给予财政支持。全国工商联建议,财政部比照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财政奖励办法,对工业园区集中制气、分散用能项目的节煤量,给予财税上的优惠奖励,原则为“谁投资谁受奖”,以此来推动清洁高效用煤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化工行业是煤炭使用大户,作为传统行业,并没有环保政策补贴,像煤炭清洁利用技术这类的环保改造投资,完全计入企业成本。当前行业普遍遭遇利润大幅下滑,“谁治污谁先死”造成的环保僵局如何打破?面对 提出的这一问题,科达洁能董事长、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副会长边程表示,2015年环保倒逼企业进行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是必然的。环保投入势必会提升成本,没有条件的企业搞不好可能会死掉,而有优势的企业就要加强创新来提升效益,避免被淘汰出局。

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会长文一波则表示,化工行业面临的环境治理问题是国内许多工业行业的缩影。这一问题的根本在于执法不严,执法不公平。这需要政府建立一个良好的机制,不能让“守法没奖励,违法没惩罚”。

 

民建中央提案:

尽快实施洁净煤战略

 

我国应该积极实施洁净煤战略,大力推进煤电一体化,从运煤到输电,减少煤炭分散使用对环境的破坏,促进煤炭高效利用。推进煤炭生产和消费的高效化、清洁化。与此同时,还应该完善煤炭在生产流通使用过程中的质量标准并严格执行,依法对“劣质煤”的使用和生产销售进行限制。

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简称民建中央)认为,应该完善我国国有煤炭企业退出机制,推进资源枯竭、煤质条件差、开采成本高、扭亏无望的国有煤炭企业有序退出。来自民建中央的提案还指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在能源结构调整、机动车污染控制、资金投入方面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中煤协数据显示,长期以来,煤炭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长期保持在60%以上。《中国环境报》去年报道称,我国大气污染中90%的二氧化硫、70%的氮氧化物与一氧化碳、60%的烟尘和80%的二氧化碳都是燃煤引起的。

民建中央对此建议,应该加大煤炭清费立税工作力度,出台专项财税扶植政策。当前,煤炭行业大量企业生产经营出现困难,政府应采取“放水养鱼”的办法,大力减轻煤炭企业税费负担,营造一个有助于煤炭企业转型升级的宽松环境。同时,避免金融机构“一刀切”式的停贷,引导金融机构区别对待煤炭企业的融资需求。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

加快环境税立法

 

“近年来我国采取的一系列环保政策措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仍存在突出问题。”贾康表示,一方面是资源环境危机因素继续凸显,另一方面是针对这些矛盾和危机,单纯依靠传统的行政干预方法,已经明显不足以解决现阶段面临的突出问题,“对市场经济和微观群体的负面影响亦不可忽视,必须出台更合理更全面的政策。”

贾康认为,以环境税和“税制绿化”为代表的绿色财税制度改革,是减少环境污染改善民生的直接要求。“我国现在尚未设立专门的环境税种,环保效果不显著,在一定程度上与此有关。”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完善资源税费制度”,包括全面改革资源税以及积极推进环境税费改革。然而,环境保护税的改革方案尚未见分晓。尽管环境保护税法已列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和国务院2014年立法计划,但草案还没有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也正是基于这些原因,贾康提出了加快环境税立法的建议。

对此,贾康也表示,要顺应总体财税改革的方向,部署开征环境税。在保持宏观税负稳定前提下,进行结构性减税,选择一些特定税种削减其税负水平;同时又通过结构性加税,即开征环境税弥补减税带来的税收减少,“未来环境税收入归属和使用上应当更多向地方政府倾斜,由地方政府承担更多的环境治理以及监督企业减少污染排放的职责。”

                      (综合整理报道)

 

关注陶瓷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