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德娜3.85米内宽窑炉,能耗低至395.6KCal/kg。
宽体窑成为了本届展会窑炉展示的绝对主流,不管是国内的科达、摩德娜、中窑等窑炉制造领头企业,还是国际设备制造巨头萨克米、西蒂贝恩特,均展出了宽体窑,且设备节能效果更加优秀。
宽体窑可容纳4片800×800mm规格瓷砖产品
本次展会上,科达洁能展出了最新的宽体窑和双层窑。科达宽体窑内宽达到了value="3.8" unitname="米" w:st="on">3.8米,该设备运用了最新的温度场和压力场理论,对节能燃烧系统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发。同时采用两次助燃燃烧的低氮氧化物高效节能烧嘴,运行火焰低温度,空燃比合理,火焰长短可调,建立起一套节能燃烧模型,在科达目前的窑炉能耗水平上可进一步降低10~15%,可同时烧5片600×value="600" unitname="mm" w:st="on">600mm规格或4片800×value="800" unitname="mm" w:st="on">800mm规格的瓷砖。
同时,科达还展出了内宽为2.85米的双层宽体辊道窑,800×800mm规格的抛光砖烧成能耗≤455KCal/kg,节能效果非常明显。
摩德娜公司展出的宽体窑内宽为3.85米,该设备可容纳4片800×800mm规格的产品,相比于传统3米内宽、容纳3片800×800mm规格产品的窑炉430KCal/kg的能耗,该设备还能在此基础上实现8%的节能,能耗标准低至395.6KCal/kg。
展会上,摩德娜还推出了5层干燥窑,该设备可根据陶企生产需要,使用窑炉余热也可以,使用燃烧器供热也可以,方便灵活。
据摩德娜总经理管火金介绍,目前可容纳4片800×value="800" unitname="mm" w:st="on">800mm规格产品的窑炉还没有大规模得到运用,对设备制造企业来说还需要努力推广,严格来说该设备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场还需要经历一段周期的培育。
一直以来,原材料都是制约窑炉发展取得突破的瓶颈之一。管火金强调,未来,该设备在棍棒的适应性、棍棒的更换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对设备制造企业来说,在棍棒的提升上需要向棍棒制造企业提出更多的要求与建议。
内宽value="3.95" unitname="米" w:st="on">3.95米宽体窑首次亮相广州工业展
意大利西蒂贝恩特集团则对外透露,其旗下的绿焰XXL宽体窑主要特征为窑顶弯曲可变,可以令窑内各部分燃烧均匀,实现热流量最优化;适用于大规格瓷砖生产的绿焰XXL宽体窑炉可节能30%,生产效率提升25%;专利喷枪Titanium,使用创新技术进行热量回收利用,可实现能源效率最大化,明显减少CO、CO2和氮氧化物排放,节能环保。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该设备首次对外展出系2014年意大利里米尼展,此次广州工业展系在中国的首次公开展示。该设备内宽达到了value="3.95" unitname="米" w:st="on">3.95米,可容纳4片800×value="800" unitname="mm" w:st="on">800mm规格产品,在优秀的节能效果与效率提升性能之下,西蒂贝恩特公司更是声称陶瓷企业投资回收只需9个月。
远程控制系统获得改良
本次展会,中窑推出了最新的节能宽体窑。该窑炉内宽为value="3.45" unitname="米" w:st="on">3.45米,日产能达5.2万平方米,可实现300×value="600" unitname="mm" w:st="on">600mm规格的砖坯10片/排,煤耗为2.2~value="2.5" unitname="kg" w:st="on">2.5kg/m2。
萨克米新型XXL385单层辊道窑内宽为value="3.85" unitname="米" w:st="on">3.85米,可容纳5片600×value="600" unitname="mm" w:st="on">600mm规格瓷砖和3片1000×value="1000" unitname="mm" w:st="on">1000mm大规格瓷板,设备的生产范围得到大大拓展。
据了解,该窑炉的控制系统使用了萨克米最新一代控制面板,可实现远程控制,配有双重计算机系统,Window操作系统和实时数据备份,智能化程度得到大大提高。
中鹏推出了云控制系统,该系统系对PC端控制系统的改良,使得陶瓷企业离开了办公室,也能从手机中实时掌握生产线实际情况。
该系统具有远程支持、操作顺畅简单的特点;可实现各种平台、不同手机系统之间的切换,可实现与PC端的无缝衔接;中鹏公司还将为陶瓷企业提供诸如生产托管等在内的个性化增值服务。
据了解,该系统在技术上并无革命性的元素出现,但中鹏此次推出该系统,为陶瓷企业掌握生产情况提供了多元化平台,严格来说是设备制造企业对客户增值服务的一种。
窑炉全智能化是大势所趋
目前,工业4.0的概念已经提出,其旨在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适应性、资源效率及人因工程学的智慧工厂,在商业流程及价值流程中整合客户及商业伙伴。
对此,管火金认为,在欧洲建筑陶瓷行业工厂自动化、智能化已经基本实现,一条瓷砖生产线只有十余人的管理人员,而在中国一条瓷砖生产线拥有200人以上的生产人员,生产智能化、自动化程度较低,因此在中国建筑陶瓷行业要实现工业4.0还需要一段时间。
值得欣慰的是,随着企业对节能减排与转型升级的日益重视,中国建筑陶瓷行业企业正在生产中逐渐实现每一个环节更加自动化与智能化,而这种转变的实现首先是从行业领头设备制造企业与大型瓷砖制造企业开始的。
依靠市场拉动销售的发展高峰期已经过去,未来对陶瓷企业来说,个性化将成为企业发展的方向,盲目追求大产量的企业将变得越来越难以生存,做出自身特色成为企业在竞争中致胜的法宝,未来企业的订单将会走向小型化,这也将对生产线自动化与智能化提出更高的要求。 ( 刘婷)
关注陶瓷信息网
12-27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