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国有体制改革之后,佛山陶瓷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到2003年佛山陶瓷产能迅速扩张,但在此之前总体上佛山陶瓷环保问题还不是很突出。
2003年之前,佛山陶企在环保生产领域主要有旋风除尘、水幕除尘、平流式污水处理三大环节,尤其是在污水处理上出于降低成本的考量,当时陶企已经能够实现污水循环利用,基本可以实现零排放。
2003年之后,佛山陶瓷环保问题日益突出,政府对于建筑陶瓷生产中的粉尘、二氧化硫有了明确的排放要求,且佛山相对其他地域要求更加严格。在这样的政策之下,佛山陶企基本配套了喷雾塔布袋除尘,但却普遍存在着偷排或排放不达标的现象,也正是在行业呼唤环保提升的背景之下,佛山华清环保于2004年成立,并于2005年2月取得正式营业执照。
定义高标准
佛山华清智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佛山市华清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前身是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所佛山环保项目部,是应佛山陶瓷行业第一轮整治提升而生的专业环保工程公司,拥有广东省环保治理资质证书(工业废水、工业废气)。
华清环保成立之后,面临的行业整体环保局面是大部分企业环保意识不强,此时公司服务的更多的是蒙娜丽莎、诺贝尔、鹰牌、金意陶、亚细亚、能强、金科、汇亚、强辉、欧美等社会责任感强、在业内具有导向性的陶瓷企业。
十一年来,华清环保在建筑陶瓷环保领域一直坚持高标准、定义高标准,特别是《陶瓷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4-2010)颁布实施以来,华清环保在陶瓷行业先后承接的环保工程有:压机布袋收尘、喷雾塔布袋除尘、抛光打磨收尘、釉线打磨滤筒收尘、窑炉耐高温布袋除重金属、喷雾塔炉内喷脱氮剂、窑炉除氟脱硫、湿法脱硫系统管道、安装、防腐保温、生产废水处理系统、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等,以及半干法除氟脱硫除尘消白烟、各类布袋除尘器滤料、除氟脱硫循环水处理实验等,华清环保成为国内少数拥有陶瓷企业全产业链环保治理能力的环保公司。
环保技术已经质变
一直以来,建筑陶瓷产业的环保问题都是困扰各地方政府的老大难问题,这一问题的形成是30余年来中国建筑陶瓷产业化发展以来逐渐累积的,多年来各地方政府出于税收、就业等考量对陶企的环保问题往往没有痛下决心,而企业则由于成本、技术问题对环保达标也有心无力。
据佛山华清智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万杏波介绍,多年来中国优秀环保改造公司通过国际合作,自身环保改造技术获得了大幅提升;自2003年佛山政府对陶企出台环保标准以来,佛山龙头企业不断对环保进行改造提升,其中也走了不少弯路,也让行业在环保改造中获得了诸多经验;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环保的逐渐重视,政府政策对环保行业扶持力度不断加大,这更加强化了其他行业的环保技术跨界进入建筑陶瓷产业,尤其是跨行业环保大鳄的进入对建筑陶瓷产业的技术提升带来了积极提升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大量的社会资本进入建筑陶瓷环保改造领域,为该领域的发展与提升带来了助推力;同时,环保科学是实用性科学,教科书无法找到答案,这也使得以华清环保公司为代表的环保工程公司通过不断地实战,在近几年环保技术实现了由量变向质变的蜕变。
万杏波表示,华清环保之所以走在行业环保水平的最前沿,除了以上的原因外,还在于公司积极加强企业环保技术的产学研合作,与中国科学院能源所、地化所、纳米所、浙江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都有技术合作,并在行业龙头陶企中得以及时推广与运用。
确保合作企业环保完全达标
“做建筑陶瓷行业‘真环保’的改造工作,并确保合作客户在环保上完全达标是华清环保最大的优势。”对于华清环保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万杏波认为,华清环保改造后的环保治理效果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
万杏波强调,建筑陶瓷生产线实现环保生产是需要精心管理的,并非一次投入环保设备就能实现长久的环保生产,需要加强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管理。而华清环保的价值就在于能够为客户培训环保团队,并不定期为其进行环保设备维护与检修,及时解决客户遇到的环保难题。
据了解,由于长期以来定位高标准,华清环保的客户往往是行业中的知名陶企,在长期以来的严要求之下,华清环保的环保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也使得华清环保成为了行业内为数不多的能够提供包括生活废水、生产废水、生产废气在内的整厂环保改造解决方案的企业之一。
多年来,华清环保参与了国家相关环保标准与技术规范的起草与制定,参与了行业环保最先进陶企的治理,可以说华清环保始终走在国家环保政策与国内环保治理技术水平的最前沿。
正是在强势的环保技术支撑之下,2008年,华清环保通过招投标成为杭州诺贝尔集团环保供应商,一直服务至今。2012年陆续投产的德清诺贝尔项目环保投入数千万元,可以说,诺贝尔集团是中国建筑陶瓷企业中环保投入最大、项目最全的企业,华清环保有幸参与,并成功完成全国第一批窑炉除氟脱硫工程项目。
环保生产乃大势所趋
万杏波认为,目前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环保改造的各项技术已经基本成熟,国内建筑陶瓷企业如果按照国家标准划定生产资格,将会至少有15%的企业要遭到淘汰。
“中国建筑陶瓷产业在环保领域历史欠账太多,在国内环保形势日趋严峻的局面之下,这些欠账必须偿还。”万杏波认为,产能的扩张与低环保水平的生产导致了环保态势的不断恶化,也使得大量陶企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局面下无力进行环保投入,但企业要生存就必须进行环保改造,在保持良好信誉的前提下采用金融杠杆或许是最好的方式。
万杏波表示,从2011年起自己就坚持“环保成本一定会成为陶企运营成本的重要部分”的观点,陶企环保成本应与生产成本、材料成本、财务成本、人力成本、销售成本、管理成本等一起纳入成本考核,环保并非许多企业眼中的“只支出、无效益”的领域,未来环保水平的是否达标将成陶企能否继续合法存在下去的重要指标。
“建筑陶瓷行业形成环保风潮需要龙头企业的引领与政府加强对于违法企业的惩处力度。”万杏波认为,龙头企业在环保领域起到引领作用能够为全行业带来信心与引领效益,而加大对违法企业的处罚力度可以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果出现,促进全行业都往环保生产的方向发展。
(陶瓷信息 刘婷)
关注陶瓷信息网
12-27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