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的广州陶瓷工业展已经落幕,备受瞩目的“渗花墨水”给陶瓷喷墨技术的发展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成了展会上当之无愧的明星产品。展会期间,在国内率先推出渗花墨水并实现量产的广东道氏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展位上,客商络绎不绝,现场人气爆满,当属吸睛指数最高的展位之一。
展会期间,陶瓷信息就陶瓷数码喷墨技术的未来发展以及道氏公司接下来的市场策略等问题,对广东道氏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总监高继雄进行了独家专访。
“陶瓷喷墨技术的发展方向,必定是实现产业化”。高继雄认为,产业化带来的是高度的集中,行业也会越来越规范。所以如果企业跟不住节奏、抓不住机会参与产业化,就会在边缘徘徊、游离。因此,在他看来,企业只有练好内功,延续创新,才能从容应对,拥抱产业化,拥抱未来。
墨水市场进入惯性增长阶段
《陶瓷信息》:近几年的广州陶瓷工业展,陶瓷墨水持续保持着高关注度的热潮。经过几年的发展,如今陶瓷墨水市场格局如何?
高继雄:自2009年第一台陶瓷喷墨机引入中国,目前我国已有超过3500台喷墨机在线上使用,每个月真正生产并消耗的墨水不会超过2500吨。如今,能被行业所熟知的墨水供应商,除了进口品牌,国内已有近30家企业先后进军墨水领域。但是真正能实现规模销售的国产墨水品牌,仅有包括道氏在内的约5家企业,现在道氏每个月墨水的出货量基本能维持在1000吨左右。
《陶瓷信息》:现阶段道氏公司对于墨水的市场策略是什么?
高继雄:普通颜料墨水市场已经进入惯性增长阶段,目前道氏的普通颜料墨水价格保持在每吨5万元以上。喷墨发展到现在,若说墨水还能为企业带来多大的利润是不现实的,所以对于道氏来说,目前的策略就是维护性价比、维护品牌,任何时候,相对于价格,道氏更加侧重提升品牌与服务。
《陶瓷信息》:从陶瓷厂家对墨水的功能诉求来看,未来墨水将向哪个方向持续突破?
高继雄:喷墨印刷的优势,除了效果逼真,还在于它可以实现定点定量打印,避免了传统印刷时代不必要的浪费,更加环保。而在未来,我觉得有两个方向可以关注。
其中之一便是釉面应用开发的全数码化,即2、3台喷墨机可以满足整条釉线的工艺。这些年来,喷墨技术在陶瓷生产中使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墨水的用量也越来越多,除了普通的颜料墨水,近两年功能性墨水也是风生水起。随着陶瓷厂使用习惯的逐步改变,喷墨机、喷头等设备商在逐步完善设备的性能,墨水企业等材料商也在向这个方向靠拢。而现在有信息显示,到2017年,适用于喷釉的超大墨量喷头将推出。一旦取得这一突破,将彻底改变整个釉线的工艺方式。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变化是,近十多年的高速发展,行业对于瓷砖的坯体都没有太多要求,但是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通体大理石这类产品开始对瓷砖坯体的着色和纹理提出要求。通体瓷砖对肌理、纹理要求,一方面需要借助布料设备的更新换代来实现,另一方面也需要着色材料的提升来实现。
陶瓷行业的印刷技术从丝网到辊筒,再到喷墨,表现的是工业技术升级的必然趋势,其中也包括材料应用的技术升级。因此对于釉料公司而言,一个研发方向是往标准化材料靠拢,另一个则是往更新的功能材料靠拢,在逐步进入全数码时代时,才能快速对接新工艺、新需求、新市场。
渗花墨水再突破
《陶瓷信息》:今年的工业展上,渗花墨水可以说是大爆发。据了解,道氏公司的渗花墨水已经率先实现了量产,进入了连续大生产阶段。您认为对于陶瓷行业而言,渗花墨水的意义何在?
高继雄:渗花墨水是道氏公司战略发展项目中一个核心产品,对于行业而言,它将进一步拓宽瓷砖的应用空间。
大致说来,道氏的渗花墨水的优势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其一是它的渗透性能将图案纹理延展到约0.5mm的立体层面,进一步丰富了瓷砖的着色和纹理;二是它的发色机理为改善基础面料耐磨度和硬度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大大提高瓷砖的耐磨度和硬度,进一步优化了瓷砖的物理性能;三是它和通体布料相结合,可以使瓷砖表层和坯体的色彩和纹理相呼应,空间应用中切割、倒角、拉槽、穿洞等都不影响整体美感,完全可以把瓷砖当作板材使。可以说,3D渗花墨水进一步拓宽了瓷砖的应用空间。
除此之外,与颜料墨水相比,渗花墨水的色域更宽,例如普通颜料墨水难以发出的大红、大黄,对于渗花墨水来说都不是难题,它将会使瓷砖的色彩表现力更强。
《陶瓷信息》:大红、大黄墨水是业内公认的技术难题,渗花墨水是如何攻克的?
高继雄:在陶瓷工业化生产中,不同的烧成温度和不同的釉料基础对于红色的发色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这是材料的性质决定的。对于普通的颜料墨水而言,在色料研磨至纳米级的时候,在高温烧制过后,红色和黄色的烧失量是最大的,因此很难呈现出纯正的大红色和大黄色。
但这并不完全是一个技术难题。实际上,数年前包括意达加、陶丽西等墨水企业曾经推出过金红色的墨水,辅助适合的釉料基础,烧成后就能呈现大红色,只是因为材料成本太高而被搁置。渗花墨水的基本原理是,在釉层或坯体面料中添加一种助发色的纳米级材料,当离子液态状的墨水渗透进坯体之后就自然形成包裹,起到保护的作用。因此,不论是高温还是低温,渗花墨水都能不受影响地烧制出大红色。
以创新拥抱产业化
《陶瓷信息》:如果以阶段划分,您认为目前陶瓷数码喷墨技术发展到哪个阶段?其最终目标是什么?
高继雄:陶瓷喷墨技术的发展方向,必定是实现产业化。个人认为产业化的两大前提是规模化和标准化;达到产业化,就有了自动更新的能力,就有了成熟的市场和庞大的市场需求。
如今,产业化第一个阶段的基础已经打好了,从材料研发到设备更新,直至应用普及,都已经具备一定规模;我个人觉得,如果釉料的数码化能顺利实现,数码喷墨的产业化就能按照比较理想的速度呈现,在未来的5年内就能基本实现。不过,如果将产业化的定义扩大至从釉料到坯料的全数码化,则有可能需要大约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陶瓷信息》:现在陶瓷企业对于投资的热情已经大大减退,如果企业不愿投入,产业化的进程如何推进?
高继雄:陶瓷企业的投资热情减退,主要是因为现在的经济大环境不好,而且陶瓷行业产能严重过剩。除此之外,在没有经过生产验证的时候,陶瓷厂对于新技术、新材料的产品效果没有把握,难免会担心技术的成熟度问题。
虽然现在市场在萎缩(或曰“去产能”),但是我国陶瓷行业的工业总值和采购能力在全球是独一无二的。只是我们在技术积累上存在短板,因此在新技术的消化以及消化之后的再创新方面会受到质疑。但是现在这种质疑在逐步淡化,因为我们整体的平台已经搭建好,综合实力也已经拉上去了。
所以即使企业短期内不愿意投入,但是大家还是会义无反顾地关注给行业带来变革的技术,全数码化应用是避不开的。道氏公司在设备商和品牌制造企业的鼎力支持下,将不断引领创新,推动这一进程。
《陶瓷信息》:数码喷墨技术给陶瓷行业带来的确实是颠覆性的改变,而且其后续影响仍在持续。在这样的变化下,道氏公司如何规划未来的产品路线?
高继雄:很多人都会忽略一个问题,事实上,目前陶瓷墨水在整个道氏公司的占比仅仅只有30%左右,釉料则占据了约60%以上,作为一家综合的釉料公司,在平台越来越宽之后,道氏技术所承载的东西也会越来越多。
对于道氏公司而言,陶瓷墨水是随着工艺技术发展的一种新材料,是在普通色料基础上的创新升级,但是它并不是发展的终点,而是道氏开辟新材料研发的起点。目前道氏公司对于新材料的研究不仅仅是渗花墨水,还有各种功能性墨水、基础釉料墨水,以及适合数字化布料设备的坯体数码材料。
正如之前所说的,我们正处在产业化的初级阶段,而产业化的最终阶段是高度的集中化,行业会越来越规范。但是如果企业跟不住节奏、抓不住机会参与产业化,就会在边缘徘徊、游离。因此在目前这种惯性增长的情况下,只有练好内功,延续创新,才能做得更从容。
(张园)
关注陶瓷信息网
12-27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