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初春的下午, 终于如约见到了万杏波。前两次通话约访,万杏波都因与陶瓷企业有事相商而未能进行。
两年前,万杏波离任蒙娜丽莎集团市场总监一职,自此开始专职从事环保事业,并坚持行走在环保事业的一线上。两年来,万杏波走过分布在中国广袤大地上的多个建筑陶瓷产区,实地察看过众多建筑陶瓷企业的环保状况。在他看来,中国建筑陶瓷行业的环保治理水平较低,还处于刚刚才开始重视的阶段。
新一轮的环保高压下,环保企业同时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多家环境工程公司或环保企业在受访时表示近两年业务量在稳定上升。万杏波所经营的佛山市华清环保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简称“华清环保”)或许是一个缩影,近年来业务量在持续增长,企业驶上了稳定发展的快车道。
有环保行业的业内人士坚信,陶瓷企业环保改造与环保企业的春天或已经来临。
■ 陶瓷信息 黄志坚 张雪庆
图为蒙娜丽莎集团佛山西樵工厂设置的布袋除尘装置和脱硫塔。据悉,该布袋除尘装置是全国首个给窑炉做布袋除尘协同去除重金属的案例。
标准之争
从两会上传来的讯息表明,2015年国家对环保治理将加强。有业内人士认为,在新的《环保法》的规范和约束下,陶瓷行业对污染物排放的标准将会收严。
而关于陶瓷行业污染物的排放标准的争论,早在2014年5月争论的就很激烈。2014年《陶瓷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在实施过程中,被陶瓷企业指责过于严苛,佛山42家陶瓷企业联名上书请求国家修改标准。
查阅《关于<陶瓷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执行等情况的报告》、《关于制 (修)订<建筑卫生陶瓷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议案》两份文件。里面内容提到:
陶瓷行业大气污染物的执行过程中发现在颗粒物、氟化物、氮氧化物等项目,即使使用世界同行业先进水平的环保设施,但还有较高几率超出国家标准。
国家强标排放限值过严,导致行业大多数企业在环保投入上采取止步观望的消极态度,从而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建筑陶瓷行业的环保治理推动工作。
2014年12月底,环保部决定修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陶瓷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5464-2010),标准有所放松,修改内容主要是:喷雾干燥塔、陶瓷窑烟气基准含氧量调为18%,实测喷雾干燥塔、陶瓷窑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应换算为基准含氧量条件下的排放浓度,并以此作为判定排放是否达标的依据;喷雾干燥塔、陶瓷窑的颗粒物限值调整为30 mg/m3、二氧化硫限值调整为50 mg/m3、氮氧化物限值调整为180 mg/m3。
此次标准之争,环保部对标准进行了小范围修改,陶瓷行业得到了一时的喘息之机。
作为修改国标提案起草人之一的万杏波表示,国标修收单只是过渡性、临时性的标准,但为陶瓷行业深化环保治理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修改单的发布,已将陶瓷企业从关停的边缘拉了回来。
根据通知《陶瓷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修订(GB 25464-2010)》完成时间是2016年,项目承担单位完成征集后,预计2015年启动,按国家惯例,标准修订遵循趋严原则,这意味着未来标准限值会降低,标准将更严格。
国家环保的相关标准修订同样会影响环保企业的发展。对于标准的放松,此前曾有环保企业提出反对。标准太松,很有可能制约环保企业的发展;但标准太高了,会淘汰一部分技术达不到的企业。
环保乱象
在《陶瓷工业污染物排行标准》(GB 25464-2010)未修改前,全国鲜有建筑陶瓷企业能全面达到国家强标限制要求,全国仅有佛山产区全面达标,而其它产区少有实质性的执行。
根据资料显示,陶瓷行业的环保治理现状之一是重点关注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治理,对超标三倍即可入刑的重金属粉尘基本无关注,氟化物、氯化物则少有关注。
由此可见,统一的国家标准在不同的建筑陶瓷产区执行是有所差异的,关注点也不一样,就像一碗没有端平的水。
对中国环保非常熟悉的万杏波分析,中国陶瓷行业的环保治理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还有很多:环保设备重复投资多,浪费严重。在新的环保高压形势下,很多环保设备急需升级换代;生产废水基本零排放,但处理效率低下,工艺落后,废渣利用率低;对无组织粉尘关注度低,包括压机除尘、除尘器二次扬尘、釉线打磨、抛光打磨等未有效处理。
此外,对环保标准中未涉及的酚水、煤焦油等危废物质多采用燃烧方式,也未彻底解决,这无异于埋下了“定时炸弹”。喷雾塔烟气比窑炉烟气中的重金属含量更高。
“建筑陶瓷行业的实际生产状况多样,政府和政策法规方面有所缺位,企业的环保意识薄弱,与其它行业相比有很大的差异。环保治理真如一盘乱棋。”有环保工程师这样评定。
而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环保设备领域,不论是在技术还是设备方面都已经取得很大的进步,但相比于钢铁、水泥、电力等在环保治理上已经成熟的行业来说,建筑陶瓷行业的环保治理依然处于低端、无序、不成体系的阶段。
佛山赛因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长水认为,这与建筑陶瓷行业的性质及国家政策的关注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传统制造业一份子的建筑陶瓷行业,其中绝大部分企业都是民营企业。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国家政策与民众对建筑陶瓷产业的关注度低,这些都是建筑陶瓷行业发展面临的尴尬局面。如此行业环境下,扛着“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三座大山前行的传统建筑陶瓷行业,在环保治理之路上无疑步履维艰,乱象丛生。
意识桎梏
在建筑陶瓷行业环保治理问题上,接受采访的数家环保企业负责人不约而同表示:很多陶瓷企业对环保治理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环保意识有待提高。
中国陶瓷产业在环保治理技术和设备上不存在瓶颈,唯一的桎梏是环保意识太差。在品牌与产品领域很多陶企会向优秀企业看齐,但在环保领域,大多数企业总认为比自己差的企业仍在照常生产,自身也没有改进的必要,因此,某些地区甚至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中国陶瓷行业的环保意识迫切需要提升,这就是万杏波对当前现状的看法。
佛山市金凯地过滤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庞仲达也坦言,陶瓷行业普遍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渣的循环利用不足。“归根结底,是很多陶瓷企业并没有重视。”同时,他还指出,目前陶瓷行业的排放物治理主要包括对燃烧燃料带来的尾气烟气、原料制备中的粉尘,以及在生产过程中带来的废弃固体与废液进行治理。
庞仲达从事于环保设备研发生产十多年,对陶瓷行业的污泥废渣治理有着丰富的经验。他把陶瓷行业的环保设备领域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95年前后,行业没有环保的意识;第二阶段是2000年后,陶企开始购买安装环保设备;第三个阶段是2010年后,行业开始理性看待环保问题,寻找更好的设备和治理的方法。
据了解,国内陶瓷行业的环保治理在技术和设备上已经达到一定水平,并不比国外环保企业差。但很多陶瓷企业和企业老板(尤其是规模较小的陶企)的环保意识欠缺,以为有设备就行。事实上很多企业经营者以及采购人员对环保设备产品的了解不足,不知道如何选择合适的设备。
赛因迪环保科技推出的烟气一体化治理技术(SMIT),是以湿法为基础的多污染一体化处理技术,是烟气处理一体化模块集成系统,也是引进吸收的现代环保技术,对烟气的综合治理非常有效,真正实现环保达标的目的。王长水介绍,烟气一体化治理技术是除尘、脱硫、脱硝、氟化物以及重金属等一体化全面处理阶段的先进技术代表。
国内的环保技术与设备已无太多瓶颈,制约其发展的主要是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旺盛,企业自然会取得较大发展空间,反过来又会推动技术与设备的发展,王长水如是说到。
万杏波表示,目前国内陶瓷行业的环保治理技术存在的一些技术瓶颈也是世界难题,如窑炉低温脱硝在世界范围内尚未有成熟的技术。在国标标准之下,氟化物指标全球最严,目前没有成熟的技术去支撑。
“每到一个陶瓷厂,我总走到最脏的地方看看,走完原料车间、排污口等地方后总是一脚粉尘一脚泥。”万杏波认为,比起呆板的监测数据,这更能看出陶瓷厂环保问题的症结所在。安装了环保设备还得看怎么运用,是否合理设计、规范建设,并保证长期稳定运行;更进一步要求,是否有专人管理与检修、是否智能化设计与多级预警等。
在走访很多陶瓷厂后,万杏波发现不少陶瓷企业在建设生产线时非常欠缺环保治理的规划。“很多传统的生产线压根没有规划配置相应的环保设备的空间,环保工程公司在施工时只能‘上天入地’,最大限度地争取空间安装环保设备。”他颇为无奈地说道。
“全天候24小时达标是监测达标远远无法比拟的,全面执行国标和选择性执行国标的意义也是完全不一样的。”目前建筑陶瓷行业全面执行国标并能做到全天候稳定达标的陶企屈指可数。为此,他建言以后环保成本应与材料成本、财务成本、人力成本、销售成本、管理成本等一起纳入成本考核。
环保企业之春
采访中,佛山市简一陶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君之表示,目前行业的环保高压对行业的长远发展利大于弊。每个陶企都要求安装环保设备,这也能够平衡各陶企的环保成本,有利于避免不公平竞争。这对于环保设备企业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时机,尤其是固废处理和脱硫、除尘这些环节的环保设备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环保问题应该要从技术上去解决,在政策上则应以引导为主。
那么在环保高压下,陶企对环保设备的需求是否明显增大?多家环保企业对此作出了肯定的回答,均表示近两年业务量在稳定上升。
佛山市合璟节能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吴荣标表示,新环保法似一把悬在排污企业头上的利刃,迫使企业主动进行环保治理。“已有不少陶企主动来洽谈,针对新的排放标准采购设备,甚至有龙头企业以高于国家标准来治污,这在以前难以想象。”吴荣标称,新《环保法》将大大激活环保产业的潜在市场,根据他的保守估计,2015年公司的销售额将增长超50%。
有环保行业的业内人士认为,新一轮的环保“严”潮冲击下,对环保企业既是契机也是挑战。随着市场需求的旺盛及技术的成熟,环保的成本将会不断降低。
多位环境工程公司和环保企业的负责人一致看好未来的环保市场。在国家重视环保治理,鼓励环保产业发展的大环境下,环保企业发展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春天。
王长水已经感觉到陶瓷企业对环保设备的需求明显增加,尤其是在佛山以外的产区,原先不重视环保,现在新一轮的环保高压下,企业必须投入相应的成本才能通过环保验收,陶企对环保设备投入成本明显增加许多。
广东华信达洁能环保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陈庆林告诉 ,华信达早在2013年就看好环保的市场,并自此大力投入开始向环保企业转型。从传统陶机装备企业向环保企业转型的过程中,华信达以开放的心态引进先进技术,并设立专门的技术部门和环保能源事业部加强科技研发。2014年开始,在脱硫脱硝、垃圾焚烧发电等与环保密切相关的业务上,华信达陆续接到了不少订单。现阶段华信达已经开始整合多方资源,引进资本市场运作,正在酝酿着上市的宏图大计。
在创业及科研扶持的政策方面,环保企业在享受着“福利”。如经过立项、申报的研发项目可以得到国家政策、技术人员及资金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在贷款上环保企业也享受着一定的优惠。庞仲达表示,珠三角地区为环保企业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未来环保企业的发展也须重点关注政府政策,以此调整企业发展方向。
华清环保近年上升发展的势头稳健,得到了蒙娜丽莎、诺贝尔等知名陶瓷企业的认可,并开展了深度的合作。万杏波认为环保行业更多的是使用集成技术,无论是现阶段还是未来,环保企业应重视技术储备,发挥自身企业优势,同时坚持用良心和社会责任感做好每一项工程,做出更多示范性的工程,助力陶瓷行业的环保治理和节能减排发展。
赛因迪的烟气处理一体化模块集成系统是目前较为先进的技术,具有较高的自动化系统,同时还可以根据企业不同需求可进行调制,操作简单,维护成本低。对此,王长水表示企业应根据自身掌握技术尽可能的丰富自身产品体系,以此满足市场上不同层次的需求。通过引进国外及其它行业的先进技术,努力提升自身的技术储备。
“虽然环保企业的春天已经来临,但只是初春。企业需有明确的方向和定位,做好多方面的准备去迎接这种机遇,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分到更大分量的一杯羹。”陈庆林相信,陶瓷企业环保改造下环保企业发展的春天或已到来,百花齐放的日子也不再遥不可及。
关注陶瓷信息网
12-27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