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收到一位正在教书育人的表哥来信,表达了一番“闲得发慌”的言论,方顿觉原来暑期已至,不由回忆起曾经那欢乐而悠闲的暑期生活。
环顾周边的行业同仁,却是“忙得不得了”:阿苏在婚礼倒计时的第5天还在热气蒸腾的大马路上奔波;年近50的老何往往要工作至凌晨1点才能上床睡觉;而熊一说他已经有连续工作了3个月未能休息;翻看好友动态,发现2天前还在云南的阿伟这会又到了广西……
上下班时直到公交车被迫关上门,未上车的人才会放弃往里钻的念头。“赶时间”,“忙得很”,“加班”……耳边充斥的,都是诸如此类的字眼。但当问及“你每天都在忙些什么”时,却鲜少有人能作清晰回答。
借此问题与君共思考:我们到底在忙什么?又是为什么这么忙?
场景一:
6月27日,佛山,高温似火。
阿苏抱着成摞的资料拜别了一位家装公司的客户,扫了一眼手表,觉得差不多能在12点之前回到店里,感觉这次洽谈还算顺利的她决定犒赏一下自己:吃完饭后再稍微休息一会。
顶着正午的烈日,阿苏逐渐加快脚步来到公交车站台处,胸前佩戴的工作牌随着走动而不停晃荡,在那张笑容甜美的照片之下,清晰书写着“阿苏,XX品牌专卖店副店长”等信息。
精致的妆容,一丝不乱的发髻,简单干练的穿着,职场OL的气息迎面扑来,但极少有人知道的是,这一天,是准新娘阿苏婚礼倒计时第5天。
有话说:那天在公交站台巧遇阿苏时,我很惊讶,因为在前一次接触时我就已获知她将在7月初和相恋多年的男友举办婚礼。或许是观念比较传统,潜意识里我认为结婚这样的大事总该由夫妻双方共同商量、准备,不曾想她却会在距离婚礼仅5天的时候还在工作。阿苏说工作实在太忙,她男友也很体谅,所以全力承担起了婚礼的准备事宜。我为她能找到这样爱她的人而真心祝福,但是也禁不住产生了一种莫可名状的愁绪。
这么忙,为什么?这问题不仅是对阿苏,也是对奔波忙碌成常态的所有职场人。“你不做,愿意做的人多的是”,某工地工人在回复“为何没有高温补贴也要继续做”这一问题时,也替更多人作出了回答。
身处竞争激烈的职场,人们的危机感逐日上升,深入职场之后你会发现,每个人在这里都不是不可替代的所在,你必须得保证自己一直处于高速旋转的阶段,才不会被轻易踢出局。因此,即使近年来“白领猝死”的新闻不断,但真正僵持引以为戒的人却只在少数,更多的人依然正在被动或主动地拧紧“螺丝”往前加速。
偶尔也应踩一脚刹车,休整休整。
场景二:
在工作汇报接近30分钟的时候,电话铃声第4次响起,这一次,小磊显然已经做好“紧急刹车”的准备,迅速停止了工作汇报。果不其然,在做了一个“暂停”的手势后,对面的领导再次拿起了电话。
交谈再次中断,小磊心里默默猜测着发生了什么事情,念头刚起,下一秒他就得到了答案。虽然还是听不太懂粤语,但在领导口中叫出同事“阿超”的名字时,他知道肯定是阿超在请示政策或是寻求一些帮助。
5分钟过去了,通话显然暂时还没有结束的打算,小磊的思绪开始飘散,眼神晃荡到红色实木办公桌上领导的名片盒,上面的“销售总监”是他自2年前做销售业务员以来一直追求的目标,但此刻看着对面不断揉捏眉心的领导,突然感觉这个曾经在他看来“轻松且自在”的职位似乎也并不轻松。
有话说:管理者要怎么做?老何用他的实际经历告诉我们,事实上管理者显然不像很多人想的只是“发号司令、静待回报”那么简单。他20年前进入陶瓷行业,从一名统计员到如今的业内某大型陶企的销售总监,虽然眼看越来越风光,但是压力也越来越大,以前只需仅仅为个人行为负责,现在却需要为整个公司的运营负责,掌握事情的发展方向,并调动团队所有成员的优势力量往制定的目标出发。背负着老板的信任和员工的期待,不能行差踏错一步。
“每天都过得胆战心惊,深夜躺在床上都需要仔细想想是否哪里有过失”。老何笑称,他们这群职业经理人能真正放松、享受个人空间的就只有从大年初一到初四的那几天,其他时候都需要24小时备战:听老板指示,给下属支持。
在新的职场关系中,作为管理者,除了会“管事”,还要会“理人”,引导员工各展所长。“现在的员工,打不得,骂不得,做的不好得哄着,鼓励他下次一定会做好。”老何说,在必要的情况下,他还需要为公司业务员的下一步工作做好铺垫,以便于他们开展工作。
场景三:
面无表情地盯着眼前这篇同事A发过来推介公司品牌的文章,熊一在心底默默抓狂:这都是神马呀呀呀?!肿么会和我之前看过的XX品牌的一模一样?!
看看电脑右下角已经显示为下午3:23的北京时间,不想再起纠纷的熊一忍住自己不去看摆出“休想我重做”姿态的同事A,一边在心底默默哀悼自己“这般命苦为哪般”,一边奋笔疾书,认真的开始“修补”工作。在他全天的工作安排中,下午5点是与网站技术员的沟通时间,事关品牌新网站的优化和完善。显然,留给他的时间很有限。
临近4点时,紧赶慢赶完成了“修补”工作的熊一抬起头,顿感一阵眩晕,偌大的市场部一片静谧,每个人似乎都认真盯着电脑屏幕,偶尔只听得见几声键盘敲击的声音。
有话说:熊一所在的公司在去年下半年加大了品牌全面提升的力度,彼时刚进入公司的他每次谈及岗位工作,都是信心溢于言表,思路极为清晰。但就最近我和他接触时他的状态看,却不甚理想。熊一吐糟说,他提出的方案和思路在执行不下去之后,基本都只能是自己去落实。
公司新老员工的碰撞在所难免,老员工的优势在于对公司情况和品牌运作的既定套路很熟悉;而新人则往往带来一些新的思路,冲劲十足,有着天马行空的各种创意。这其间,难免产生观点的碰撞。
“做生不如做熟”,这句话话糙理不糙,所以大部分人都不会轻易转换此前的工作模式。不论是新进员工还是换岗工作者,在初期遇到碰撞是难免的事情,在碰撞的过程中,尝试着互相欣赏并辅以一定的工作技巧是很重要的。
我很敬佩这些愿意多方尝试的人,也希望他们能认准目标坚持下去,终有所成,缔造专属的出彩的多样人生。
场景四:
这一天是星期六,阳光已经铺满了这间采光并不好的房间,但房间的主人似乎一点起床的意识都没有,无视闹钟显示的时间,芯芯躺在松软的粉蓝色大床上,视线无意识地聚焦在窗外的某一点,很是苦恼地想着这一天能做些什么。
正发愣中,一声汽车的喇叭声拉回了她的思绪,芯芯翻了个身,摸到床头的手机,犹豫良久,还是放弃了给朋友打电话的想法。“肯定会被她们嫌弃不惜福”,芯芯叹了口气。不同于她所在的XX卫浴公司,她在佛山大部分的朋友都在“单休”或“月休2天”的陶瓷企业工作,对于芯芯每周能享受“双休”的福利,她们都表示出了赤裸裸的羡慕。
“无聊的一天又开始了!”芯芯嘀咕到,最终还是决定爬起来洗漱,虽然没有朋友的陪伴会很枯燥,但饭还是得吃。
有话说: 1948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第24条提出:“人人享有休息和闲暇的权利,包括工作时间有合理限制和定期带薪休假的权利。”休息权作为实现劳动的先决条件,本是基本人权。
但在陶瓷行业,基本只能享受“单休”或“月休2天”的待遇。关于“单休”和“双休”的话题,我相信私下曾参与过讨论的人不在少数,尤其是随着今年开始部分卫浴企业开始实行“双休”制,不仅使得其他卫浴企业员工开始捉摸着自家公司啥时候开始双休,亦不乏有陶瓷企业的员工私下讨论着:周六是否有上班的必要?
“加快现有办事效率即可”。有人提出这样的建议,尤其是在诸如市场部、财务部、销售管理部、研发部、人力资源等部门,这些部门的员工,有别于因为窑炉不停就无法停下休息的生产工人和越到周末越是繁忙的终端店面销售人员,实行“双休”基本不会影响他们的工作。且就我观察,在周六这天,大家的工作效率有着实有待考察。
(陶瓷信息 张园)
关注陶瓷信息网
12-27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