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瓷信息 张园 漫画/马菁菁
孩子的教育是杨峰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但作为这座城市的“外来者”,“社保未满三年”成了“紧箍咒”,他由此开始考虑个人人生方面的问题。
案例:
杨峰(化名),35岁,江西人,现在佛山某企业做业务员。杨峰在30岁时到了佛山,进入某企业,开始了销售业务生涯。他为人忠厚老实,待人也极为热情,平时勤于与客户沟通,所以5年后的今天,他已经成为了企业的销售冠军之一。
可是最近,一直都很乐观的他似乎烦恼极了:夫妻俩都在佛山打工,孩子到入学读书的年纪了,小两口都没有本地户口,并且由于之前对社保并不十分在意,也无法满足“三年社保”的入学条件,因此孩子无法进入公立学校就读。
在佛山,买房基本能拿到小孩子的入学学位,但是对于杨峰来说,虽然收入不错,但买房终究还是花费巨大,同时也意味着他基本落户佛山。留下来继续发展还是另谋他路?他无法做出最终的抉择,孩子的教育问题让他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规划。
“就我目前的情况来看,近几年来职位并没有大的提升空间,而且打工始终不是一辈子的事业。”杨峰说,来佛山的时候,他也并未规划太远的未来,凭着一腔热情拼搏了5年时间。而现在,工作算小有所成,可对于下一个5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方向,他暂时没有理清思绪;而孩子的教育、家中父母的赡养以及家庭的关系又让他必须做出抉择:降落佛山?他说自己似乎并没有做好准备。回家创业?好像又没有找到合适的项目。
随着9月入学季越来越近,杨峰更苦恼了,正琢磨着若是实在没办法进入公立学校,就花些钱把孩子送进私立学校就读。然,这终究只是缓兵之计,关于孩子的教育以及个人归属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如杨峰这样遭遇该类问题的人似乎并不在少数,您身边是否有类似的情况?为何会有此类问题?若是遭遇类似的困扰该如何解决?是否可以避免?我们该如何做?
针对这些问题,本期职场特咨询了几位专家,听听他们的分析和意见,或能帮助您理清思路,梳理个人职场生涯。
亡羊补牢尤未晚
指导专家:林潞,前程无忧华南区人力资源顾问。
杨峰会面临这些困扰,原因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在他没有做好未来的规划,这个规划包括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以及生活规划(主要是家庭和子女教育)等,另一方面则是对国家政策尤其是社保相关政策的不了解。
出现问题后,最重要的还是要学会亡羊补牢:1、在子女的教育问题,由于“三年社保”以及买房获得小孩学位是就读公立学校的入学条件,那唯有选择买房,或让子女先就读私立学校,让企业重新帮自己参保,等三年社保条件满足了再让子女转入公立学校。2、在职业生涯方面,可以考虑对自身情况进行系统的梳理,如果创业不是最优选择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再进修,实现自我增值,为职场上的再提升铺路。
目前有一些企业员工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会为了短暂的眼前利益,例如获得更多现金收入而选择主动不参保、为提高收入而盲目跳槽等等,其实是不可取的。而类似杨峰这样的困扰,是可以避免的。
对于年轻人,我们要强调个人未来规划的重要性,尤其是做好入职前三年的职业规划:1、要充分认识自己和社会,合理自我定位;2、确认切实可行的职业目标;3、制定切实可行的行动与措施,打好基础,提升自我竞争力;4、不断进行评估总结,并适当调整和修正目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避免两大误区,一是过分关注收入的高低,为短暂提升收入而不断跳槽;二则是兴趣不等同能力,尽量避免“兴趣至上”。
另一方面,则选择正规且社保齐全的公司进行就业。毕竟社保是社会的一种安全保障制度,是我国公民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基本生存保障,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法律制度的不断健全,人人参保成为现实,甚至并衍生成为购房、购车、子女就读等准入条件之一。所以我们必须给予重视。
定位人生目标
指导专家:王绪林,志造传奇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
从案例的描述总结出杨峰的困惑只有一个:眼前的人生定位。基于此延伸出孩子入学的选择,从而牵连出落户的选择。个人建议:
规划夫妻二人的职业定位、人生目标,定位清晰了,方向就明确了;人生目标理清了,行动就有力量了。从案例的描述来看,杨先生需要加强学习力,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杨先生说:“近几年来职位并没有大的提升空间,而且打工始终不是一辈子的事业。”事实上,佛山的每个企业都需要人才,尤其是销售型的团队领袖人才。所以提升空间很多,只需要我们自己扩大视野,不断创新,创造价值,自然得到企业的重用。况且当下的市场环境下,独立创业的难度相对来说增大很多。
“5年后的今天,他已经成为了企业的销售冠军之一。”虽然他是销售冠军,可是企业需要一个团队。故杨先生的思维要调整,转而做团队的推手、带动者,而非单打独斗的英雄。
杨先生假如将注意力放在“我如何解决眼前的小小障碍?”与“我到底想要什么?”这二个问题上,百分百澄清这二个问题,自然找到方法与通路。而非将注意力放在外界找原因、抱怨过去。
建议杨先生对眼前的小小障碍做一个深度的分析,理清内在的逻辑关系,然后抓主关键点,集中精力解决关键节点,其它就迎刃而解了。任何一个问题,至少有三种以上的解决方法。别陷入二元论的僵局,增加选择,坚信方法比问题多。
此外,杨先生还可以考虑自己有哪些资源可以使用,借力或寻求帮助也能解决部分问题。
警惕“35岁情节”
指导专家:陈洁文,广州棋海咨询有限公司运营总监。
从案例来看,杨先生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如下3个:
1、小孩上学问题:没有户口,上不了公立学校,实在没办法就选择花钱进私立学校;
2、是否买房问题:收入不错,但买房总归花费巨大。一方面拿不准是否要落户佛山,另一方面目前也没买社保;
3、个人职业发展问题:从事了5年销售,业绩不错,但感觉没有提升空间;不清楚是该继续在佛山发展,还是回家创业。
整体来看,小孩上学和买房都是当下的短期问题,相应解决方式比较简单。比如小孩上学,现实就是没有房产、没有社保,不符合公立学校的入学条件。而9月开学季又日渐逼近,若确定在佛山入学,当下的选择只能是花钱上私立学校。
至于买房,从佛山的基本消费水平来看,不论你现在买、还是未来买,都是要花费一大笔资金的。同时根据现在佛山的购房政策,买房是需要满足购买一定年限社保的。基于这点,建议杨先生不论是否确定在佛山买房,都还是先将社保买上。一来等确定要在佛山买房,也能符合购买条件。二来社保是居居的基本保障。现在国家的社保政策正在调整,未来社保可以实现全国转移。如果杨先生最后选择回老家发展,当社保可以转移后,这个也是可以转移到老家的。这样退休后,也多了一些基本保障。
从案例来看,杨先生最大的困扰应该是个人职业发展问题。杨先生35岁,从职业生涯发展阶段来看,30-40岁是职业生涯发展的成长期与成熟期。所谓成长期是掌握某一岗位的基本功,具备独立操作能力,在工作领域里能独挡一面。而成熟期,是在职业领域积累了足够的经验与人脉,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工作方法与个人风格,具有不可替代性。案例中杨先生已经从事陶瓷销售5年,并且是公司的销售冠军,应该说他已完成了成长期的积累,正处于成长期向成熟期过渡的阶段。处于这个职业发展阶段的人,一般来说要特别关注两个问题:
1、职业目标:一般来说,到了30岁还依然没有找准职业目标的人,要进行深刻反思,重新定位职业目标。只有明确了职业目标,才能引导自己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步步发展,而不是停滞不前。而从案例来看,杨先生的职业目标表现并不明确。所以可能需要重新结合自己的个人兴趣、目前所积累的经验、人脉等等,重新明确下自己的职业目标。
2、35岁情结:许多企业在招聘时有“35岁情结”。因为35岁,个体开始出现分化,有的人能够在这个时期慢慢积累,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越走越高,成为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而有的人则停留在这一阶段,没有发展了,直到退休。另有一些人,在这个阶段被职场淘汰,开始走职业发展的下坡路。在这个阶段,想往上走的人,单纯依赖个人的职业技能已经很难突破了。这时候要能够依赖团队的力量,要掌握管理技能,即便是走纯技术的路线,也要有相关领域的圈子来协作。结合案例中杨先生的情况,建议杨先生可以整理下自已目前所形成的资源,包含经验、人脉、资金等等。再分析下自己目前在公司的发展空间。如若职位一直还是走不上去,那可以凭借自己的人脉考虑其他机会。
关注陶瓷信息网
12-27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