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7-82532110

“知识大爆炸”时代的职场充电之道

陶瓷信息网2019-01-11 19:56:41

“这已经不是依靠与人聊聊家长里短、拼酒就能促成交易的时代了,客户更多希望能从业务员身上得到更多有用的东西”。吾·托邦彩雕艺术背景墙总经理江帅回顾了陶瓷行业数十年间的发展,指出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为免陷入“落后挨打”的局面,在职人士只有不断地学习,增加个人见识,才能取得客户与企业的认可,更好的立足于社会。

“未来的竞争是学习力的竞争”。香港维多利管理学院佛山教学中心熊芬强调说。

于是,近几年来,“充电”成为了职场的高频词,在职人士纷纷寻找提升、突破、学习的方式与机会。

但是,有人不信学,以致学而无用;有人不会学,于是杂乱无章;有人学而不做,最终便无成果……对于每个人而言,学习的效果差别颇大。

    陶瓷信息 张园

 

图片来源于网络

“学习不是简单、毫无目的地学习,要制定详细的计划,这样才能有目标地让自己成长”。江帅分享了自己近几年的学习经验,指出职场充电的基础要素就是要有清晰的人生规划。

人的发展方向,莫过于两种:创业者或职业经理人。但是究竟走哪条路,需要先对自己的性格进行分析,一旦确定未来要成为怎样的人,就要倒逼自己去学习相关的知识。

江帅这么想着,也就这么做了。所以从陶瓷学校毕业后,他先后做过技术、设计、业务,直至创业、跌倒再爬起来。“创业就不能害怕失败,所有成功的、失败的经历都是学习的机会”。

但事实上,在当前的陶瓷行业,更多的人处在迷茫的状态中,存在着以“忙”和“没时间”为借口拒绝学习的心态,能在不断的失败与自我提升中“涅磐重生”的仅占少数。

一位行业经营数十年的企业老板曾感叹道:“我遇到过很多有可能成为英雄的人,他们具备职业技能、经验以及对行业的了解,但是可惜的是,由于缺乏总结与分析的能力,也没有主动学习提升的意识,他们最终只能是个草莽英雄,无法成就大势”。

缺乏没有对自身清晰的认识,就没有目标;没有目标,则会迷失前进的方向。

“学习是快乐的源泉,通过学习,锻炼自己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从而抓到事物的规律,为己所用”。在参加EMBA等课程学习数年后,江帅如此总结其学习所得。在他看来,学习让对自己以及周边的事物有了清晰的认识,在追逐目标的过程中,他因此受益匪浅。

 

关于职场充电的些许困惑及解答

 进入职场后的再学习,是最能拉开彼此间竞争距离的时候,因为那一阶段是人们形成自己独特思想的最佳时期。在这期间,通过持续充电学习,积累更多的知识,形成有主见、有远见的职场观,将决定在职人士的未来发展。

如何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命题。尤其是在“遍地大师”、信息泛滥的当下,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学习方向与内容,是一个关键的选择。

在此次采访过程中,通过与多位在职人士的沟通, 了解了他们对于职场充电的些许疑惑,并对此咨询了香港维多利管理学院佛山教学中心的相关人士,作出了详细解答。

 

疑惑一:“知识大爆炸”时代,各种各样的观念和理念参杂一起,如何区分正确与否?

专家解答:对于学习,我们要抱有谦虚的态度,相信学习的内容,才会去做,才能从实践中得到效果,通过总结才会提炼“好”和“坏”。有人对于某些事情、知识是“一棍子敲死”的态度,完全否定;而有些人则是完全肯定事物,最终迷失自我。因此,我们要辩证地看待事物,寻求适合自己的学习之道。当代社会不缺乏学习的系统,缺乏的是完善自身的主导思想。

确实,目前社会上的课程越来越多,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选择的困难。个人的意见是在事前做好相关调查准备。首先要确定课程时间,若时间太短,肯定无法学到东西;其次,问清楚授课老师与内容,搜索调查;再者,选择正确的方向需要自身不断尝试,要以开放的心态多接触,不要因噎废食,同时也要注意保护自己,不要过于急切。

我们常说,拒绝这片乌云,你可能整片天空都拒绝了。虽然走出去可能会有危险,但是,不走出去也就看不到精彩。学习的过程也是这个道理,如果找不到方法,不妨尽情尝试,学海是淹不死人的,或许等你呛到几口水,就学会了如何在知识的海洋里徜徉。

 

疑惑二:内容与相关课程太多,怎样确定学习的方向?

 专家解答:职场充电,找准方向是关键之一。一般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考虑:一是根据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管理经验,跳到新的专业管理岗位上;二是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和个人禀性,转向专业领域,目标是发展成为资深专家;三是通过学习和培训掌握新的技能后,跳到新的相关岗位上发展。

如果你是一名业务员,相比于厚黑学,应该更注重学习提升业绩、口才等。由于历练不够等种种原因,年轻人的内在会相对浅薄,因此外围的包装很重要。但当你达到某种阶段的时候,就不再需要外围的包装,谈吐间自有气场。因此,阶段性的学习很重要。

此外,学习有一大忌,即思维模式固化。职场人士,一定要敢闯,但也不能乱闯,要通过学习找到方向。如同爬山,半山腰上大雾弥漫,有人自此退却,有人始终如无头苍蝇般乱转,有人却坚持找到自己的方向,此三者便有了截然不同的发展与境遇。

 

 疑惑三:学习的厚度与宽度,该如何取舍?

专家解答:我们更倡导深入学习,而不是浅尝则止,因为到了一定的深度,你就可以达到触类旁通的境界。很多人认为,看了一本书就是学习,但关键在于你是怎么看的,学习的过程,要有自己的分析,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人们说,要成为巨人,就要创造与巨人在一起的机会。故而,人想要快速发展,就要从别人那里吸收经验,尤其是高人。

 

疑惑四:理论知识听了很多,但是在落地的过程中,实用性不强。

专家解答:学习方法有很多,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要带着问题去找答案。在去参加培训之前,最好能够准备几个与课程内容有关、且你觉得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且在听课的过程中找方法和答案,这样的培训可能会更有针对性,能起到更好的效果。二是写文章消化学习内容。一般来说参加培训时觉得都知道了,三天后忘记一半,一周后忘记光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因而如果能在课程结束后三天内将课程内容过一遍并且把重点写成文章,就会对课程内容印象深刻得多。这是因为在写文章时就有一个思考和融会贯通的过程,能将课程内容全部连成一片,记忆更深。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最好每看完一本资料都写成一篇读后感增加印象。

 

充电班故事


    刘先生的蜕变

一位80后的刘先生,从事家居出口事业,在旁人的眼中,是事业成功的典型。但是,私底下,他很怕闲下来的生活,一旦闲下来,他便是在酒桌上消磨时间。

几个月前,他在朋友的介绍下,旁听了一堂讲述“毛泽东统军之道”的课程,自此找到了乐趣所在。如今,他四处寻找学习的机会,并将所学用于生活与工作中,将周边的朋友打造成一个圈子,整合所有的资源,与朋友经营着更大的事业。

“在此之前,虽然他拥有经验和人脉,但是不懂如何用,个人生活圈太窄,知识面也仅局限于本职工作”。朋友用“蜕变”来形容他目前的状态:爱钻研、爱探讨,懂得借力与资源整合,充满活力,精神焕发;工作上也更轻松,通过充分授权与分配,将自己从公司日常事务管理中剥离出来,过上了“入魔”般四处求学的生活。

 

江帅的“财富”论

“与其说是企业老板,更像是一个普通业务员”。现为朋友兼合作伙伴的熊芬直言不讳地如此评价几年前的江帅。

从技术、设计到业务,再到自己创业当老板,江帅发现做上老板之后自己更累了,有时甚至连换个灯泡都需要过问。“这是公司缺乏系统的表现。只有做好企业文化建设、员工手册制定等,明确告知员工公司的发展机会和未来,才能帮助员工找到未来”。如今的江帅,通过学习得到了提升,然后改变了财富,并找到了自己当初存在的问题:刚毕业的时候,工资口袋的钱就是全部财富。但事实上,在工资口袋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东西值得追求,例如能力的提升、素质的提高、人脉的扩展等。“将所得,投资到武装自己的头脑,收获会更大。”江帅如此分享个人的学习心得。

这些转变都是学习带来的。在熊芬看来,现在的江帅在思想、形象、气质和谈吐上都发生了改变,“我现在视他说的话为真理”。

 

EMBA的魅力

“大家对于EMBA存在许多负面的认知,一是认为这是只有高层领导和老板才能学习的课程,二是不乏有人认为EMBA只教书本知识,是‘有钱人的游戏’。”但事实不是这样的。在切实接触并参与了EMBA课程的学习之后,阿林发现这都是误解。首先,他接触到的EMBA课程拥有很多模块,培养的是综合性人才,面向的是所有在职人员,因为任何人都能在其中有所得。但是由于受到价格的限制,承受的起的以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以及老板为主。

“学过之后,确实能帮助个人打开思维方式,或许我以前看问题只分两面,但现在,我可以从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不同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找到主轴,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阿林认为,EMBA是未来职场人士的必走之路。“在北京,大街小巷都是培训班,只要是在职人员,有一定经济基础都会去学习,这里不仅有知识,还有资源和社交圈”。

 

给陶瓷企业的三点建议:

陶瓷行业的发展确实会给营销人才的素质水平带来一定的要求。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陶瓷行业的营销人才需求和使用状况却不甚乐观,它们或是未引进足够的、符合素质要求的营销人员;并建立真正自主、有效的营销体系,或是虽有自己的营销队伍,却在这部分人力资源的使用上存在问题。

大家普遍缺乏是对营销人才重视程度不足,需求有待发掘,营销人才供给无法满足需求。

为此,香港维多利管理学院佛山教学中心相关负责人给企业提出了三点建议:

1 从总体的角度看,企业要努力破除传统的管理定势,建立可行的营销体系,强化全员围绕市场抓营销、围绕营销抓效益的理念,积极打造以市场为主导的、生产经营各部门高度协调的企业运营机制。这一点是改变陶瓷企业对营销人才重视程度、发掘对营销人才的需求、提高营销水平的根本途径,也往往是企业在未来发展中的必然趋势。

2 在提高对营销的重视程度、发掘自身人才需求的基础上,企业应当以良好的待遇与工作环境吸引营销人才,满足自身需求,公司内部也要培育和建设营销文化,增强营销人员的凝聚力,造就一支忠诚企业、勤奋工作、不畏困难、素质过硬的营销队伍。

3 企业不能仅仅为了少投入、多产出就不肯在营销人员培训上下功夫。加强培训工作,同样可以为吸引并留住优秀的营销人员——从事营销共组的人员大都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而且在面对层出不穷的新产品、新理念时,相关知识的补充对他们也很重要。


关注陶瓷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