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网络上的一段视频一度成为热点,视频内容是台湾104基金会的一个实验,他们请来了各个行业的企业家,并递给他们几份匿名的简历,面对这些简历,他们以工作经验欠缺、跳槽太过频繁等理由,挑剔不已。但当简历主人身份被公开后,这些大BOSS被惊呆了,他们是著名导演李安、世界面包师冠军吴宝春,甚至还有自己的子女、好兄弟,其中一位企业家感叹,“26岁时面试我的主管,他可能不知道我现在是这样。”
不怎么样的二十多岁,谁都有过,也时常被否定。但谁也不能断定,二十多岁时一事无成,或许三十岁、四十岁时能够跨越到自己曾经想都不敢想的位置呢?
谁的青春不曾迷茫,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我们的二十多岁,都经历了什么。
故事一:“二十多岁的履历中,是否留下你努力过的印迹”
1989年,湖南永州的一个小县城里,17岁的谢建红考上了华南建筑学院,那一年,他们大院里一共出了两个大学生,一个考上了国防科技大学,另一个就是他。
在那个年代,谢建红的父辈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连他的衣裤及日常用品,都是从父亲那里继承来的。那时候他最大的交际圈仅限县城内,甚至县里的很多街道他都未曾去过,在这里,他读了三年高中,与别人的交流也仅限方言。
去广州读书前,父亲送谢建红去火车站,让他记忆犹新的是,当时的车票仅7块钱,买了车票之后,他身上还剩17块钱。这个数字,在今天看来或许只能买一杯冷饮,但是在那个年代,却显得弥足珍贵。
凑巧的是,谢建红的一个伯父恰好在广州,到广州之后,他需要在这样一个陌生而又偌大的城市中找到去伯父家的路,他只知道,应坐16路公交到农林路下车,然后步行大概两百米就能找到自己表姐所工作的招待所,而他不知道的是,农林路站也分为农林中、及农林东站。
上车之后,谢建红告诉售票员他要在农林路下车,售票员也没有多问,到农林东的时候售票员通知他下车,往前步行两百米之后,却并没有看到父亲所说的招待所。
在那个年代,没有手机,也不知道对方的电话号码,谢建红一头雾水,当时他的第一反应是要找警察帮忙,当时正好有辆警车在路上熄火了,他过去问招待所怎么走,警察告诉他下错了车,并告知他正确的路线。农村的孩子,不怕多走路,正当他径直要走的时候,警察叫住了他,让他帮忙推车,车子打着火后,再送他过去。
这是第一次出远门的谢建红碰到的第一件事情,这件事情也为他今后的为人处世带来深深的启迪。人在任何需要帮助的时候都应该竭尽所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帮助别人。这对他而言,受用一生。
为了不像父辈一样一辈子跟黄土打交道,谢建红下定决心好好读书,也并没有想过以后要做什么,想做什么,只希望毕业之后有一份好工作,成家立业。1991年毕业的时候,摆在他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是选择分配工作,一是自主择业,双向选择。后来,他被分配到了韶关质监站,当时韶关的工作条件很是艰苦,因此也便放弃了所分配的工作。
后来,他去了一家做电视机屏幕清洗剂的厂家,每天踩单车从天河送货去南方大厦,这是谢建红第一次接触做生意,没过多久,因为觉得这份工作无法给自己带来归属感。在心理上,他始终觉得应该在一个好的单位,然后再成立一个好的家庭,这对他来说是最好的选择。于是半年之后,他归乡了。
1992年初,父亲建议谢建红去当兵,因为自己的伯父也是军人出身,对军队的感情深厚,于是20岁的他,开始了一段新的人生旅程——军旅生涯。
谢建红说,真正给自己建立人生目标的时候便是在军队,至少在这里让他重新认识了自己,学会了忠诚,除了对国家忠诚、更对家人、对自己忠诚。最重要的是,他学会了承担责任。
六年的军队生活之后,1998年,谢建红退伍了,那年他26岁,依然有两条路摆在他面前,一是进政府事业单位,另一条是进企业,最后他选择了进企业。原因和他自身性格有关,他说他不喜欢被束缚,情商也低,嘴笨,不怎么会说话。
家人也建议他去经商,同年,他碰到了一家陶企的老板,初入行业,谢建红也是一张白纸,但是老板愿意给他机会和平台。若干年后,他回忆,“二十多岁的年纪,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已经有了自己的定位,缺乏的其实就是伯乐及平台,每个人都是从年轻走过来的,我们的关注点不是看他们有多丰富的工作经验,而是应该关注他此前所走过的路,后面的事情无法预知,但之前经历了什么,当时是怎么处理的,这些对于之后的发展至关重要。”
无论成功与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过去,或许曾经都不得志,只是企业中不起眼的一员,除了时势造英雄之外,更需要有人去牵引。人生,其实只要有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和一个温馨的家庭,就足够了。
故事二:“再多的磨难与困难,都将成为青春所留下的财富”
1993年刚大学毕业的宋琴现在已是一家陶瓷配套企业的老板,细数二十多年的经历,除了曲折之外,更令人钦佩的是她的勇气。
那个年代,物资匮乏。大学毕业之后,宋琴就不想再给家里增添负担,想过好日子就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努力,但是摆在她面前的有两条路,要么选择分配,要么自主择业。
在那之前,宋琴知道,分配到哪里,一辈子可能就永远在那个单位,如同自己的父亲一样,在一个岗位上干了一辈子,从上班第一天一直到退休。现在想来觉得不可思议,为什么自己的命运要在别人手里掌握一辈子?
宋琴那一届,刚好赶上改革开放的春风,南方机会较多,包括华东、珠三角等地区。在当时,内地已经很难分到一个较好的单位,即使分配成功,要么没有工作任务,要么企业摇摇欲坠,濒临倒闭。
宋琴被分到了一家毛巾厂。她清晰地记得,上班第一天是周四,每周四下午公司都会召开管理层会议,读党报,学习党的精神。大学毕业的她一毕业就是干部级别,会议中,公司最高领导厂长介绍道,“这是我们公司新来的领导干部小宋,是我们公司最年轻的管理干部。”
当时她心里暗暗窃喜,“刚来就是领导干部”。后来过了三个月,工资却迟迟未能拿到手。一直以来,宋琴都是他们院子里同龄人的学习对象,其他家长都曾经告诉自己的小孩,“只要好好学习,就能够像宋姐姐一样考上大学。”可是通过这件事情之后,她却成了大院里的“反面教材”,“除了好好学习之外,还是要找一个好单位,光学习好没用,不能像宋姐姐一样,单位工资都发不出来。”一时间,她俨然成为院子里的话题人物,茶余饭后的谈资,面对这种境况,她选择了只身南下。
找工作很难,当时宋琴也没有想过要找一份什么样的工作,只是想着能够有工作机会就行。记得那一年在广州有一场招聘会,虽然内地当时比较萧条,但南方正处于发展阶段,需要大量的人才。她和同学去了之后才发现,自己真的什么都不懂,像她这类美术专业的,好多招聘单位都是现场速写进行考核。
宋琴应聘到韶关乐昌一家毛毯厂,从事毛毯设计。3年之后,她因为小孩没人照顾也便放弃了这份工作。“因为两个小孩很小,又没有人照顾,完全顾不上工作。”请了三个月产假之后,她根本脱不开身去上班,那个年代没有手机,联系也不方便,因此也就和公司断了联系。
若干年之后,宋琴才知道,原来那家毛毯厂觉得自己工作期间表现不错而联系过自己,并且发了涵给她,但因为无法联系到她,只能将信寄给之前她待过的毛巾厂,这家厂后来也倒闭了,她基本处于失联状态。十几年后的某一天,宋琴偶尔碰到那家毛巾厂的师傅,师傅说还有一封信在他那里,她看过之后只觉得不可思议,但人生总是变化无常,在自己二十多岁的年纪里,也竟经历了这样的世事无常。
信里说,基于她之前工作表现突出,也知道她目前的状况,如果有需要可将产假延长至一年,并且发放产假工资。在毛毯厂的工作,是宋琴觉得最开心的时光,和在大学一样,每天工作、读报,无比惬意。公司给了她如此多机会,可她对此却一无所知。
等到孩子一岁的时候,宋琴将小孩托付给母亲照顾,又出来找工作。但是这时候找工作难度更大,在此前,做设计她都是用手绘,但是当时招聘要求都是要懂电脑设计,没办法,她又重新花时间自学了电脑设计。
二十多岁的年纪,正是最美的时光。学会电脑软件之后,宋琴决定再次出去找工作,但一时不知道去哪,南方竞争太过激烈。有一次,她拿了一张中国地图,闭着眼睛拿着笔画,画到哪里就去哪里,她心里这样想。结果一笔下去,画在了苏州,刚好一个朋友在那里开发廊,联系之后,朋友告诉她,能为她提供一个住宿的地方,但是工作得自己去找。
宋琴的朋友开发廊,晚上12点以后才会收工,也就是说,她12点以后才能回去休息。除此之外,朋友还提供给她一辆自行车,一张报纸,上面有企业招聘电话,宋琴翻着电话黄页,挨着打电话求职,在打到第17个电话的时候,对方通知过去面试,面试过后就直接上班了,但因为这家厂是计件工资,有活接的时候还好,没活接的时候甚至一个月都没什么事做,而她需要的是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因此她又重新开始找工作。后来在1999年的时候机缘巧合去了一家陶瓷厂,一直到今天。
宋琴的二十多岁,看起来波折起伏,甚至吃尽了苦头,但她认为,年轻的时候吃点苦对以后是有帮助的,比如说一个人承受压力的能力。
一个人的青春,大抵是为了生存或是为了梦想。宋琴的青春,更多的求生存,记得有一次,在广州,因为没钱住店,她想找个安静的地方凑合一晚,不知不觉走到了天河机场,半夜被一群人叫醒,用枪口指着她,她吓坏了,原来这些人是机场的安保,因为飞机马上就要降落,她所选择的栖息之地看似安全,但很危险。看完她的证件之后,安保人员交代,这里是禁地,闲杂人员不得入内。
还有一次,她在找工作的时候遇到一家港资企业,由于宋琴之前没有接触过,她告诉老板,给她两个月,她一定能做熟练,面试的时候,老板问她理想的薪资标准是什么,她答道,600元,老板笑了。宋琴感到困惑,“自己说错话了么?这个工资是同学之间比较高的。”后来老板给她开了1600元的工资,这些她想都没想过。但后来因为同宿舍的本地姑娘百般刁难,说着她听不懂的白话,甚至不让住在上铺的她踏着阶梯上床,原因是嫌她脚臭,因此也没能在这家企业坚持下去。
后记:我们都有过不怎么样的二十多岁,甚至因为自己的“不怎么样”几度迷失,但最重要的不是你的简历中有几段跳槽经历,有多丰富的工作经验,从什么名校毕业,重要的是,你的履历中,经历了什么,能给你的二十多岁留下你努力过的印证。
“只要努力过,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大器晚成,其它的都不重要,时间是最好的HR,它会印证一切不可能。”
关注陶瓷信息网
12-27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