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7-82532110

90后职场故事:在不断的探索与尝试中找到自我

陶瓷信息网2019-01-11 19:56:31

■ 陶瓷信息  冯若茜

 

毕业季已过,现目前也成为大多应届毕业生的入职高峰期,90后也逐渐成为职场中的中坚力量,相对于7080后而言,90后人群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在审美观及价值观方面也有较大差异。

他们自信又脆弱,好奇心强,想法新奇,内心成熟;他们张扬自我个性,以自我为中心;他们乐于接触新鲜事物,信息知识丰富。在职场中,他们有的在不断的摸索中找到方向,在一次次的跌倒与挫败中重拾信心,幡然而悟;有的仍然逃不过迷茫与不知所措。

 

漫画/马菁菁

 

【故事一】 在一次次的跳槽中逐渐找到自我

 

91年的周军今年25岁,是个名副其实的90后,但从他的脸上,看不出90后所有的稚嫩,反而有种80后特有的老沉,一双眼睛仿佛已能够看出过去七年既丰富又曲折的职场经历,亦如他的微信个性签名——“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与大多数循序渐进完成学业步入职场的90后不同,周军18岁就踏入了社会,步入职场,过早体验了职场的酸甜苦辣,或许在某一段时间内,因为年纪小,懵懂无知,他错失了很多成长的机会,但一路走来,每一步,都是他往后人生道路上的基石。

因父母一直以来从事陶瓷生产,周军的从业轨迹也围绕陶瓷圈展开。

2009年,周军18岁,在父母的资助下,他自己作为代理商开了一家店,父母完全放手交由他打理。彼时,按理说应该是陶瓷行业正突飞猛进的时代,但是因为太过年轻,性格贪玩,又毫无运营经验,这一次,他搞砸了。

在四川夹江一陶瓷企业任职车间窑炉主管的父亲建议他,要不去夹江尝试做陶瓷销售,于是他辗转至夹江,从跟单开始做起,半年之后开始正式从事陶瓷销售,但毕竟因为年轻,那时候的周军显然没有意识到,什么是对工作以及对自己负责。那一年,于他而言,仍旧碌碌无为,遂又回到家乡重庆。

几经波折,周军也开始反思自己,这并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那自己究竟要走一条什么样的路,想过什么样的生活。2011 年,逐渐沉稳的他回到夹江,回到父亲身边,彼时,已经没有那么好的机会可以直接从事陶瓷销售,只能从烧成工做起,日子过得飞快,转眼半年过去了,父亲不忍周军在车间从事体力劳动,建议他去广东佛山闯荡试试。

在去往佛山的火车上,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周军度过了他的20岁生日,既简单又庄重。

到了佛山之后,他在佛山一家私抛厂找到了工作,依旧是陶瓷销售。但这次,对周军而言,才真正意义上接触陶瓷销售,知道业务应怎么开展,以前做业务,只是拿着产品,重复着“老板,这款行不行,要多少货”的说辞。自那时起,他深感自己缺乏很多东西,于是他给自己定了目标——了解行业,而方式是通过不断地跳槽。

一个偶然的机会,周军跳到了位于中国陶瓷总部的一家福建企业,因为该平台在品牌等各方面都较为规范化,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学习,透彻了解整个行业。工作一段时间之后,还是如同无头苍蝇般,找不到方向,每天的工作轨迹都大同小异,打电话、跑业务……

于是又接着跳槽,加入一家以个性化产品为主的品牌企业,因为企业也刚起步,周军以及整个团队作为企业的“开荒牛”,每天不停的打电话,接触新的客户,同客户、朋友聊天,不停的学习,逐渐了解行业、了解产品,跟着企业的发展思路,学到了很多东西,但是后来因为企业内部管理层调整,不久之后他也离开了这家企业。

在这之后的一段时间,周军冷静地分析了自己,自己通常所接触的产品,大多是小众、个性化的产品,自己也从没想过去做常规化产品,俗话说“精于此道,以此为生”,基于对此类产品的了解,也成为他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

逐渐的,他在小众、个性化产品领域已有一定的熟知度,出差遇到客户,客户的第一反应是“这不就是做个性化产品的。”这些不仅能够代表自己,更能够代表企业。后来,周军进出过几家企业,但都是以生产个性化产品为主。

作为90后,周军身上有着符合这代人的特制,敢于尝试新鲜事物,在不断地跳槽中,在一次次“碌碌无为”中重新认识自己,审视自己,不断反思与规划如何体现自我个人价值。

随着年龄渐长,周军考虑到跳槽也不是长久之计,当下他需要稳定,25岁,年龄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他也有自己的家庭,也有自己所要担当的责任,这些方面迫使他不得不提升,完善自己。

中国人习惯讲“成家立业”,周军有自己的压力,也有他想要憧憬的未来,他经常说他很着急,小孩逐渐长大,他时常问自己,自己能够为他创造怎样的成长环境,他很怕有一天小孩问他,“爸爸,为什么别的小孩可以上贵族学校,而我不可以?”因为自己小时候也问过父亲类似的问题,他问父亲,“为什么别的小孩在城里有房子,我们为什么没有?”,当时年纪小,或许是出于无心,但父亲至今仍历历在目,铭记于心。

作为90后,周军喜欢直来直往的职场交际,要么被认同,要么被否决,直截了当;作为90后,他性格活跃,充满个性,同事经常调侃,“老远就能听到周军银铃般的笑声”,公司需要像他这样的人来带动氛围,快乐工作。

在他看来,年轻人除了有自己的职业规划,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更要摆正自己的心态,在跟老一辈人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取其优,舍其短,但不能脱离个人本质。

 

【故事二】 坚持自我,不惧怕尝试

 

刘佳奇,典型的90后姑娘,身材娇小,水瓶座的她脑袋里经常会冒出很多奇特的想法。

2013年,刘佳奇大学毕业,刚走出象牙塔,在求职路上也辗转奔波了好几个月。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的她,求职目标原本为HR,在实习期,她也义无反顾的选择了HR,但是在实习期间她明显感觉自己的性格不适合做行政,又因为平时在学校自己出的一些策划方案十分有创意,遂她将求职目标改为策划。

毕业之后,因为没有做过与策划相关的工作,毫无工作经验,刘佳奇投出去的简历几乎都石沉大海,毫无音讯,也去面试过几次,但都被拒绝。

她有些焦急,在跟家人提出自己想做策划的想法时,家人不能认同,也未能给予她鼓励让她可以去尝试一下,父母觉得刘佳奇无法胜任策划方面的工作,一定做不长久,甚至没有公司会录取她。不知道有多少次,父母都会语重心长的与她谈话,建议她还是考虑行政HR方面的工作,因为毕竟专业对口,女孩子不求能够赚多少钱,也图个稳定。

家里甚至帮她安排了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但90后的刘佳奇自主意识很强,她并不想让自己的职业生涯那么“安稳”,因为年轻,觉得还是应该出去闯荡一番,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安逸和踏实并不适合她,不期望能够获得多大的成就,起码自己不会后悔。

她拒绝了父母帮她安排好的工作,一个偶然的机会,她接触到陶瓷行业文案岗位,当时也是抱着侥幸的心理去面试,并没有太大成功的把握,谁知道居然成功了,但是回到家,家人给予她的并不是鼓励和赞扬,而是告诉她,要小心,这么容易就面试成功了,这有可能是“皮包公司”,也有可能是骗人的,理由是刘佳奇并非中文专业,广东本地长大的她普通话不标准、能力不突出等。

或许是因为自己一直以来坚持与家人抗衡,或许是父母觉得没必要这么辛苦,放着家里安排好的工作,非要出去折腾。当时家人的话,让刘佳奇觉得很伤心,在学生时代,哥哥和妹妹成绩优异,都是一本高校毕业,一直以来,她是三兄妹里面学习最不好的,能力也不突出,更没有什么特长,在职业发展方面,父母更没有对她抱任何期望,这些年,她一直活在对比中,曾经有段时间整天躲在家里偷偷掉眼泪,甚至不想回家。

她当时的想法是,既然找到工作了,就先努力去做,让家人知道自己并不差。三年过去了,所幸她没有让自己失望。

刚接触行业,刘佳奇觉得很新鲜,工作也充满激情,因为之前从来没尝试过,对行业也不了解,专业又不对口,她特别想努力做好,刚开始的时候,确实不如想象般顺风顺水,她文字功底弱,刚开始每次写文章都觉得像在经历一场语文考试,一个字一个字的往外挤,但通过多写,多看,看书成为她唯一治疗自卑的方法,久而久之,写作能力竟也提升的很快,刘佳奇也意识到,其实自己并没有老一辈人说的那么差,只是生来处于一个浮躁的时代,被潜移默化的影响,现在的她,信心十足。

“犹记得第一天步入职场的局促与不安,适应期的点点滴滴仍然历历在目,即使加班频繁,自己仍无半点怨言,别人若问起,你最想成为什么,你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子,有时候竟会哑口无言,我也很迷茫。”刘佳奇说道。

作为90后,刘佳奇有着自己的坚持和想法,但老一辈的人或许认为自己太以自我为中心,其实她只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愿意荒废自己的青春罢了。

自己也时常迷茫,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做好这份工作,也担心害怕某天是否一切都要重新开始,但最后还是说服自己,如果真的不适合做文案,那再回过头去做行政也为时不晚,自己还年轻。

骨子里与生俱来的倔强与不安定因素让她并不惧怕尝试,一条路走不通,再换一条;一个方向走错,大不了再找一个岔路口换个方向,90后,不要惧怕尝试。

刘佳奇现在还有一个新的想法,她想自己创业做餐饮,以健康饮食为主,并且目前已经在进行市场调查,她说,自己还年轻,即使创业失败了,钱可以再赚,也可以再重新开始,但一定不能让自己后悔。

 

关注陶瓷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