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宋琴,佛山市缇香艺术陶瓷工厂设计总监、总经理
于2009年创立“缇香”品牌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宋琴生于江汉平原的一个小村庄。童年给了她太多美好的回忆——放学之后,一边听着收音机,一边放牛、割猪草、养花、种菜,样样都没落下,这也培养了她多年之后依然喜欢养花种菜的情怀,现在想来,这与她一直以来钟情于艺术及设计不无关联。
宋琴的的父亲,是一个普通的铁路警察,跟同村的小伙伴相比,她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外面的世界,思想也比同龄人丰富。
她从小读书成绩优秀,初中转学到铁路子弟学校读书,子弟学校藏书丰富的阅览室,为她展现一个广阔的天地。彼时,在时谓“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中,如愿以偿地考入理想中的大学。
毕业:赶上双向选择,未能端上“铁饭碗”
1993年,是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那一年,宋琴大学毕业之后正好赶上“双向选择”,对于大多数大学生来说可谓“喜忧参半”。现在的年轻人很早就开始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规划,宋琴的父母都是小学文化水平,不能给予她较为客观理性的人生指导,对她的期望都容纳在八个简单的字里——“好好读书,好好做人。”
在宋琴看来,父母的期望,既大,又深,又很广。
毕业之后踏入社会的宋琴,就像一张白纸,不想再为家里增添负担,也深知想要过好日子就要靠自己的双手去争取,摆在她面前有两条路,要么选择分配,要么自主择业。
宋琴看过父亲所走过的路,当兵出身的父亲,被分配在铁路上班,一干就是一辈子,铁路局叫他去哪,他便去哪,像一只被命运桎梏住的轮轴,在限定好的人生轨迹里,转了一圈又一圈。她疑惑,为什么自己的命运要在别人手里掌握一辈子?
彼时,正好赶上改革开放的春风,南方机会较多,当时,内地已经很难分到一个较好的单位,即使分配成功,要么没有工作任务,要么企业摇摇欲坠,濒临倒闭。
这一点,宋琴深有体会。她的第一份工作被分配到了毛巾厂。上班第一天,恰好是周四,公司每周四下午都会召开管理层会议,读党报,学习党的精神,每周如此。作为彼时“百里挑一”的大学生,她成了公司最年轻的管理干部。
她暗自窃喜,“刚来就是管理干部”。当然,这种优越感也没有伴随她太久,工作三个月,工资却也迟迟未能拿到手。一直以来,她都是大院里同龄人的学习对象,品学兼优,勤奋刻苦,名副其实的“正面教材”。但通过这件事情,她却成了大院里的“反面教材”,“除了好好学习之外,更要找一个好单位,光学习好没用,不能像宋姐姐一样,单位工资都发不出来。”一时间,她俨然成为院子里的话题人物,茶余饭后的谈资,面对这种境况,她选择了只身南下。
找工作很难,宋琴毫无目标,她没有想过自己要找一份什么样的工作,只想求得工作机会,解决温饱问题。
1995年,内地经济萧条,但南方借着改革开放东风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人才需求量逐渐增大。当时,广州恰好有场招聘会,宋琴和同学去了之后才发现,自己真的什么都不懂,像她这类美术专业毕业的,好多招聘单位都是通过现场速写进行考核。
通过这次招聘会,宋琴应聘到韶关乐昌一家毛毯厂,从事毛毯设计。后来回忆起的时候,宋琴说道,那是她觉得最开心的时光,同自己的学生时代一样,每天利用工作闲暇时间读书、看报,无比惬意。
“我留恋学生时代,因为那个时候天是蓝的,水是绿的,老师是公正的,不像现在的裁判总是吹黑哨,只要你努力,考场总是公平的,不像现在的职场,会吹水也能淹死人。”她说道。
1998年,因小孩没人照顾,脱不开身,宋琴也便放弃了这份工作。那个年代没有手机,联系也不方便,因此也就和公司断了联系。
若干年之后,宋琴才知道,那家毛毯厂觉得自己工作期间表现不错而联系过自己,并且发了涵给她,表示理解她目前的境况,并愿意提供机会,希望她能够回去上班。但因为无法联系到她本人,只能将信寄给之前她待过的毛巾厂,后来这家厂也倒闭了,她基本处于失联状态。
十几年后的某一天,宋琴偶尔碰到毛巾厂的师傅,师傅说还有一封信在他那里,她看过之后只觉得不可思议,感叹“人生真是变化无常”。
打工:再经波折,机缘巧合之下接触陶瓷
因为家庭原因,面临一年多空窗期的宋琴重新出来找工作。她发现,只过了一年的时间,趋势就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此前做设计,都是用手绘图,而彼时,“会熟练应用设计软件”已经成为当下招聘人才的必要条件。不进步,便会被淘汰,在时代变迁的巨大推力下,宋琴也要顺势进行改变与自我提升。
二十多岁的年纪,正是最美好的时光。学会设计软件之后,宋琴再次踏上找工作的路途,一时间,南方竞争变得异常激烈,她不知道去哪。在拿着中国地图一番斟酌之后,她一笔划在了苏州。
苏州是苏绣的发源地,历史悠久,有着很深的设计底蕴,热爱设计的宋琴想着能在此地找到自己理想的职业。刚好一个朋友在此开发廊,联系之后,朋友告诉她能为她提供一个住宿的地方,但是工作得自己去找。
2010年,宋琴奔向苏州,前面迎接她的将是什么,也无从知晓。
一切都从一辆自行车、一本电话黄页重新开始。宋琴把电话黄页上所有与专业相关的企业挨着打了一遍,在打到第17个电话的时候,对方通知她去面试,但因为这家厂是计件工资,没活接的时候甚至一个月都没事做,而她需要的是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
那时她二十多岁,竟也感受到了人生的波折起伏。
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她进入一家新加坡籍陶瓷企业工作,并成为设计主管,在此,宋琴重新认识了新加坡企业。在顶头上司新加坡籍领导的强制下,她仅用了4个小时便学会了操作Excel,用来制作每天的工作表格。宋琴说,她每天的报表不是按页算,而是按公斤称的,如《工作日程表》、《假期申请表》、《用餐登记表》、《考勤表》、《奖金记酬表》等。
在她看来,新加坡人除了将人的潜能挖掘到极致,更创造了世界上最完备的报表。除了做报表,宋琴还要忍受领导的洗脑。一次,她被叫到领导办公室,进去的时候,领导正在看报表,这着实让她手心里捏了一把汗,要是领导觉得哪里做的不好,更是少不了一顿数落。
而新加坡领导的数落方式也格外独特,往往由工作层面上升为国家层面,这次亦如此,领导先是肯定了当日宋琴做的报表内容详实,然后又接着数落,“中国比新加坡落后起码50年,就是因为中国人懒散。”听到这里,她紧紧握着拳头。
毋庸置疑,彼时国内与国外的差距确实存在,当时国内的陶瓷产品还处于丝网印刷的初级阶段,制版用的菲林,都要从新加坡空运过来,很多时候,司机为了几张菲林片要专程到虹桥机场接机。
每天做不完的报表,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听领导这些怪诞的“民族论”,终于有一次,在领导的一句“主管没什么了不起,你这主管怎么当上的?资格老?年龄大?还是长相好?”之后,宋琴终于没能忍住,愤然离去,毅然辞职。
这段工作经历让她想起《大话西游》中的经典对白:“人和妖精都是妈生的,不同的人是人他妈生的,妖是妖他妈生的……”能说出这句话的不只有《大话西游》中的唐僧,还有宋琴的新加坡领导。
创业:骑虎难下,没了回头路
2003年4月,宋琴离开苏州,前往南国陶都——佛山。
彼时,非典肆虐,苏州城内到处充斥着消毒水的味道,路上的行人大都戴着口罩行色匆匆,不敢多呼吸一口空气。“近邻不相交”,是老子描述古时候小国寡民的生活状态,此刻这种景象却出现在国内各个城市。
苏州往日人头攒动的火车站变得异常冷清,宋琴拎着大包小包的行李,裸露着面部皮肤与危险的空气相对峙。并不是她不珍惜生命,而是一路以来的奔波,从一个城市到另外一个城市,她不知道自己还要奔波多久,那时候,无法依靠、以及定不下来的心,比非典病毒更加可怕。
到达佛山后,宋琴待过工厂,见识过佛山陶瓷发展初期粗犷的模样,也看懂了一批批洗脚上田的老板运营企业的“初心”。无数个白天,宋琴穿过尘土飞扬的南庄大道,又有无数个夜晚,看着如同焚尸炉一样林立的陶瓷厂的烟囱里冒出的滚滚黑烟,难以入眠。
创业也是缘于偶然,钟爱产品设计的宋琴一直想让产品呈现出更为丰富的表达方式,一次突发奇想,她利用制作户外广告的喷墨打印机将色彩丰富的图案打印在了陶瓷上,彼时,行业内还未有人尝试。
她发觉,通过这种方式做出来的产品十分精致漂亮,便拿给当时一家知名陶瓷企业的老前辈,前辈不仅对这款产品给予了肯定,并鼓励宋琴用这种工艺为他们的产品生产配套,于是,宋琴便有了自己的工厂。
因为才刚刚起步,技术亦不成熟,理念、销路等都受到限制,一段时间之后,宋琴决定退出自己单干。她始终相信,只要能做得出一款好产品,就一定能卖得出去。后来,她独自在龙津开了一家工厂,为陶瓷企业生产配套。
彼时,抛光砖甚少有配套产品,大多通过切割、拉槽等方式加工,宋琴用喷墨雕刻做出的抛光砖配套产品,让大多数业内人士顿觉耳目一新。于是,仿佛就在一夜之间,她的产品迅速在行业走红并蔓延开来,陆陆续续,市面上也出现了许多类似的产品,但后来,这类产品终究也没能逃过因为过度泛滥而价格透明的命运。
2009年,宋琴注册了“缇香”品牌,研发生产原创背景墙产品,正式宣布创业。品牌命名与文艺复兴后期的画家提香有着很大的渊源,画家提香的画作以绚丽色彩和健美造型树立了新的艺术典型,宋琴的产品色彩丰富,二者经过碰撞,“缇香背景墙”应用而生。
和打工时期不同,宋琴身后还有十几号人要跟着自己,公司怎么赢利、怎么发展、怎么做文化等,这些都需要她站在前面,为公司以及员工指明方向,一边前行,一边调整,一边发展,一直走到了现在。
从品牌注册一直到现在,宋琴觉得自己仍然不太喜欢做老板。她习惯将一件单纯的事情做好,比如去车间调色,她能调的很完美;做设计,她也能够做出满意的作品;做客服、做电商运营、做销售都可以,但是当了老板,就意味着骑虎难下,已经没了回头路,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
经营:“最不像老板的老板”
缇香从2009年注册至今已有整整七年,创业之前,宋琴的压力来自于产品设计,每当产品不好卖的时候,业务员就会说:“你设计的产品我推荐给客户的时候客户不喜欢,是否能做点好的产品出来?”产品好卖的时候,他们又会说:“我跟客户说下单的时候,客户马上就下单了,这中间我花了很大的力气。”
宋琴承担的,是产品销售不好的压力,这种压力也来源于她自身,来源于想做好产品的初衷。
而创业之后的压力,则来自方方面面,团队的组建、人员的培训、团队精神的培养、经营方向等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关于未来如何发展,宋琴必须要有一个大致的方向。
这考验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商业智慧,同时也考验一个人是否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产品能否迎合市场,能否打造品牌知名度,方方面面都必须兼顾,缺一不可。
当老板之后,宋琴几乎是被逼着往前走,“前面鲜花盛开,那你要不要去摘。”她经常问自己。
随着电商逐渐兴起,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宋琴也深刻的感知到这一点,趋势不可逆转,2002年缇香开始试水电商,因为不懂电商运营,缺乏人才,她找了一家专业的代运营公司帮助其运营电商平台,并为此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成本,终于在淘宝开起了一家专卖店,但一年过去,却未成交一单。
她不服气,也不再相信任何代运营平台,一个人花了一年的时间,学习了所有与电商相关的课程,花费了很多学费及精力。她觉得,只有自己弄明白了,才能知道自己怎么被坑的,否则下次会被坑得更惨。
因此,自品牌成立以来,宋琴都有一个习惯,每一个岗位,她都要自己做一段时间,到目前为止,她已经做过设计、销售、接待、客服、电商运营、网站管理等。她没有为自己设立独立的办公室,而是与同事们坐在一起,她说,这样更利于沟通交流。
前几日,她同公司销售总经理说起晚上睡前自己做客服和客户聊天,成交了两单。经理和她开玩笑,作为一个老板,每天为成交一两单而沾沾自喜,太不像个老板,但宋琴一直以来都认为自己做的都是一些“小事”,只是她将这些“小事”做精做细,逐渐积累起来,成为自己的经验罢了。
回想起曾经初次参展陶博会,宋琴在华夏陶瓷展馆内忙碌一整夜,凌晨两点躺在展馆红地毯上休息的时候,那鲜红色曾经编织成她的梦,至今刺得她心痛;也曾因看的太透,让她感觉努力过的一切看起来像雾像雨又像风,到最后成了过眼烟云。在她看来,这一切,不过是一个积累的过程。
关注陶瓷信息网
12-27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