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7-82532110

电商路上的追梦人

陶瓷信息网2019-01-11 19:56:25

从主动开辟陶瓷电商渠道,到退出电商江湖,重归线下,程辉用了5年。

5年,程辉见证了电商发展从火热逐渐趋于平静。国内电子商务产业以迅猛的势头,掀起全民拥抱互联网的思潮。直至2015年,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瓷砖电商意识成为被行业反复热炒的热点话题。有业内人士表示,“大家都在提如何将互联网思维与陶瓷相结合,人们很容易变得亢奋,没有经过理性的分析与思考便立马投入或跟风投入开辟电商渠道。”

但喧闹之后,终将恢复平静。有人说,在其他行业,电商真正的时代已然逝去,在陶瓷行业,电商还未能成为企业战略工具的时候,它的时代就已经过去了。

电商路,前路难卜,崎岖坎坷。像程辉一样,经历过电商发展热潮,也经历过困阻的电商先行者,有的人与现实妥协,梦想破碎;有的人仍在坚守。他们的从业经历,也如同陶瓷电商发展的轨迹一般——从热潮中清醒过来,回到起点,重新出发。

 

漫画/马菁菁

 

“撤退”

2016816日,程辉在香港出差,他在朋友圈晒出一张香港街头的照片,久违的闲暇。

早在7月,他已经决定退出电商江湖,重归线下。

作为一名知名陶瓷品牌的电商掌舵人,程辉早在2011年就开辟了电商渠道,一方面是行情低迷,传统渠道发展受阻,想探索新的渠道模式;另一方面,深受互联网思潮影响,他认为陶瓷电商是必然趋势。

彼时,陶瓷行业开辟电商渠道的企业屈指可数,寥寥无几,作为第一批试水电商的先行者,程辉尝到了甜头。大多数企业对电商的了解也只停留在“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阶段。程辉如此形容电商发展及自己的从业经历:试水电商渠道的时候,正值电商发展的春夏时节,春意盎然,生机勃勃,而现当下却是秋风萧瑟,寒冬将至。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如同抛物线的轨迹,到达顶点,也意味着要面临低谷;在他看来,电商的冬天已悄然而至。

曾经靠着34个人的团队,几乎没有做任何广告投入就能赚得盆满钵满的新兴渠道,在众多陶瓷企业及淘品牌加入后,逐渐转变为红海。

就在去年的“双十一”,程辉为自己的团队定下了500万的销售目标,团队信心满满,每个人的额头上系着一根红色带子,上面印着“201511必胜”的字样。

然而因为低门槛、价格透明,陶瓷电商逐渐饱和,竞争加剧。随着团队的不断发展,对人才专业素养要求的提高,目前他所带领的团队已有30余人,迫于剧增的广告投入及人力成本,已经做了5年陶瓷电商的程辉不得不选择放弃,并很坦然的说不觉得可惜,电商渠道行不通,换个渠道再试试。

回顾过往,程辉认为自己的预期过于美好,认为电商渠道或许是一个能够弯道超车的一个好时机。在踏出这一步后,没能想到的是,因为电商不具备技术含量,资金实力雄厚、并且渠道根基稳的传统大型陶瓷企业也已经加入,并且诸如淘宝、天猫等第三方平台对知名品牌的重视程度较高,相比之下,毫无优势可言。

他将这5年运营电商的经历总结为遇上了最好的时机,也遇到了最坏的时代。

“受过骗,也吃过亏”

宋琴是一家瓷砖背景墙企业的老板,同程辉一样,看到电商会成为发展趋势,想要一试,虽然与程辉是竞争对手,但是两人在平日里也是朋友,对彼此品牌的定位、产品互相欣赏。

2014年,宋琴初次接触电商,她本人与团队对电商却一无所知,只是明显感觉到电商的风口正在吹向陶瓷行业。

因为不懂,因为缺乏人才,她找了一家专业的代运营公司帮助其运营电商平台,并为此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成本,终于在淘宝开起了一家专卖店,代运营公司给她的承诺是:保证一年可成交600余平方米,产品总价值20余万。

而宋琴当时的愿景是,即使成交一半也挺好,于是便交由该代运营公司负责电商平台的运营,一年转瞬即逝,但结果却不尽人意,一单也没有成交。

她有点诧异,向这家代运营公司追问,得到的回答是因为大环境不好,淘宝平台不好做,如果再投入20万,可帮助他在天猫平台运营。

宋琴被骗了。这一次,她没有再相信任何代运营平台,一个人花了一年的时间,学习了所有电商相关的课程,花费了很多学费及精力。学成归来的第一件事,她封了以前交给代运营公司负责运营的淘宝专卖店,该店面网页毫无美工设计,只有单一的产品展示,几张图片凑起了整个网页,并不能从中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厂家生产出的具体什么样的产品。

经过学习,宋琴便自己带团队、培养人才、设计专卖店网页,总的来说,公司电商平台运营得还算过得去。在她看来,操作运营的过程并不难,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核心都是产品,只要懂产品,电商只不过是通过电商的语言、技术来操作。

互联网仅是工具,有陶瓷企业老板对于电商的理解还停留在“不知有汉,不论魏晋”的阶段,他们对电商既熟悉又陌生,因为不懂得如何具体操作,觉得它很悬,运营需要很高的能力,但其实不然。

前两年电商发展苗头渐起,竞争对手少,赶上了这个好时机的基本上都能赚到钱,互联网呼声高涨,让人精神亢奋,好像能够一夜暴富,随着加入的企业越来越多,线上的付出一点都不比线下的小。

专卖店的美化既要懂美工,又要懂产品,但二者兼具的人才几乎没有;搜索引擎关键词的选用设定是否专业化;投入成本高,甚至投入产出不成正比。

对于自身电商渠道的开拓及发展,宋琴觉得并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她知道怎么去做,怎么样才能够做的更好,但是因为人才匮乏,自己对于用人的标准较为严苛,因此电商的发展较为缓慢,但也比较稳。

在和宋琴交谈的过程中,她展示了自己手机绑定的平台APP,页面显示1人下单,2人收藏,在16日成交一笔近8000元的订单,平台有消费者咨询产品相关信息,无论时间多晚,她都会第一时间回复。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线上的运营和线下一样,做好一件事情本身就不容易,宋琴这一路都是从摸爬滚打,一步步摸索中走到现在。

她身兼多职,既是设计师,又负责日常公司的运营,偶尔去工厂监督生产,甚至帮助工人调色,她觉得她所有的事情都没有做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适合的时期,做了适合的事情”

作为一名80后,张宇奇已经进入陶瓷行业10年,此前一直从事陶瓷销售相关的工作,负责公司线下自营店的运营。

2012年,他所在的公司因为看到电商发展势头迅猛,于是进行战略调整,开始转向线上。在陶瓷行业电商刚起步的时候,找到“空降兵”似乎不大可能,陶瓷行业不同于服装、日化等行业,产品为成品且属性较为明了,上手也较为容易。

因为公司一直没能找到合适的人才,做过销售,又深谙产品的张宇奇被公司认为是负责电商运营的合适人选,于是在2012年的5月,他加入了公司新成立的电商部。

直到现在,公司电商团队已扩充至100余人,其中负责天猫、京东等第三方平台的就有30多人,在这过程中,张宇奇最大的感受便是,回顾陶瓷电商的发展,那时候的他对电商一窍不通,只能通过自己慢慢摸索,开店、建平台、接触客户的方法、渠道等细节方面与传统线下的操作模式截然不同。

陶瓷电商的发展更像是陶瓷外贸刚发展起来的时代,外贸从业人员与电商人的区别可能仅在于电商领域里有固定的“游戏技巧”,其本质仍是围绕产品为核心。

2012年,公司入驻天猫,张宇奇还清楚地记得,彼时的天猫平台,陶瓷类的商家不过20余家。那时候什么都不懂,没有电商运营操作经验的他和两个仅做过百度推广、开过淘宝店的团队成员一起,店面没有进行新的美工设计、没有做标题优化,也没有开通直通车,竟也能轻轻松松一个月做到20余万,这让他觉得不可思议。

张宇奇将当时的战绩归功于没什么企业加入,竞争小。但随着电商慢慢发展,到2014年左右,很多企业看到电商这个新兴渠道竟也能赚到钱,也想分一杯羹,加入电商行列,慢慢的,淘品牌也多了起来。

而在今年,当电商从蓝海转为红海的时候,能够真正发展下去的,只有传统陶瓷企业,淘品牌却渐渐消失了。陶瓷行业不同于其它行业,对线下的依赖更多,对于电商而言,线下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版块,通过线下平台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服务,打造品牌口碑。

张宇奇觉得自己足够幸运,能够在电商发展刚起步的时候接上新的发展轨道,提早转型,现在他身边的很多同事,也开始尝试在线上寻找分销商,寻求转型。在陶瓷行业,大多数的电商从业人员都是慢慢成长起来,相比电商技巧,了解行业显得更为重要,他将自己的经历总结为在适当的时候做了适当的事情。

对于完全不懂如何开店、如何使用直通车的张宇奇来说一切都是新的挑战,几乎所有的淘宝课程他都去上过,慢慢摸索、学习,上手之后,他做过美工、店铺的产品规划、拍摄、售后、客服,电商所有的领域他几乎都尝试过,他觉得,如果自己不亲自去做,有些事情永远也做不来。

现在,公司电商部门都有固定负责某个领域的运营团队,张宇奇现在的工作是看运营数据,批复团队成员的工作计划,带领各个运营团队成长,除了背负着业绩的压力以外,还要朝着公司的战略发展目标方向前进。

他的电商从业之路,从一开始就找好了方向,只是过程速度快慢的问题,他觉得,要保持个人竞争力,就必须要不断地去学习,不为别人,只为自己。

也不乏像阿里巴巴这样的企业通过猎头公司来找过张宇奇,但一路走来,看着公司电商平台的每一步发展,都和自己的预期所差无几,每年的数据增长虽然不会像其他行业那么迅猛,但随着电商快速增长期的到来,加之消费力的沉淀,他始终愿意同企业一同发展,不愿成为一名职业经理人。他享受的,是过程带来他的满足感,不甘停滞,勇往直前。

关注陶瓷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