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7-82532110

职场奋斗数十年,为何你仍旧恐慌?

陶瓷信息网2019-01-11 19:56:24

■ 陶瓷信息  冯若茜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当你开始步入不惑之年,你会不会因为看不到发展前景而感到迷茫,会不会因为创业受挫,四十多岁依然在为房子、车子奋斗而感到恐慌。此前一陶企市场部经理讲述了他的从业经历,从业10多年,中间转行创业,最终创业失败,回到陶瓷企业继续从事市场部经理,一边工作一边偿还此前做生意所欠的钱,至今无房无车。

很多时候我们都在恐慌,或是因为找不到前进的方向,或是看不清路途还有多远。在别人看来,似乎自己现在的状态轻松安稳,但孰知自己内心的挣扎与恐慌。“四十多岁了,不可能在市场部干一辈子,也不可能打一辈子工”。

说到底,我们内心的恐慌,是害怕自己某天会失业,害怕自己失业后没有一技之长或是其他的后路能够支撑自己继续前行。

 

【案例一】

李亮:转型恐慌,不转型也恐慌

入行十余年的李亮一直以来都从事市场部工作,已经年过四十的他时常觉得内心恐慌,因为在他看来,市场部不能做一辈子,亦不能打一辈子工。

这个想法在很久以前就在李亮的心中埋下了种子,并且付诸实践,2009年,他和几个朋友合伙创业,自己建厂,自己当老板这个愿望算是实现了,但好景不长,没过多久,他又重新将厂房卖掉,宣告自己第一次创业失败。

后来,李亮说,他最后悔的就是没能在创业之前买房。2009年,创业失败的他拿着卖掉厂之后的钱付了首付。

2012年6月,江西一家知名陶企在佛山招聘市场部人才,李亮想,这个机会挺好,不如走出去看看,便前去应聘,他至今犹记得当时面试的时候企业领导问了他一个问题,“你认为自己做了老板之后是什么样子?”李亮答道,“当老板之后才觉得打工是最幸福的。”可能基于之前失败的创业经历,他深知做老板的艰辛,以及其所承担的压力。

李亮被录取了,但是一切并不是想象的那般容易,江西籍陶企工作节奏快,很多时候,他需要经常去外地出差。“习惯了以前朝九晚五的生活,因为适应不了江西快节奏的工作导致作息时间乱套,并且因为气候不适应,得了哮喘。”他说道。

但工作强度大、不适应仅是其次,最主要的是价值不被认同。他提及,有一次企业年会市场部连续加班,年会最终比较圆满,但在年终表彰的时候,市场部的付出没有被得到认可,后来他发现,在其他部门看来,市场部其实就是做物料的,李亮心寒了,于是又回到佛山。

一直以来,李亮其实一直都想从事销售,他觉得,这是自己唯一一条可以转型或是能够突破自己的道路。但每每想到自己做市场部工作薪水稳定,转型做销售,肯定会面临底薪不高,月支出变大的境况,前几个月甚至一年都可能面临入不敷出的风险,他有点退缩,有点放不下,有点恐慌。

转型恐慌,不转型也恐慌。李亮说到,自己已经四十多岁,如果再做市场部不是不行,因为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但是自己内心抑制不住的恐慌,职位不上不下,不可能打一辈子工吧?他时常反问自己。

李亮是个闲不住的人,身边的人都觉得他现在的状态挺好,“别人不给我压力,但是我自己有压力。”他说道,妻子经常安慰自己,有房有车儿女双全,没什么好着急的,但自己的压力没人能体会,他怕到时候子女长大了,教育等各方面都跟不上别人,心里发慌,自己倒是无所谓,能省一点是一点。

他想到以前一个做空间设计的下属,一直在同一家公司坚守,现在混得比自己成功。当年自己正是基于这种危机意识,对未来的恐慌跳了出来,却不明白为什么这条道路这么曲折。“没办法,人生就是这样。”李亮说道。

前不久,李亮辞职去了另一家陶企继续从事市场部工作,但这一次,他主动转型,同时兼做销售,他说自己才做了两个月,业绩都没起来,但无论如何,敢于迈出这一步,直面自己内心的恐慌,对于李亮而言,这是个成功的开始。

  

【案例二】

王学辉:创业失败,未来看不到底

如果说李亮的恐慌来自于他的创业失败及在转型与不转型之间的彷徨,王学辉的恐慌,更多的是害怕自己失业之后该怎么办,如何通过一些方法给现目前的自己创造更多的保障。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先成家,后立业。王学辉想要在结婚之前买一套房子,作为自己和妻子未来的家,但是无奈手中没有多少积蓄,买房一事被迟迟搁置。

为了搏一把,王学辉拿出了前期在陶瓷企业上班所积攒的积蓄及向亲戚朋友借的钱与妻子一同创业,开了一家服装店。他也辞去了在陶瓷企业的工作,和妻子一起打理。但一年之后,做生意没赚到钱,反而亏了20万。

王学辉总结这次创业失败的原因,以前在陶瓷行业,总想着做品牌,品牌强,影响力就强,想着做服装生意也一样,于是他代理了一家服装品牌,但是成本价过高,而售价却和那些不是所谓“品牌”的同等档次的服装所差无几,相比之下,没有优势。他说自己没做过生意犯傻,一开始进货太多,压货也多,久而久之,也亏的一塌糊涂。

创业失败后,他重新回到陶瓷行业,在一家陶企任职市场部经理,一边工作,一边偿还此前做生意所欠的债。

他感叹,已经三十好几,临近四十的人,至今无房无车,甚至还在还债。并且自己也不能一直打工,心里发慌。

回想过去,学制陶出身的他还想过自己如果当时待在景德镇,或许又是另一番景象,这是他的个人情节,但人生本就是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变数,人们怀着对未来的憧憬,去尝试做各种改变,即使惨败,也是他曾经迈出那一步的最有力证据。

王学辉在社交平台上写的一段话,便能很好的诠释这段心路历程。“或许数年过去,制陶将是他的生存手艺,但人生本就充满变数,何况自己并不安于现状,喜欢穷折腾,虽然已近不惑之年,却也想要补回年少时的遗憾。听话的孩子,一旦失去了必有的臂膀,总是表现的那么不安分,指引方向的手指没有了,剩下的只有自己瞎撞的摸索,心盲了,整个世界也就盲了……”

他说,他现在有个想法,想去读在职研究生,虽然自己年龄不小了,但想通过在学习中找回充实的感觉,不再彷徨慌张。说白了,如果自己某天失业,还能有一技之长,或是其他的后路来支撑自己前行。

王学辉的恐慌,来自于创业的失败,没有保障的现在,以及看不到底的未来,直到现在,他和妻子还在租的房子中细细盘算。

他总是朋友圈发很多心灵鸡汤,来提醒自己,莫患得患失,人生是个S型的道路,没有什么康庄大道,现在的困顿,不过是被眼前的弯路挡住了眼睛,或许,在王学辉的眼里,他已经想好了接下来该怎么走,只是这条路必然有些辛苦。

 

【案例三】

传铭:近半年的空窗期一度使他迷茫恐慌

传铭此前在一家陶企任职市场部经理,负责所在企业的营销规划、品牌宣传、策划相关活动方案、内部员工培训以及网络推广等工作,同时身兼总经理助理一职,偶尔也会负责与销售相关的工作。

他回忆道,在他供职的这段时间里之所以能够成长得如此之快,也是因为能够和企业共同成长。基于老板的信任,能够放权给下属,让他以及同事放手做事,企业的工作氛围也十分好。但今年上半年,因为个人原因,他选择离职。

离职后,传铭经历了近半年的空窗期,每天都奔波于企业之间,去面试或与同行聊天。在这过程中,他遇到很多热心帮助他的人,同时,从中小企业出来的他也面对了很多冷眼。

年中,通过朋友点拨以及自己的深思熟虑,传铭找到了新的工作,在一家陶企从事市场部策划主管。

职位的落差加之此前半年的空窗期使得他的信心被一点点磨灭,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他觉得现在的工作状态也不是自己想要的,以前是负责一个部门,现在每天机械地重复着具体的工作,朝九晚五。

“具体的工作做久了会消磨人的意志,你的想法很可能会被随时否决。”传铭说道,自己还是会选择在适当的机会突围,这一段履历并不是很完美,因为付出与收获并不匹配,这是驿站,不是港湾。

前几天,传铭说,自己离职了,目前在北方的一家陶企从事市场部经理,短期之内不会回佛山。不同于之前不被认可的恐慌,自己已经三十多岁,刚刚成家,需要能够撑得起一个家。

“房子车子有了,就是没存款。”他开玩笑,现在的主要目标是努力赚钱,照顾好家人,自己也能更安心的工作,不恐慌。

传铭觉得,自己唯一的优势就是此前做过销售,并且有一定的市场部操盘经验,能够将市场部的工作和销售部融合。

很多人在从事市场部工作到达一定的年龄或是阶段时候,往往会怀疑自己,甚至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以后怎么办,不能在公司做一辈子市场部,转行做销售又没有经验。

现目前为止,传铭还是决定从事市场部工作,这是自己喜欢的工作,能够从中找到动力,即使不做市场部工作,他也有一定的销售经验,转型也容易很多。“未来有机会自己有可能会创业,毕竟现在成家了,不可能打一辈子工。”传铭说道。

关注陶瓷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