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7-82532110

小心职场中的“中等收入陷阱”

陶瓷信息网2019-01-11 19:56:23

在职场中,有一类人,他们经历过一定时期的沉淀,却仍在职场“原地踏步”,职位不上不下,薪水不高不低。作为令旁人羡慕的中等收入者,同样也有着无以言表的烦恼,职场遭遇上升瓶颈,久而久之,如同温水中的青蛙,安于现状,做着并不出彩的工作,生活的负重使得他们意识到危机,但因长久以来日复一日的工作状态,遭遇突围困境。

陶瓷行业越来越多的中等收入人群非但没能成为企业的“中坚层”,反而成为“夹心层”。有人说:“时间像一把利刃,无声地切开了坚硬和柔软的一切,恒定地向前推进着,没有任何东西能够使它的行进产生丝毫颠簸,它却改变着一切。”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人们普遍将35岁称为职场生死线,大多数企业招募人才的标准普遍为35岁以下,中等收入人群处境也愈发尴尬。有人求稳,并找到适合自己的职场发展道路;有人不甘现状,急于改变却又不知从何改变,不安于现状却没有勇气重新开始。 

案例一:

梁秋漫是华夏陶瓷博览城一家陶瓷企业的文案策划,今年,是她入行的第四个年头。初入陶瓷行业她首先接触的工作便是企业活动推广,什么都不懂的她,对这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工作激情饱满。

做为职场新人,梁秋漫首先要做的,便是学习,跟着行业前辈学习活动策划,通过出差,了解活动操作的具体模式,几场活动下来,她也能自己跟得下一场活动。时间转瞬即逝,做了一年的市场推广之后,因为想尝试不同的工作,她转去做了文案策划,一直至今。

日子如同上了发条般,机械式的循环往复。三年以来,她的生活轨迹都有着固定的路线:从位于乐从的种植着南方特有植被,春意盎然、斑驳陆离的小区到华夏陶瓷城无数栋陶瓷展厅的其中一栋……两点一线,平淡地惊不起半点波澜。

随着时间的流逝,梁秋漫的收入逐渐稳定,作为行业中等收入群体中的一员,她调侃道,只够两餐温饱而已,同样背负着常人不知的压力。

2013年,她和丈夫咬牙买下了位于乐从的房子,每月月供3000余元,30年还款期限,同时还有一部车的贷款也在还款中,并计划今年还清车贷。最高时期,两个人每个月供房供车加起来超过8000元。

经济压力与日俱增,但梁秋漫的月收入都维持在中等水平线上。期初,她不是没有想过要主动改变、突围,甚至也想过成为一名女强人,但后面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她放弃了本来可以抓住的上升机会。“想要上升,天时、地利、人和都很重要,我自己没把握好机会。”她说道。

梁秋漫身边也不乏和她一样的同行朋友,中等收入优势就像个陷阱,容易导致工作止步不前,收入也无法提升,就像陷入了一个泥潭,很多人都在想办法突出重围,甚至有朋友选择改行。

梁秋漫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一方面,目前她只想求稳,为生小孩做准备,长期出差或是工作量大的职位不大合适;另一方面,要突围、要变动需要考虑变动之后的很多方面,对新的工作环境不熟悉,还需要重新磨合、适应,另外近两年陶瓷行业大环境不景气,三个月以上发一次工资的现象不胜枚举,工资能拖,房贷不能拖,经过一番思想争斗,她还是决定保持目前的工作状态,求稳。

同大多数职业女性一样,在她的潜意识里,作为一个女性,有稳定的工作,中等收入,公司能够按时支付工资,就已经相当满足,自己更想照顾好家庭,为丈夫分担一些压力,安心打拼。

 

案例二: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李昊一毕业就从湖北辗转至佛山,在一家企业从事文职,后来因为想换个环境,尝试行业不同的岗位,也调整一下自己的状态,遂进入一家陶瓷企业从事文案策划,至今,入行已整整五年。

初入行业,他连微晶石是什么都不知道,只能凭借自身努力融入行业。除了向同行前辈学习,看书是李昊的一大兴趣,他阅读的书籍范围很广,涵括历史、人文、建筑等,为此也打下了深厚的写作功底,同时也为自己的文案策划提供了创作的源泉。

五年来,李昊积累了一定的工作能力,但是收入却无多大起色,和大多数陶瓷行业中等收入群体一样,工作遇到上升瓶颈,自己也看清上升无望,但因工作能力突出,屡次得到领导的肯定,他自己也陷入了迷茫,是动还是不动?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工作,加之自己平时用钱较为节省,同时在父母的帮衬下,今年,李昊终于在佛山有了一套自己的房子,面积不大,每月房贷两千余元,新房还未交房,加上现在的房租,他时常感叹,自己并不能说是中等收入阶层,只能说是中低收入阶层,除去日常开销,连病都生不起。

自己的收入除去每月固定的支出外,所剩无几,但即便如此,与其他为了追寻职业发展空间而跳槽的人所不同的是,李昊选择了“卧槽”,他在这家企业一步步走下来,工作能力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今年以来,他有过突围的想法,但考虑到现在陶瓷行业市场不景气,去哪里都所差无几,“现在发不出工资的企业多了去了,与其整日因为发不出工资提心吊胆,倒不如待在这里。”李昊说道。

“我还有上升空间吗?”“是否该换一下工作环境?”这是李昊经常会问自己的两个问题,他自己也不知道,该朝着什么方向突围,如果向更高的职位突围,自己也从来没有接触过活动策划、市场推广等方面的工作,缺乏实战经验,为此,他陷入了茫然。

刚毕业时,自己的收入在同学中算是比较高的,近几年,同学的收入节节攀升,有人自己创业,也有人考研成功后在银行找了一份体面的工作,但是李昊自己却是止步不前,陷入了“中等收入”泥潭,被远远甩在后面。

李昊今年27岁,转眼就要进入30岁大关,他深知自己不能一直止步不前,心里有无数次想要突围,身边人也会给与他中肯的建议,但是,出路在何方无从知晓,他还未能找到下一个出口,但可以肯定的是,李昊即将踏上的旅程必将长夜漫漫。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梁秋漫”、“李昊”均为化名)

 

 

 

职场专业人士支招:

 

一、重视“35岁现象”

在职场上找不到自己位置的人,往往都会频繁更换职场发展方向,从未在某一个方向上深入积累。还有另外一个因素,就是已经在一个方向上深入积累,但这种积累属于重复劳动式的,并没有上升,致使职业发展原地踏步。很多企业在招募人才时明确规定年龄在35岁以下。如果35岁却还在通过招聘网站投递简历不断跳槽的话,就应该反省一下自己到底哪里做错了。

二、30岁时,必须面对三大问题

一是家庭与责任的问题;二是能力与年龄的匹配度问题;三是知识结构的构建与提升问题。

三、30岁之前,如何打好基础?

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准一个可以为之奋斗5年、10年甚至更久的目标。

中国有句老话:“机会只垂青有准备的头脑。”如果没有遇到机会,首先要反思自身有哪方面准备不足?只有在一个方向上坚持至少5年以上,才有可能得到回报,而且这种回报会对自身以后的职业发展产生相对长期的影响。

四、身在职场,无非要做两件事:一是做事,二是做人。

职场中,会做人比会做事还要重要百倍。在做人的修炼中,有四项要素,能够对以后的职业发展起到致命性影响:第一是你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第二是要树立不断学习的能力;第三是要树立职业化精神;第四项是要有强大的内心。

五、30岁之后:如何实现质的突破

要想35岁以后的职业生涯实现一个比较大的发展,应该从30岁开始,好好利用5年时间,着手准备以下3件事情:第一件事是完成个人的专业化品牌构建,应该有一个清晰而明确的定位,并利用剩余5年的时间去积累;

第二件事,就是把自己培养成一个优秀的管理者(这里指的是中层管理者,也是你的第一个管理者目标);

第三件事情,就是找一家成长中的公司,在相对长的时间内,伴随其成长,始终告诫自己:不要虚度了大好年华,抓住所有能够抓住的时间,突破中等收入陷阱,向高收入挺进。

 

关注陶瓷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