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供图,图文无关
2024上半年已经收官,复盘刚刚过去的上半年,内卷、价格战、降成本等成为关键词。 上半年瓷砖价格战的激烈程度史无前例,是陶瓷从业者的普遍共识,参与的陶瓷企业之多、影响范围之广、降幅之猛烈均极为罕见,并且远未有结束的迹象。许多陶瓷人坦言,自入行以来,就没见过这么惨烈的价格战。 在激烈的价格“拼杀”下,瓷砖价格一路下探,各种超低价不断刷新纪录,令人咋舌!对于这些超低价产品,许多同行惊叹“很难想象,厂家还有利润吗?” 有瓷砖厂家表示,目前的瓷砖生产成本非常透明,成本底线也十分清晰,一些同行以明显低于成本的超低价倾销,肯定是没有利润甚至亏损的。“这样无底线杀价的后果就是,大家都没利润。” 最近,陶Sir与许多陶企负责人交流,说起利润,多家陶企称“已处于亏损状态”。一家陶瓷厂负责人坦言,上半年其公司销售额达到数亿元,同比去年基本持平,但是利润可能要亏损上千万元。 “如果继续卷下去,很难有陶企能够赚到钱。”盈利是企业生存的命脉,一家企业如果没有利润,股东无回报,员工无福利,很难实现长远、持续发展。同样,对于一个行业而言,要实现健康持续发展,一定需要合理的利润空间作支撑。
企业供图,图文无关 大产能、大路货的生产线 面临的“内卷”压力更大 2024年,陶瓷行业惨烈的价格战,陶瓷人有目共睹,许多厂家400×800mm、600×600mm、800×800mm、750×1500mm等常见规格的中板、抛釉砖出厂售价大幅下跌,无论是头部陶企、一线品牌,还是产区陶企、专精特新品牌均被裹挟其中。 9块多钱一片的800×800mm抛釉砖,4多块钱一片的中板……一度令众多陶企寒气陡生。部分陶企看似生意火爆,货如轮转,但产品结构、档次长期无明显优化与提升,产品价格陷入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的恶性循环。最后一看报表,竟然没赚钱,甚至亏损。 一个行业要想持续、健康地发展,就必须要有合理的利润空间。然而,在“大鱼吃小鱼”的竞争中,许多陶瓷企业早已陷入不惜血本的恶性竞争当中,再加上渠道客户的疯狂挤压,利润率只能一路走低。利润大幅下滑,甚至亏损,或许才是未来许多陶企发展最大的隐忧之一。 没有利润,就没有创新 。剩下的只有“内卷”,拼谁的价格更低。事实上,近年来传统陶瓷砖领域的研发创新几乎乏善可陈。可以显著地看到,越是“大路货”的产品,价格战杀得越猛,特别是800×800mm、600×1200mm、750×1500mm抛釉砖、中板等产能大、同质化严重的产品,价格下跌更快、跌幅更大。 许多的大产能、同质化品类,杀到最后纷纷陷入“没利润,甚至亏损”的状态。另一方面,陶瓷行业已经进入存量或减量时代,未来的陶瓷市场很难容纳如此之多的企业、生产线及产能,产量高、同质化的“大路货”品类未来受到的市场下行压力无疑更大,内卷也将更严重。 无视利润,无底线的价格战“杀”到最后不会有赢家。陶瓷行业的现状是,许多企业基本上都以市场热销的“大路货”产品为主。在与诸多中低端品牌和落后产能的竞争中,依靠规模、成本和价格取胜。甚至有大企业、大品牌开始降维打击,售价比二三线品牌还要低。如此以来,那些中低档品牌和生产线只能加快出局的步伐。 面对未来的市场需求及产量缩减,对于国内大多数陶瓷企业来说,走专精特新的差异化路线,不追求规模,淡化营收和市场占有率,竭力提高产品附加值,重点考核利润和现金流,或许才是最正确、最长远、最健康的发展路径。打好基础,练好内功,先让企业活下来。
企业供图,图文无关
规格、工艺、美学、细分赛道…… 越来越多的陶企开始寻求差异化 2024年,陶瓷企业的销售压力只增不减,从成本和价格的实际情况来看,当前很多陶企的售价与成本已经“触底”,卷无可卷,很难再支撑持续的价格战。“因为成本再怎么压缩,总是有极限的”。 所谓物极必反。从上半年行业实际发展来看,当瓷砖生产成本压缩到极致或降低到一定程度以后,再也没有下降空间的时候,越来越多的陶企开始寻求“破卷”与差异化发展之道,比如在瓷砖工艺、规格、美学、设计、细分赛道等领域进行创新,生产“不一样”的产品,抑或者反其道提高生产标准与产品品质。 譬如,今年来,江西不少陶企在规格上进行创新,首创多个新规格,有的陶企提出做“差异王”,有的陶企提出做“砖王”;山东许多陶企在工艺上进行创新,争做细分赛道的“品类之王”。在广东产区,也有许多陶企动作频频,如金意陶今年提出“金意陶瓷砖,不一样的瓷砖”全新定位——产品不一样,运营方式不一样等,以此来规避纯粹的价格战…… 如何从极度内卷的市场环境中“脱困”?首先要摒弃单一杀价模式,做优品质基本盘,以更专业化的创新,尤其是差异化的创新,包括工艺、规格、服务、产品组合配套等各方面,避开同质化;其次按照企业窑炉大小、产品结构、经营模式的不同来进行创新;不论行业如何变化,经历风雨之后,未来行业产供销体系终将达到新的平衡,熬到最后就是胜利。 不少陶业资深人士建言,陶瓷企业在生产方面不要摇摆不定,不要看到哪款产品流行或者利润较高就一头扎进去,很多时候跟进以后才会发现,那些盲目跟风的产品早已过了顶峰时期,并开始走下坡路,后来跟进的陶企往往会尝不到“市场的甜头”,甚至会因为投入过大而陷入被动状态。 虽然陶瓷行业的产能早已严重过剩,但优质、差异化的产能并不一定过剩。无论怎样,未来陶企想要在恶劣的竞争环境中生存下去,就必须坚持自己的核心优势,未来的陶瓷市场一定还会继续下行,“蛋糕”仍将越来越小,对于很多陶企而言,很多时候我们也要甘于做“小”,把小做成核心竞争力,做到“小而强”。
关注陶瓷信息网
12-30
12-30
12-30
12-30
12-28
12-28
12-27
12-27
12-27
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