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7-82532110

佛山石湾龙窑技艺介绍

陶瓷信息网2019-09-03 11:32:52

“石湾瓦甲天下”——佛山石湾龙窑技艺 

石湾龙窑技艺·南风古灶

石湾龙窑技艺是一套通过数千年的实践形成的成熟传统技能。

石湾龙窑历史悠久,因建在山岗的斜坡上,状如龙形,颇具气势,故称“龙窑”。石湾尚存最古老的龙窑是建于明代正德年间、灶口朝南的“南风古灶”。 石湾龙窑营造技艺涉及建筑、物理、化工等学科,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是研究古代陶瓷生产方式和技术的一个活标本,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石湾龙窑技艺·历史源流

从现在的考古发掘资料来看,石湾的龙窑最早出现在北宋时期。石湾霍氏族谱内有一份清康熙十年(1671年)订立的《文灶合同》,开篇提到“祖建文灶经今三百余年”,在族谱中附有简图,文灶即龙窑。由此可推断在元末明初,石湾已经在使用龙窑烧制陶瓷器。

石湾龙窑技艺·石湾瓦甲天下

明代对龙窑进行了改革,把原来设在窑壁两旁的火眼,改在窑拱背上,并增加为每行五个,为龙窑后来的定型。明清时期石湾制陶业达到鼎盛,107座龙窑同时生产,成就辉煌,有“石湾瓦甲天下”的美誉,产品畅销海内外。

石湾龙窑技艺·特点

石湾龙窑呈流线形,两端细,中间大,下段陡,尾段缓。修砌好的龙窑,窑体不能出现折腰、隆背、涨肚等败位,内窑腔形状流畅合理,利于热气的升降和气氛的控制,有优良的装烧性能。

石湾龙窑技艺·传承现状

近年来,新的现代化窑炉取代了旧式的龙窑,很多龙窑被拆,改建成民居或厂房,现石湾仅存的三座龙窑,使用频率很低。龙窑营造技艺无文字记录,仅靠师徒口传心授。目前,正式以烧龙窑为主业的只有正德窑陶艺厂4人。龙窑师傅大多进入中老年,技艺传承后继乏人。

石湾龙窑技艺·非遗名录

石湾龙窑营造与烧制技艺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佛山石湾龙窑技艺介绍

石湾龙窑技艺·还原焰烧制陶器方法

1.装窑

装窑前的准备:准备足够的固桩瓦片、垫脚耐火砖和高温垫脚岗砂;整理清洁窑底;整理和砌筑挡火墙。产品每桩在窑内的分布,各桩产品的俯视分布是品字形分布。设置燃料竖井,是利用每桩产品之间的间隙和固桩瓦片(固桩瓦片起固定每桩产品的作用)形成竖井的效果,它的作用是烧窑时从投柴孔投进窑内的木柴在竖井内形成一个燃烧柱体,是木柴的燃烧空间(石湾称这一操作过程叫“留窟”或叫“预窟”),坚井必须垂直正对窑顶的投柴孔(这个投柴孔,石湾称“窟窿”),每装砌一段窑都设置平行一排五个燃料竖井,它设置得合理与否,决定了烧成产品质量的好坏,是装窑必须认真操作的工序。燃料竖井的截面积的大小,决定了烧窑时的燃烧效果。竖井底部位置设一片垫底瓦片,作用是承托燃料,避免燃料落到窑底,如果不设这一垫底瓦片,竖井中的燃料落到窑底,将产生严重的缺氧燃烧。

装窑纵向密度:原则是中间比两边密(石湾称疏边密脊),产品桩与桩之间的纵向间距是火焰和烟气的直接通道,纵向密度是否合理,决定了烧成的好坏。装窑上下间距:上间距是指产品离窑顶的距离,这一距离也是火焰通道;下间距是指产品离窑底的距离,也是火焰通道。

装窑的操作过程是将产品叠装砌筑放进窑室内,并设置火焰通道和预设燃料竖井的过程。这是一项劳动强度大,技术要求极高的操作,所以一般装窑的人是师傅,他掌握着烧窑操作的全过程,而装窑是基础工作的第一步,如第一步未做好,那么烧出的产品也不会理想。

2.升温

点火时间选定在中午12时至1时之间,升温是在升温炉操作,到第二天下午的5时—9时上火,第三天早上7时开窑。常温至700℃为低温,700℃至1100℃为中温,1100℃-1350℃为高温(测温点在第一行投柴孔),低温需用时间6小时,中温8小时,高温2小时,共用16小时。

(一)低温操作:使用足够的烟囱抽力,全开烟囱闸板,封闭明栏(明栏是设在窑后的活动通风口,它的开启或关闭可调节窑内烟气的流速和流量),随时间的延长,温度的升高,将木柴的投放量一次一次的加大,从而达到窑内温度不断缓慢上升。低温阶段的作用是将窑内产品充分干燥,把产品中含有的机械吸附水排除干净,所以这一阶段需要窑内是全氧化气氛,气流速度高。这一阶段操作不当会产生裂坯爆坯,脱釉等质量问题。

(二)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温度700℃-1000℃,使用足够的烟囱抽力,全开烟囱闸板,封闭明栏,逐步将火焰长度逐渐延长,这一阶段的作用是继续保持窑内氧化气氛,延长火焰长度。紧接第二阶段操作,中温第二阶段的操作的目的是延长火焰长度,同时不能让窑内气氛产生氧化。这一阶段操作不当会产生两种情况:窑内气氛产生氧化;火焰长度过短。要避免这两种情况发生,可用以下方法操作来达到:观察火焰,从第一行投柴孔看从升温炉进入窑内的火焰;掌握两次加木柴的时间间隔。

(三)高温操作:稍加大一些烟囱抽力。这一阶段主要作用是继续延长火焰长度,将窑头温度升高到约1300℃-1350℃。这一阶段操作可能会因操作不当而使窑头未能在预定时间达到应有的温度或窑头温度过高。

3.烧成

龙窑烧成须由5个投放木柴的工人和一个测温师傅合作完成。5个工人分别掌握一个投柴竖井,在师傅组织指挥下,按要求将木柴投放进燃料竖井内。师傅负责计算和预测投放木柴的数量和需要的时间,并不断目测窑内火焰变化情况,从火焰颜色的变化判断窑内温度的变化(用木柴消耗量、使用时间和火焰颜色的变化,确认窑内的温度)。当温度达到要求后,师傅发出指令,结束投放木柴(石湾人称这一指令为“落火”),往下一段窑投放木柴时,师傅也会发出指令,开始投放木柴(石湾人称这一指令为“上火”)。

烧窑的过程要把握好三个要素:一是温度,二是窑内气氛,三是火焰的平衡流向。温度是用加木柴的数量和加木柴的时间来控制;窑内气氛是用烟囱抽力和控制从窑头进入窑内的空气量来实现;火焰的平衡流向也是用烟囱的抽力和控制从窑头进入窑内的空气量来实现。温度的控制必须准确,只有温度准确,才能有合格产品,气氛也应准确,理论上一氧化碳在烟气中的含量在2-6%之间,火焰平衡流向的控制是为了使每段窑的截面上下温度均匀,如火焰流向不平衡,会使窑内截面上下温度不均匀。

4.燃料选用

木柴的选用既可以是松柴也可以是杂柴,但必须干燥,不能潮湿。窑头升温炉用截面积20cm2的木柴,投进燃料竖井的木柴要经过加工,截面积在2-3cm2(石湾人称柴仔)。木柴的截面积不能过大,过大不利于快速升温和还原气氛的产生,长度要合理,如木柴过长会因设置的燃料竖井容积不变时,使单位容盛载的木柴数量减少,从而造成窑内气氛氧化,也不利于快速升温,当木柴过短,又会因设置的燃料竖井容积不变时,使单位容积盛载木柴的数量增加,从而造成窑内还原气氛产生和不能快速升温。

关注陶瓷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