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国陶瓷新品汇”导师现场评审会成功举行
“2016中国陶瓷新品汇”导师合照
陶瓷信息讯 刘婷 报道 3月17日,由中国陶瓷总部和广州设计周共同主办的“2016中国陶瓷新品汇”导师现场评审会在广东佛山中国陶瓷总部三楼多功能会议室召开,此次评审会导师由吴宗建、吕邵苍、孙少川、曾建龙、王笑野五位导师担任。
此次评审主办方采取闭门会议的形式进行,在评审会结束后,评审导师集体接受了 采访。
陶企应让设计师参与产品研发
瓷砖作为半成品,设计师将如何更好地发挥其装饰性能?对此,吕邵苍认为,设计师无法改变瓷砖的属性,但可以选择性运用,现在中国的设计师与企业还是单向的合作模式,这种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厂家负责生产,设计师只能从厂家生产的产品中选择性运用,未来设计师需要更多地接触到产品研发的源头,为厂家的产品研发提供建议。
王笑野认为,瓷砖的运用应当因材制宜,设计师都希望“我的设计我作主”,希望在设计源头进行深化设计、更深入地促成设计师达成与企业的对接。
吴宗建则认为,在设计中设计师会根据设计项目所需而挑产品,除了单片呈现的效果,设计师还会注重产品整体呈现出来的空间效果及后期使用维护方面的问题。
陶企亟需与设计界合作交流的平台
对于中国陶瓷总部在中国建筑陶瓷行业所扮演的角色,五位设计导师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在吴宗建看来,中国陶瓷总部从规模与服务来说,硬件很大也很全面,而且现在中国陶瓷总部仍在不断地丰富业态,并在原有的基础上为陶瓷企业提供更为专业性与前瞻性的引领服务;入驻企业整体都在创新,但是创新要把握未来的诉求,除了产品品质之外,更要思考人类发展与企业方向如何有机融合。
王笑野认为,企业需要引导,中国陶瓷总部和广州设计周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与纽带,这个平台让中国当下的设计工作者、艺术院校与企业形成了良好的对接,使大家共同来完成更高品质的“中国制造”,相信未来企业在中国陶瓷总部的平台之上会取得更大的提升。
孙少川则希望陶瓷企业未来的产品更有民族化的特性,往中国文化的方向努力,做一些更适合中国人生活的产品,将中国文化发扬光大。
吕邵苍认为,中国陶瓷行业发展到了关键的阶段,通过以往的沉淀和积累,现在到了产业发展的爆发期,中国陶瓷总部过去更注重内在服务,现在则在积极联合各方力量带领入驻企业往外发展与提升,其与广州设计周合作建立企业与设计师的对接,这就是互联网思维——打造资源共通和成熟的研发体系让企业共享。
未来,陶瓷企业更应当注重用户思维,站在用户角度研发产品,中国陶瓷总部和广州设计周打造的互动平台,就是希望能推动中国东方美学体系变成一种价值观体系,使中国制造转向中国智造。
中国陶瓷总部积极将设计风向带给行业
对于中国建筑陶瓷行业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吴宗建认为,设计与市场如何更好地融合,其实背后最大的影响因素是成本问题。例如从设计师的角度洞察到潮流方向并给到厂家,厂家需要投入成本去研发,该成本投入对厂家来说就需要综合考量的因素,因为设计师更多地是从自己的经验出发,如果在行业内能有专门进行市场研究或者是数据研究的的信息出现,对企业来说就有了多方参考的依据。所以,中国陶瓷总部和广州设计周搭建的这个平台,就是为企业联合多方意见,避免产品研发上出现误判。
王笑野认为,国外的设计和市场吻合度比较高,西方设计师会参与多元化设计,而中国的设计师则分为建筑设计师、景观设计师、室内设计师、平面设计师和产品设计师等,现在中国市场是产品设计师在设计产品卖给市场,并非终端引导者设计产品推向市场,这就是中国国情。
本次中国陶瓷总部和广州设计周合作搭建的平台就为设计师和企业合作达成了一个很好的平衡,通过设计师与企业多次磨合、参与、制造,可以给企业带来很高的价值,而企业也可以通过这个渠道给设计师带来好的发展,同时中国陶瓷总部和广州设计周两者之间能够保持很好的黏度,这是一个越来越好的发展状态。
中国陶瓷总部营运总经理汤洁明最后在发言中指出,举办中国陶瓷新品汇的出发点就是为设计师和中国陶瓷企业提供互动和连接的良好平台,通过这次评选使设计师与企业面对面地对接和碰撞,将设计潮流和风向切实的带给行业,促使企业在产品创新的时候,更多地从终端客户深入到人居使用的角度思考,让企业在产品创新时将现下前沿潮流的风尚和人居实用美学更好地结合起来。
关注陶瓷信息网
12-27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