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2016)全国陶瓷人大会论坛对话精选
【嘉宾主持】
陶瓷信息总编辑 毛国中
【对话嘉宾】
广东兴辉陶瓷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柯显仁
广东新中源陶瓷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陈勤显
广东宏宇陶瓷品牌销售常务副总经理 张念超
资深营销人 赖成东
佛山费罗娜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高照
产能过剩下优秀产品仍然稀缺
毛国中:中国陶瓷砖全国年总产能已经突破140亿平方米,全国的产销量只有105亿平方米,也就是说有近40亿产能过剩,意味着有1000条窑炉处于全年停产,在这样的状态之下,我们怎么重新认识陶瓷?
柯显仁:世界瓷砖生产强国意大利,每年的瓷砖生产量约为4亿平方米,而中国年瓷砖生产量已经达到了100亿平方米,这是建立在庞大的市场需求基础之上的,对如此广阔的市场而言,产品与市场细分可以给到建筑陶瓷企业巨大的发挥空间,对陶企来说,只要在某一领域做到最优,就能获得巨大的市场份额。
当前,国内的市场完全符合“零和游戏”法则,在严峻竞争下,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对优秀瓷砖品牌而言,自身销售的增长一定是建立在他人市场份额下滑的基础之上的,当然这需要企业自身拥有核心竞争力。
尤其是在当前建筑陶瓷行业格局基本稳定的局面下,对小企业来说,根本撼动不了大企业的市场地位,但是小企业可以走不一样的品牌发展道路,不管是技术创新,还是颜色、色彩方面的提升,对小企业而言都有巨大的发展机会。
陈勤显:过去建筑陶瓷行业给人的印象是110亿平方米产销量难以实现,而100亿平方米产销量容易实现,其实这些销量40%沉积在渠道商之处,并没有完全流通到消费者手中。当前,房地产与瓷砖消费需求总体是呈萎缩趋势的,这直接暴露了消费者对瓷砖消费的要求也越来越挑剔,这使得一些在产品生产上粗制滥造的企业就必须被淘汰出局,陶瓷产能虽然有140亿平方米,但生产线肯定无法全部开齐,当前国内瓷砖年产量在100亿平方米左右就很好理解了,这归根结底可以理解为——消费者在变,而厂家的改变速度没有赶上消费者的变化速度。
当前,互联网时代下的消费者越来越追求品质,家装空间整装化需求越来越强,即使是精装房项目,也越来越追求与大品牌合作,这更加加剧了落后陶企产能的淘汰。
国家近年来不断地在强调供给侧结构改革,在改革之中,真正能够留下的一定是优秀的企业,优秀的产能,过去依靠向经销商压货的销售模式一定会越来越艰难。未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往粗放的经营模式将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对陶瓷行业来说,未来一定是品牌化的天下。
张念超:改革开放前,中国人添置衣服都是通过购买布料,找裁缝加工制作的,而当前几乎所有人的衣服都是商场购买的成品。建筑陶瓷行业的发展规律一定也会是如此,当前国内建筑陶瓷产业年产能达到140亿平方米,根源就在于大部分企业都只是粗放地生产瓷砖,没有创新、没有设计,不能给消费者提供整体家装空间,未来粗放的生产少了,全方位的家装整体空间推广与销售多了,中国建筑陶瓷行业才算转型与变革成功。
当前,国内瓷砖品牌几乎没有对消费者购买瓷砖包安装的服务,随着未来市场竞争的加剧,三年内一定会有陶瓷企业推出买瓷砖包安装的服务,这是市场竞争的必然趋势。
今天,建筑陶瓷行业140亿的产能实现了4000亿元的销售额,未来通过优化升级,可以实现100亿平方米产能实现4000亿元销售额,所以对建筑陶瓷行业来说,一定要扭转过去追求量的增长、忽视质的提升这种模式,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对消费者的综合服务。
赖成东:当前国内建筑陶瓷行业约有30%的产能是过剩的,但中国市场仍有进口瓷砖源源不断地进入,根源就在于在产能过剩的中国建筑陶瓷市场,仍然需要产品好、服务好的品牌,因为该类型品牌相对还不够多。
所以对中国的陶瓷企业而言,不需要担心的是国内市场产能出现了过剩,而应当担心自己的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不管任何企业,在市场竞争带来的危机面前人人平等,企业只有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不断提升自己才有出路。
我本人之前任职的企业,没有华丽的展厅、没有大规模宣传造势,但在一二线城市以及经济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招商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重要原因就在于企业拥有优秀的产品、体系化的服务,因此对陶企而言,只要自己不断努力,朝着更优秀的方向提升,就无需担心竞争带来的危机。
陈高照:陶瓷产能没有永远的产能过剩,也没有永远的供不应求,当前国内建筑陶瓷行业的现状正是洗牌加速的过程。对行业中小企业而言,没有超大的规模,更没有超高的品牌知名度,在市场中最根本的立足点就是创新,为自己创新的产品找到合适的生存土壤。
创新与设计让产品更具竞争力
毛国中:喷墨时代,在用好工艺设计与优秀的技术基础之上,怎么规避产品同质化、展厅同质化、招商手册同质化、营销团队口号同质化?
陈高照:一款优秀的产品涉足的企业多了,难免会出现同质化,对企业而言,只有坚持不断的创新,才能够避免被这种所谓大环境套牢。所以对于费罗娜水泥砖而言,公司也在不断革新自身的产品,另一方面我认为建筑陶瓷行业企业的自我保护意识应当加强,与佛山陶瓷行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佛山纺织行业在知识产权的保护上就有着积极的态度,保护原创,才能让行业呈现出创新蔚然成风的场景。
赖成东:避免产品同质化对企业而言,还是要把产品做好,现在同质化很严重,如果每家企业都生产拥有自身特色的产品,市场就将呈现出多样化的产品供应局面。
张念超:产品的同质化并非建筑陶瓷行业独有的现象,而是世界工业化大生产的规律,各行各业都存在此种现象。
严格来说产品同质化是表面和硬件上的同质化,很多优秀的企业在做企业软实力的差异化,瓷砖作为工业化大生产的产物,要想规避同质化,不应当只从生产入手,还应当从软实力方面入手。
宏宇一直以来都强调要做最好的产品,这种精神是无法被同质化的,在这种精神指导之下,产品生产环节上有别于同行的风格也不可能被同质化的。未来行业产品趋势、流行风格、终端经销商同质化的可能性将越来越高,对优秀企业来说,能不能建立具有自身优势的软实力,才是规避同质化的关键。
陈勤显:营销大师科特勒曾说过,不管哪个行业同质化是必然的。
科特勒提到过营销分四大阶段,中国企业一定是通过四个阶段来实现营销的,第一阶段叫1P时代,就是促进销售,常用手法就是卖砖砸金蛋;第二阶段叫4P时代,即产品、价格、促销、渠道等,现在陶瓷行业很多营销基本上还停留在4P时代,在做产品促销、价格便宜等;第三阶段是简一时代,即STP时代,市场细分、目标受众、定位;第四阶段是ME时代,营销是一切,就是从老板到每个员工理解自身品牌,而且建立一个体系去竞争。
当前行业优秀企业也只做到第三阶段,大部分企业还处于第二阶段,企业要做好产品,品牌定位为中高端,渠道、品质、经销商等必须都是中高端,由此品牌自然就是做到中高端了,所以品牌的一切都必须与品牌的定位相匹配。
毛国中:谈到企业的改变,即使以往航母型的企业也在做出改变,以往大量的大产能企业展厅风格往往千篇一律,而现在大部分该类型企业都颠覆了自己原有的产品体系,想请兴辉柯总谈谈您公司是如何改变的?
柯显仁:喷墨时代,瓷砖带给消费者更多的是惊喜,使消费者对瓷砖的需求由以往的实用转变成为了美感的享受,其实从物理性能来说,抛光砖肯定优于喷墨釉面砖,但消费者更喜爱后者,因为后者的美学感更好。所以对陶瓷企业而言,在产品与空间风格上必须做出改变。
在陶瓷行业都喜欢说技术,产品本身要注重的是产品的设计、产品的应用,甚至产品的展示,兴辉的优势就是走现代风格,当前消费者最喜欢的也是最大众的市场,就是现代风格产品,所有企业必须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与改变。
对于产品的同质化,解决该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坚持创新,以创新建立竞争优势,在同行不做或者做不好的领域持续创新。当前行业热度很高的现代瓷质釉面砖,很多企业难以朝这个领域转型,因为这种转型很辛苦,但是兴辉会去做,因为一直以来兴辉在该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 ,每个企业要根据自己企业优势做去划定自己的区域,企业不可能什么市场、什么产品都涉足,一定要有舍才有得。
陶企应积极拥抱互联网
毛国中:2014年互联网+、互联网颠覆传统产业的热浪席卷全国,引起了很大的恐慌,淘宝、阿里、天猫甚至到今天都会存在这种余音绕梁,我想请问在座的各位,互联网从2014年这种疯狂恐慌到今天,对你们的营销到底有多少的积极实质影响?
柯显仁:我觉得应该要拥抱互联网,但就我们公司而言,不敢大力投入,因为投入产出比很低。
互联网是一门很专业的学问,全陶瓷行业都没有很专业的团队,就算投入了大量资金,因为互联网特性完全是零和游戏即赢者通吃的局面,整个陶瓷行业合力打造互联网,都难以有明显的效果。
陈勤显:一直以来,互联网都需要花费巨额资金,建筑陶瓷行业作为实体业,我并不十分赞同应该在互联网领域投入大量资金,但这并不是说完全放弃互联网,而应当积极拥抱,搭互联网的便车。
陶瓷企业应当拥抱互联网,这分为两种方式,其一是企业要了解消费者互联网的购物习惯,当前85、90后有部分消费者通过互联网购买瓷砖产品,因此对陶瓷企业而言,更应当积极投身拥抱互联网。
也正是依靠这种积极的心态,新中源的互联网销售实现了由每月10~20万元到200万元的蜕变,且公司并没有在该领域投入巨资,一切费用都在合理范围之内,除了带动销售,互联网还能给品牌知名度带来一定的提升。
其二,学习互联网思维,去平台化,去中心化,这都是需要不断学习的,当一个新鲜事物发生,不管我们能力有多强,一定要积极地拥抱和实践。
张念超:宏宇目前也在利用互联网,但是互联网销售的比例并不高,可能未来会在该领域加强投入。互联网是一个工具,这是时代与科技进步的必然,不管企业用与不用,都改变不了科技的进步。
中国的消费者学习能力都很强,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也很高,未来市场还会继续引导消费者接受并运用新的事物。因此,对陶瓷企业而言,能否做强做大的因素之一就在于广告宣传,中国的广告往往很简单,就是宣扬企业“很好”,这就是中国企业的广告模式,而国外品牌,却以持续地教育消费者作为广告方式。
互联网是一个先进的工具,企业一定要积极投身先进工具的使用上去,同时加强对消费者的宣传与教育,对宏宇而言,公司非常适合利用互联网工具,因为产品品质好,客户基础较好,品牌口碑优秀,线上与线下相结合,可以更好地找到适合宏宇的互联网模式。
赖成东:互联网是个工具,我们要重视它,但是如果要颠覆传统的渠道,我认为是不可能的。最近马云提出来了新零售的说法,未来10、20年是新零售的时代,即融合线上线下。
关于互联网话题,我讲讲我服务的公司,我在2015、2016年服务的公司旗下有好几个瓷砖品牌,并且在欧洲北美市场表现非常优秀,公司在十几年前就开始研究互联网,也在网上开了一些店,并且做的很先进,在国内没有一家企业可以做得到,在谷歌地图点上某一个城市店的位置,就可以通过谷歌地图直接可以打开相关页面,看到这个城市实体店的一些照片,从谷歌地图直接进入到具体店面,看到这个店的各个角落和产品的展示效果。
但在中国,目前还没有一家企业做到如此先进,需要指出的是,该公司在线上的销售并不多,一个在北美市场占40%市场份额的品牌,在线上销售额不到品牌总销售额的2%,并且在线上做了十几年。
陈高照:我们公司在网上销售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我自己观察瓷砖网购有两类公司会做得比较好,一类是有强大的品牌基础,另一类是具有高性价比,很显然费罗娜不在这两个行列之内,所以在目前行业竞争力上并不占有绝对的优势,因此对于互联网,公司仍保持观望的态度。
费罗娜在2009年就成立了天猫旗舰店,官方网站在2015年也实现了在线购买,但公司在互联网的运用上目前还是处于保持队形、紧跟前方的大队保持不掉队的状态之下,公司的战略是观望有什么新的切入点,随时准备拥抱互联网。
中外合作新模式将推动中国陶瓷再升级
毛国中:当前,中国市场进口瓷砖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未来,国际产品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会不会越来越大?除了进口品牌,越来越多的设计理念与供应也开始大量进入中国,对此如何看待?
陈高照:费罗娜前身是做瓷砖出口的品牌,进入国内市场也只有三年时间,在我自己15年出口经验当中,我们对意大利和西班牙的瓷砖质量、品质和品牌运作水平是非常肯定和赞许的。
以费罗娜为例,以往公司做出口是为多家意大利瓷砖品牌做贴牌服务,但是从2015年开始,公司开始在意大利贴牌产品在中国进行销售,公司战略做出如此重大转变原因就在于,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行业企业不断被洗牌,市场细分进一步加剧,进口产品消费群体变得更加清晰,这也是近年来大量进口砖品牌涌入中国的根源所在。
在进口砖领域,现在的进口瓷砖定位更加清晰、理性,而不像以往价格与定位虚高,因此,我对未来中国市场进口砖市场整体是抱乐观态度的。
赖成东:中国市场庞大,高端消费市场同样有着巨大的空间,近年来越来越多意大利瓷砖品牌进入中国,时至今日进入中国的进口瓷砖品牌达到了30多家,大部分品牌早在10年前就已经来到中国。
进口砖不断进入中国市场,我认为很难对中国陶企造成明显的冲击,因为进口产品从海外而来,首先水土不服,还有费用比较高,物流时间长,汇率变化不断,产品价格比较高,进口砖品牌要想在中国获得巨大发展,难度不小。
所有对本土陶企而言,大可不必担心进口砖品牌带来的市场影响,国产瓷砖与进口瓷砖将要进军的是截然不同的市场,对中国企业而言,要做的就是立足中国市场,把产品做好。
张念超:中国市场进口品牌存在时间相对较长,最初期进口品牌只存在于一线市场,而现在即使是四线城市,也能看到进口砖的身影。
一直以来,进口瓷砖的特点是价格高、交货周期长,而如今进口砖已经成为了平民消费的产品,大量的进口砖品牌存在100元左右每平方米的产品,所有影响中国建筑陶瓷产业的一定不是进口砖,而是进口这些产品的中国合伙企业。
汽车领域就是典型的例子,以往奔驰宝马等豪车都是进口车,而如今这些品牌都实现了国产化,运用中国人的思维将产品卖给中国人,这才会对一个产业带来大的影响。
所以说,相对于进口砖对中国陶瓷企业的影响,进口砖带来的中国陶瓷生产、品牌运营模式的全新改变对中国建筑陶瓷产业的影响将会更大,未来中国陶瓷一定会出现更多的中外合资、合作模式。
陈勤显:早在20年前,中国市场就已经出现了进口砖,但时至今日能够在市场形成一定影响力的品牌寥寥无几。进口砖在中国市场要获得生存与发展,一定要适合中国市场的普遍做法,产品性价比一定要获得消费者的肯定。
当前,进口砖在中国市场不断增加,产品价格也实现了平民化,这也证明了中国的消费者不再像以往那般盲从,更加表明中国陶瓷的品质已经获得了国内消费者的普遍认可。未来,企业要做的,就是继续提升自己,并告诉消费者中国的产品丝毫不比进口产品差,除了在产品上不断提升,还需要在品牌建设上持续发力。
当前,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追求现代仿古风,这充分证明了消费者在追求有品位的东西,进口瓷砖越来越多也是消费者开始大量追求有品位的东西,对中国陶企而言,只要满足消费者品质、品位等方面的要求,中国品牌阻击进口品牌一定会很轻松。
柯显仁:10年来,中国房地产价格至少上涨了10倍,而瓷砖价格并没有多大起伏,这并不是说消费者消费不起高端瓷砖,而是企业无法充分满足消费需求,尤其是无法充分满足高端消费需求。
兴辉陶瓷转型走现代风,原因就在于高端消费者不再盲目追求奢华风,在这关键的时期,对一直以现代风为主的进口品牌而言是一个重大机遇。
其实,国内消费者对国产瓷砖品牌的信任感是非常强的,兴辉陶瓷的定位就是中国价位、进口品质,如果更多的中国品牌走这条路,进口品牌的市场份额就一定难以发展壮大,未来中国品牌将继续细分市场,在高端领域,中国品牌的市场份额将越来越大,对进口品牌而言,要想继续在中国市场生存,就一定要和中国企业实现合作,由中国企业为进口品牌提供代工,降低产品售价,从而实现中国企业与国外企业的相互合作、交错,在双方的融合中推动中国建筑陶瓷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陶瓷信息 刘婷 综合整理)
关注陶瓷信息网
12-27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