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7-82532110

缪斌:建筑卫生陶瓷“十二五”发展思路和目标

陶瓷信息网2019-01-11 16:37:20
(一)、建筑陶瓷与卫生洁具行业“十二五”期间发展指导思想  “十二五”时期(2011年至2005年)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中国建筑陶瓷与卫生洁具行业在“十二五”期间,将维持平稳较快的发展局面,既面临难得的重要发展机遇,亦面临不少困难、问题和挑战,但从总体来看机遇大于挑战。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应紧扣“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调整结构和转变增长模式为主线,坚持把调整优化升级产品和产业结构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全面持续自主创新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以技术创新与培育人才作为行业发展重点,更加努力地推进我国建筑陶瓷与卫生洁具行业的技术进步;以“节能减排”为核心内容,紧紧围绕“节能减排、科技创新、调整结构、做大做强”行业的发展战略,根据国内外建筑陶瓷与卫生洁具行业发展的新形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立足绿色、低碳、环保的新要求;坚持把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以品牌建设和产业联盟为主的现代化商业模式,立足于国内市场为主;采取政府主导、协会牵头、专家咨询、企业参与、科学组织、统一协调、分步实施的方式解决建筑陶瓷与卫生洁具行业节能、环保、节约资源等可持续发展问题,进一步推动建筑陶瓷与卫生洁具行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十二五”期间中国建筑陶瓷与卫生洁具行业应全力打造成以发展“三高两自一低”(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文化艺术性、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资源和能源低消耗)的产业为着力点,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业集群为支柱,以管理信息化和生产智能化为支撑,完善健全研发创新和人才培育机制,重点发展轻量化、薄型化、节水型、功能化等新产品,发挥大企业(大集团)的导向作用,提高中国企业的竞争能力和中国品牌的国际知名度,逐步实现中国建筑陶瓷与卫生洁具行业由制造大国向“创新大国”的转变。  (二)、建筑陶瓷与卫生洁具行业“十二五”期间总体发展目标  1、 总体发展目标  建筑陶瓷总产量2015年达到100亿平方米(其中:出口13亿平方米);卫生陶瓷产量达到2.2亿件(其中:出口7000万件)。  2、 调整产品和企业结构  保证产品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建筑陶瓷重点实现薄型(减量)化10%以上,实现年节约矿物资源2000万吨以上和节约煤碳资源500万吨以上的目标,同时开发功能性产品,如节能保温砖、抗菌环保砖、艺术砖等。卫生陶瓷在保证清洁卫生的前提下,重点提高节水效果,并实现智能化和轻量化。  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扶持培育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和品牌成为国际知名品牌,逐步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创新强国的转变。  3、节能减排目标  ——2015年建筑陶瓷砖的平均综合能耗低于300 kgce/t (或者不超过4.5 kgce/m2 )。  ——2015年卫生陶瓷的平均综合能耗低于700 kgce/t。  ——全行业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  四、 建筑陶瓷与卫生洁具行业“十二五”的发展重点  “十一五”期间,我国建筑陶瓷与卫生洁具行业结构调整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调整结构面临的阻力和难度也在逐渐加大。从内部环境看,原材料、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的上升使低成本比较优势难以为继。而资源和环境游走在可承受的边缘,人口老龄化的逐渐到来,也使我国由传统劳动密集的优势向新优势的转变更为迫切。更何况,目前我国在信息化没有完成的情况下,又面临绿色科技领域的挑战。传统产业领域,在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没有完成的情况下,就开始面临发展低碳经济的巨大压力。  我国建筑陶瓷与卫生洁具行业的高速发展至今,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如新产品开发以仿制为主,品牌知名度不高,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能力,低价无序竞争等,这使许多企业无力进行有关节能、环保等必要的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建立产品售后服务网络等。国际品牌和营销通路的缺失使许多企业停留于贴牌方式生产,低价出口。陶瓷件越做越大,相应坯体越做越厚,消耗了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增加工人的劳动强度和环境负荷,耗料、耗油、耗电、耗水最多的瓷质抛光砖成为中国建筑陶瓷的主导产品,而节能环保的产品还未成为市场的主流产品等等。为解决这些问题,建议“十二五”期间重点工作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大力发展先进、节能、环保的陶瓷生产工艺  降低能耗是建筑陶瓷与卫生洁具行业发展的首要问题,实现低耗和清洁生产是行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加大调整产品结构步伐,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和装备,大力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推广先进、节能、清洁的生产工艺及装备是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新产品,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将是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工业今后的发展方向。从技术层面分析,推行陶瓷砖干法制粉与挤出成型,能够大大缩短工艺流程,是实现建筑陶瓷低耗生产的重要技术途径。  2. 大力开发和推广节能减排新技术  为实现节能清洁生产,应大力开发和推广节能减排新技术、新装备。一是降低耗能和排放,淘汰高耗能高污染落后生产线;二是积极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使用清洁能源,应利用低质原料、城市污泥和工业废料废渣等制作的“绿色”产品的比重,研发有较高技术含量的自洁、抗菌、蓄光、导电、过滤、减噪、保健、隔热等功能化的新产品并产业化。大力引进和应用国外先进技术工艺流程和技术手段,推广应用低温快烧技术、连续磨生产技术、清洁能源制备技术、自动加工机械手等是实现节能减排与低耗生产的有效手段。  3. 大力推进陶瓷砖薄型化进程  我国是世界最大的陶瓷砖生产国,2010年我国建筑陶瓷砖产量超过75亿平方米,“十二五”期间,每年将耗用2亿吨以上的优质矿物原料,4000多万吨优质煤炭,并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及粉尘等。如果实现陶瓷砖“减量”(减薄)10%,每年将节约优质陶瓷原料2000多万吨,降低煤炭消耗500多万吨,减排十多万吨SO2,并节约大量的运输和物流费用,同时大幅度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由此每年所产生社会经济效益将达到上百亿元,因此推进陶瓷砖薄型(减量)化的意义十分重大。当然,实现陶瓷砖薄型化,需要研究开发由于厚度减薄带来的技术、工艺、装备、规范、应用等方面的重大技术和装备问题,也需要社会各界和政府部门对使用薄型化陶瓷砖的大力支持。  4. 卫生陶瓷的轻量化和推广节水型卫生洁具的应用  水资源的紧张已严重制约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全国669座城市中有400余座供水不足,其中近110座严重缺水,在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有30个长期受缺水困扰。据了解,全国城市生活居民用水几乎相当于工业用水量,其中生活用水的75%左右消耗在卫生间的坐便器及附属配套设施(如:淋浴房、水嘴等)。因此, 加强节水型卫生洁具的研制和推广应用十分重要。  推广应用节水型卫生陶瓷、水嘴、淋浴房、浴缸等卫生洁具产品对于建立节水型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除了生产研发节水型产品外,还应实现产品的轻量化,减少生产豪华型、超重型的大件产品,如果卫生陶瓷在现有重量基础上减轻10%,每年将节约30万吨以上的优质原料和约2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如果水嘴等五金洁具在现有重量基础上减轻10%,每年将节数万吨黄铜原料,经济效益达数十亿元。此外,还应大力推广卫生陶瓷压力注浆等工艺,进一步实现生产机械化、智能化,以技术进步推动行业发展。  5. 完善产业集群,强化产业综合配套能力  产业集群的兴起对于中国建筑陶瓷与卫生洁具行业二十来多年来的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科学有序的产能转移和区域布局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中不断推进,产业集群的成熟和完善以及强化产业综合配套能力将大大提高建筑陶瓷与卫生洁具企业的竞争能力,仍将是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目前,我国已基本实现了建筑陶瓷与卫生洁具整线生产设备的国产化,并具备一定的出口竞争力,但在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创新以及产品的装饰设计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应进一步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加快发展和培育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完善和提升产业配套服务水平。  6. 发展新的商业模式,提高品牌知名度和企业竞争力  中国建筑陶瓷与卫生洁具行业的运营模式已经完成了由生产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的转变。目前大多数企业采取的大规模生产、多品牌营销、同质化低价竞争的经营模式,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另一方面也形成了品牌知名度不高、赢利能力弱、竞争力不强的局面,这种传统的产业运作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建立产业联盟、推动专业化生产和分工合作、实现企业的经营方式由产品主导型向品牌主导型的转变是建筑陶瓷与卫生洁具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  中国建筑陶瓷与卫生洁具行业虽然在向好的趋势发展,但是能源及环境压力凸显,面临高耗能、高污染、高成本的发展瓶颈,“十二五”期间建筑陶瓷与卫生洁具产业结构必须调整,这种产业结构如果不进行调整,将会造成我国建筑陶瓷与卫生洁具产品的附加值被进一步压缩,依靠科技进步改变建筑陶瓷与卫生洁具行业发展模式迫在眉睫。当前我国正处在城镇化加速阶段,蕴含着巨大的内需空间,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30年,城镇化率将达到65%左右,各类城镇将新增3亿多人口,从长远看城镇化的推进、房地产开发及保障住房的大规模建设将持续十年,乃至二十年,这将为中国建筑陶瓷与卫生洁具行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强大、持久的动力。中国建筑陶瓷与卫生洁具行业未来的前景光明,经过努力,我们在技术装备水平、企业管理水平、人员素质、产品质量、创新能力等方面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将会进一步缩小,使我国不仅是世界建筑卫生陶瓷的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更将成为技术创新强国,逐步实现“由大变强、靠新出强”的目标。

关注陶瓷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