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7-82532110

进击的薄砖

陶瓷信息网2019-01-11 13:33:25

薄型化瓷砖之所以能够风行欧美市场,背后是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的。

人力成本的高企,使得瓷砖铺贴成本反而高于产品本身的投入。价格不再是影响消费行为的首要因素,产品设计及空间效果、铺贴工序的难易度便成了消费者最在意的因素。毫无疑问,薄型化瓷砖在产品设计及施工便利性方面有着鲜明的优势,因此遂能在欧美家装市场上大行其道。

西风东渐,欧美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润物无声般地影响了本土民众。在这种大的社会背景下,“薄”首先作为一种审美风尚被引进过来。于现代人而言,“薄”的审美,倾向于简洁明快,倾向于极简主义,正可谓大道至简。我们看到手机在减薄,电脑变成了平板,家居空间在做“减法”。瓷砖减薄,同样也暗合了这种风尚。

这提醒我们,薄型化瓷砖在时尚场所及高端美墅市场领域天然具有比较大的增长潜力。

实际上,薄型化瓷砖产品在被引入国门之后,也是一直纵横驰骋于工程市场。这种新锐的产品类型,对于日益同质化的瓷砖市场不啻为一股清新的空气。鲜明的设计风格、便捷的施工方式以及日益完善的空间配套,促使薄型化瓷砖迅速崛起。酒店会所,写字大楼以及城市基础建设领域,都可以看到薄型化瓷砖的身影。这种新的风潮,正作为一种时尚得到人们的认可。

瓷砖减薄同样是个行业、协会乃至政府都非常关注的社会问题。建筑陶瓷行业需要扭转其在外界眼中的“三高”形象,减薄是关乎绿色节能、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与此同时,需要消费者意识到的一点是:过厚的瓷砖实际上极有可能是一种“质量过剩”的表现。作为一种美化、装饰空间的载体,瓷砖无须以其厚度证明自身的价值。反过来讲,如果厚砖只是作为一种建筑陶瓷行业发展的客观现实而存在,那么减薄就是更优化的方案,更具社会价值的发展趋势。也正是为此,薄砖的发展之路上从不缺乏关注、同情与共鸣。业内人士都在关注着薄型砖能够带来的商机,同时也在坐观成败,思考第一个吃螃蟹者的商业运作逻辑。

而作为这一潮流的执行及推动者,诸如金海达这样的薄砖生产企业所需要的显然不止于此。

首先,从工程到家装市场,薄砖的产品结构自身就必须经历一个转变的过程。这包括规格的变化,空间风格更加宜居,针对于家装领域的产品配套逐步完善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指望生产企业像运作工程市场那样全权包办一切产销服务等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薄砖企业需要倚重渠道,建起自己的全国市场网络。

消费习惯的滞后性,以及对经销商职能的全新要求,无疑加大了招商的难度。在薄型砖的产销体系中,经销商需要适应一套新的产品配套结构,需要全力推动这种新风尚的下沉,这无疑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而生产企业若要完成招商,自然也需要更多友善的关注,舆情的支持。

作为经销商,同样有一些不可不知的行业发展趋势。

首先就是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社会普遍出现的老龄化,中国人力资源遭遇路易斯拐点,注定会逐步推高本土市场的用工成本。一个不言而喻的事实是,施工成本的上涨,将会改变家装投入的成本结构,施工难度大、成本高的产品将处于非常不利的竞争地位。经销商主动应变,不仅是大势所趋,更能得到革新的红利。反观薄型化瓷砖,正是及时解决了施工问题。未来中国的家装市场即使不像欧美地区一样DIY盛行,下游的装修环节也会推高“施工便捷程度”这一因素的重要性。

其次是对消费习惯引领的自觉性。全抛釉、微晶石产品的崛起,正得益于对消费习惯的引领,其背后则是锐意革新的厂家与及时把握商机的经销商实现了共赢。瓷砖减薄所唤起的业界关注及行业革新,同样昭示着一种消费习惯的变化。薄型砖之成为趋势的原因,不在于其是任何人的一厢情愿,而在于这种新产品可以解决许多现存的行业症结与问题。其在发展之初期,仍有许多不足之处,这种不足并非是限制其发展的枷锁,恰恰是构成经销商谋变的先机。经销商群体作为产业链上最接地气的一环,最了解消费者当下需要什么,也最有能力影响消费的习惯。薄砖的进击,势必是锐意革新的生产企业与善察先机的经销商共谋破局的一着妙棋!


关注陶瓷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