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鉴定会现场。
陶瓷信息讯 刘婷 摄影报道 2013年前11月,全国建筑陶瓷墙地砖产量达到89.92亿平米,在此基础之上如果陶瓷生产全部采用干法制粉技术,陶瓷生产车间将不再需要配备喷雾塔,该技术可实现节能35%左右,一年以300天生产计算则一年可节约标准煤约498万吨,节水9042.5万吨,全国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44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4.23万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3.68万吨,减少大气粉尘7841吨……
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副会长、秘书长缪斌,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副秘书长尹虹,中国建材联合会副会长、广东建材协会会长吴一岳,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吴建青,国家建筑卫生陶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苑克兴,中国硅酸盐学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杨鸿儒,广东省陶瓷行业协会会长陈环、秘书长陈振广,中国建材机械工业协会高工王玉敏,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罗凌虹,广东佛山市陶瓷学会李沃等十多位专家,和中国建材联合会科技部主任潘东晖、秘书魏从九,佛山市溶洲建筑陶瓷二厂有限公司生产经营部总经理林志江、董事长助理罗淑芬、厂长罗明坚,蒙娜丽莎集团副总裁刘一军等企业领导和项目组成员以及广东省节能中心、佛山市节能中心、市领导代表和数十位媒体 参加了鉴定会。
与传统的陶瓷制粉工艺相比,该技术适用于陶瓷砖的生产环节,利用该技术之后,陶瓷生产环节的粉尘排放将下降八成,从根本上解决陶瓷生产原料的污染问题。使用该技术后,陶瓷生产车间不再需要配备喷雾塔。
鉴定会上,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组织专家对“陶瓷粉料高效节能干法制备技术及成套设备”项目科技成果进行了鉴定,经过科技成果鉴定汇报、专家组深入一线车间考察、现场提问以及专家组讨论审议等环节,与会专家认为,该项目自主研发了干粉增湿造粒制粉技术和GHL-2000型高速混合造粒机,所制备的粉料能满足陶瓷企业自动压机成型要求;开发了由PLC控制的逐级放大均化系统、陶瓷粉料自动称量配料系统、粉料造粒、流化床干燥系统成套设备,满足陶瓷多种原料种类、多种大小批量特性的配方干法均化要求,并实现了生产自动化操作,有效提高了配方的准确性;该项目成果已建设完成了日产100吨粉料干粉增湿造粒制粉生产线,运行一年表明,所生产的粉料满足陶瓷企业生产要求,该粉料所生产的陶瓷砖经国家陶瓷及水暖卫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机构检测,各项指标符合标准要求;该生产线经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测试,干法制粉生产相对于传统的湿法生产节能率为35.47%;该成果已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件,实用新型专利3件,项目的成功研发实现了湿法球磨喷干制粉向干法制粉的转变,对陶瓷行业节能减排、实现清洁生产具有重要示范作用,同时本项目技术对于陶瓷废料的重新利用有较好的适应性,社会和经济效益显著,市场前景广阔。
经专家组一致认定,该成果综合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
对于此次该项目被认定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中国建材联合会副会长、广东建材协会会长吴一岳,佛山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李钜镇等专家、领导均给予了高度评价。
吴一岳表示,虽然一直以来发达国家在干法制粉领域走在全球前列,但就该工艺所产生的效果来说,中国毋庸置疑是最为明显的,此次溶州二厂与华南理工大学、合肥水泥研究设计院、佛山市绿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陶瓷粉料高效节能干法制备技术及成套设备”项目,实现了陶瓷行业在创新中“产学研”的结合,为陶瓷行业的创新指明了方向,同时该项目不管是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在全球范围内都将是最大的。
李钜镇则表示,当前不管是政府还是普通民众对于环保的关心与重视程度都是前所未有的,“陶瓷粉料高效节能干法制备技术及成套设备”项目使干法制粉工艺技术实现了突破,完全消除了湿法造粒的喷雾塔环节,改用了干法制粉工艺,将陶瓷生产环节中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最严重的环节进行了消除,不仅实现了节能减排,还实现了对废渣的合理利用,更是解决了陶瓷行业当前为环保所困扰的难题,未来该项目“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模式值得大力推广。
关注陶瓷信息网
12-27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