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信息综合消息 煤炭价格弱势运行将是一种常态,而且环保压力增大,煤炭行业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数据显示,煤炭经济下行态势已持续35个月,90家大型企业前2个月亏损了131亿元(去年同期利润112亿元),亏损面80%以上(只有19家企业有利润),减发工资、欠发工资的现象越来越多,且这种煤炭经济低位运行态势短期难以改变。
在多位煤炭从业者看来,在2012年煤炭价格开始一路下挫、行业告别“黄金十年”之后,煤炭行业的经营状况持续恶化,特别是国有煤炭企业和民营煤炭企业的“两极分化”会更加严重,新一轮兼并重组大潮也将来临。
由于煤价下跌导致效益恶化,煤炭企业想要实现“煤炭支撑非煤、非煤反哺煤炭”的自身转型升级缺乏强有力的内生动力和资金支持。在陕西统计局4月的一份报告中指出,现代新型煤化工作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要把煤从不清洁的能源转为清洁的化工原料,动辄需要数十亿甚至上百亿投资,融资难度本身就比较大。
4月21日,陕西省统计局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一季度陕西省GDP同比增长6.9%,跌破全国7%的平均水平。对于经济增速下滑的原因,陕西省统计局认为主要是能源特别是煤炭价格持续走低,产业经济效益滑坡,导致其对经济的劳动作用逐渐减弱。
煤炭企业的经营状况更加堪忧。数据显示,2014年,陕西省煤炭企业亏损面26.7%。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1934.75亿元,比2011年下降了42.7%;利润总额335.34亿元,比2011年下降79.1%。
陕西作为产煤大省,曾经是中国经济发展最为快速的省份之一,如今却正经受着能源价格持续下跌带来的转型阵痛。相关的数据亦显示,2014年,陕西省省煤炭行业对GDP的拉动率是1.2%,而在2011年这一数据为5.5%。
煤炭经济形势严峻,行业分化现象也在加剧。国有企业因为有较强的资金实力和更大的生产规模,更有竞争优势,市场占有率也在进一步上升。很多民营煤炭企业在销售上则非常困难,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煤炭行业“强者更强”。
煤炭行业将迎来新一轮“洗牌”,大企业兼并小企业,也有利于煤炭资源的优化配置,这也是煤炭行业“脱困”的一项重要措施。而从今年山西、内蒙古、山东、贵州、四川等地的动向来看,地方政府也要求关闭小煤矿、淘汰落后产能,这些具体工作正在加速进行,煤炭行业的新一轮兼并重组大潮已经来临。
(节选自《全国八成煤企陷入亏损,煤老板转型投资抗日剧》,来源《中国经营报》)
关注陶瓷信息网
12-27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