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大规格石头木头布
■ 陶瓷信息 刘婷
与会嘉宾(部分)合影。
2016年,国内建筑陶瓷行业遭遇多重压力——宏观经济持续下行、建筑陶瓷产能持续扩张、终端竞争无序、消费者日趋理性、大量的建筑陶瓷品牌销售遭遇危机。而在此局面之下,以水泥砖、木纹砖、薄板等为代表的行业特色品牌,却迎难而上,品牌销量与市场占有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
把握瓷砖流行趋势就等于把握市场主导权!与仍然盲目坚持产品体系大而全的企业相比,坚持把握瓷砖流行趋势,并在这些领域持续创新成为了该类型企业引领市场的关键所在。
对国内建筑陶瓷企业而言,瓷砖流行趋势如何把握,在全球范围内有着绝对引领地位的博洛尼亚建筑陶瓷展的瓷砖趋势又该如何解读?
10月20日,由中国陶瓷总部、中国陶瓷城和佛山市陶瓷行业协会联合主办的“2016博洛尼亚建材展趋势观享汇”在佛山中国陶瓷总部剧场3楼多功能会议厅隆重上演。
本次活动由陶瓷信息总编辑毛国中担纲主持,活动邀约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副秘书长尹虹、简一大理石瓷砖董事长李志林、亚洲新锐设计师邵唯晏、吉哲品牌创始人Giuseppe Zunino、ICC瓷砖总经理汉贝托五位人士为演讲嘉宾。
本次趋势发布会共吸引了陶瓷行业人士、设计师等700余人参与,大会现场,中美意三国大咖从行业技术、空间美学、企业运营等多角度发布权威性趋势报告,在谈到博洛尼亚瓷砖流行趋势的时候,五位大咖看法高度一致——灰色调、大规格、仿石、仿木、布纹产品将会是全球瓷砖行业的主流。
活动最后,中国陶瓷总部营运总经理汤洁明女士和佛山市陶瓷行业协会秘书长罗青为五位嘉宾颁发2016趋势风尚人物奖项。正是有五位嘉宾的付出,才有了今天这场思想交流的分享盛宴,而业内也正是有许多像他们这样乐于分享的陶瓷人,才成就了我们行业近三十年的高速发展。
尹虹: 大规格与灰色调成博洛尼亚展最大亮点
今年的博洛尼亚展,几乎所有人最深刻的印象都是陶瓷大板,甚至可以用“无大板不大牌”来形容该产品的存在,近100个比较知名的陶瓷品牌展示了大板,而且大板的技术越来越成熟,最大规格达到了4.8米,大部分企业都展出了3.8米规格的产品,该产品无论是上墙还是下地都可以很好地运用。
第二大趋势是灰色调。今年展会企业不管是产品还是空间,色调差不多全部是灰色,而且是各种各样的灰,水泥砖也变成了主流产品。到底什么样的灰最主流?去年在广州设计周听设计师讲——最主流是性冷淡灰,能使你安静,唤不起你的荷尔蒙。本届展会呈现出铺天盖地的灰色产品,就像文化大革命前中国人的服装都是清一色的灰色一样,无论是石材还是木材,都是以灰色为主,装饰性的浮雕、花砖、六角砖也全部都是灰色的,甚至背景墙还是灰色的,很有中国的田园山水风的韵味。
在瓷砖界黑白灰是永恒的色调,为什么今年流行灰色?也许是白色太跳,黑色太沉,还是灰色最舒适,同时灰色更加符合现代仿古砖简约的风格,其更是水泥砖全面的延伸。
第三大趋势是花砖。花砖非常传统,而且在佛山中国陶瓷总部很多企业都有花砖墙展示,该产品的意义是点缀,也是一种装饰,今年博洛尼亚展的花砖在整个会场也变成了铺天盖地。包括伊斯兰的风格在花砖上也得到了重要体现,展会花砖特别多,给我冲击比较大,产品可以做装饰、做花边、做背景,而且产品一直在演变,延伸到了很广的范围中。
在产品形态上,花砖也是不断变化的,几何图形的花砖、浮雕花砖、带有装饰性的花砖也不断涌现,为什么花砖如此流行?因为仿古砖太单调,所以在空间装饰中需要用花砖做补充,而且这个结构完全可以融入很多的元素进去,如中国的砖雕元素、生肖元素,我觉得一定很有味道。对花砖来说,产品的纹理千变万化,但一切都以市场为检验标准。
第四大趋势是浮雕面,本届展会该风格的产品相对较多,都是带有浮雕的概念,产品更加经典、更加规整,整面墙看上去都是浮雕效果,给人强烈的立体感与视觉冲击。浮雕砖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为仿石仿木,另一类为仿布纹。
为什么今年展会流行浮雕砖?以前没有流行并非技术达不到,而是消费者对产品的立体感要求越来越高了,平面始终不及立体来得多样化,浮雕砖的立体面更富有表现力,同时像皮带压在薄板上形成的微雕效果也可以形成效果不错的立体感。
第五大趋势是大规格。以前在国人眼中,欧洲瓷砖就是小规格,今年小规格只占展会产品总量的30%。大规格已经成为主流,一直以来中国瓷砖都有大规格的传统,可以说中国大瓷砖的方向引领了世界。
第六大趋势是木纹砖。对瓷砖而言,永恒的话题一定是第一主流仿石,第二主流仿木。
第七大趋势是异型砖。今年展会上六角形瓷砖仍然比较多,比去年出现更多的是四边形与菱形,这是异型砖最主要的两种。
第八大趋势是喷墨渗花。 喷墨渗花是抛光砖产品的一大重要进步,也是对大理石瓷砖的一个提升,喷墨渗花抛光砖产品将会带领抛光砖产品从有釉砖产品的市场夺回部分份额,但要回归抛光砖当年的辉煌相对较为困难。
总体而言,意大利的产品与中国有同样的趋势,同质化非常严重,无论是灰色还是浮雕砖,都是大同小异,陶瓷大板是值得国内建筑陶瓷行业关注和研究的,水泥砖的发展正在不断延伸。
李志林:中意建筑陶瓷行业整体差距超过20年,
在我看来,中国建筑陶瓷行业整体水平与欧洲顶级水平的差距仍然十分巨大。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发展非常快,取得的进步也是巨大的,某些方面的成就比意大利还要高,但建筑陶瓷行业整体的水平还与其存在明显差距,我们要清楚知道哪些方面还有更多提升空间,才能使自己进步更快。
对建筑陶瓷行业而言,博洛尼亚展看现在的流行趋势,里米尼设备技术展看未来发展方向。这是我在意大利观展的经验之谈。
今年的博洛尼亚展,在产品的流行趋势上有变和不变的元素。不变的有仿木,黑白灰色调仍是永恒的主色调,源自自然、超越自然更是产品流行趋势永恒的方向;有变化的是规格越来越大,表面越来越亮,以往意大利瓷砖小规格居多,现在普通砖的规格也越来越大,而且越来越亮。
在博洛尼亚展可以看到,欧洲优秀建筑陶瓷企业在产品的生产上已经逐渐走向了去“边界”化,产品的生产不断引入跨界技术,比如喷墨技术就是跨界技术所成就的,也为瓷砖生产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产品的工艺不断整合,各个工艺之间不再是相互独立,原料、压机、釉线呈现出不间断组合的态势,为瓷砖生产提供了更加复杂的工艺,产品效果也日渐提升;建筑陶瓷行业市场也不断跨界,瓷砖市场与石材市场之间不断重合、竞争;瓷砖产品的功能更是不断跨界,台面板、装饰板材也成为了瓷砖的功能。
对于中意之间在建筑陶瓷行业的整体差距,我的体会是不止20年。1991年我第一次去意大利,彼时意大利工厂比中国建筑陶瓷行业今天的发展水平还要先进,当时意大利建筑陶瓷工厂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已经相当高了,工人只需要骑自行车就能完成生产工作。
从现在开始,20年以后,中国能不能追上与意大利之间的20年差距,这很难说。中意之间的差距,有看得见的,也有看不见的,还有看得见与看不见背后的因素。
首先,看得见的差距是产品。产品的设计、技术、材料、装备等创新,中国都与意大利有较大差距,意大利设计增加了艺术的元素。
而且值得我们学习的是意大利在创新上可谓“十年磨一剑”。不管是喷墨机、渗透墨水还是瓷砖大板,创新周期都达到10年以上。尤其是在大板创新上,经历了从1.2×2.4m到1.5×3m、1.8×3.6m一直到今天的1.6×4.8m,产品的图案效果也是不断分化与进步。
其次,看不见的差距是生产效率。以FLORIM集团为例,该公司有超过50年历史,拥有1300名员工、2500万平方米的年产量,年销售额达到3.74亿欧元,这意味着该公司人均年产量是1.9万平方米,是中国的2.5倍;人均销售额达到213万元人民币,是中国的4倍以上。当中国建筑陶瓷工厂还停留在工业2.0的时候,该公司已经达到了工业4.0了。
第三,看不见的差距是国际化和品牌差距。意大利瓷砖出口量大约占据总产量的80%,而中国2015年瓷砖出口量只占据总产量的11%,中意之间瓷砖的国际化程度差距之大可见一斑;意大利瓷砖出口均价是13.7欧元(约15.35美元),中国2015年的均价是7.3美元,是历史最高水平,2016年1~8月中国瓷砖出口只占总产量的10%,出口均价只有5.5美元,说明中国瓷砖在国际化的时候并不是靠创新、品牌、营销在拉动,低成本的优势在逐步失去,量价齐跌已成事实。
第四,看不见的差距是企业运营效率。意大利建筑陶瓷企业能达到净利润12%,而且不断的往上涨,企业现金流充足,资产负债、投资回报、存货比例都非常健康,企业运营非常健康。
除了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差距,中国企业与意大利相比,还存在经营价值观念上的差距,中国大部分企业往往不注重创新,追求赚快钱。
在产品研发上,中国企业更多地喜欢抄袭、模仿,而意大利企业则注重原创的价值;在市场竞争上,中国企业强调低成本、低价格,而意大利企业注重产品与品牌;在经营视野上,中国企业更重视国内市场,而意大利企业则是放眼全球市场,具有全球化格局;在经营手法上,中国企业追求生产与销售规模,而意大利企业追求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在经营理念上,中国企业追求赚快钱,而意大利企业注重对长远健康企业的打造。
对中国建筑陶瓷企业而言,未来能够取得怎样的发展,一定是由态度决定的。抛开模仿的观念,在产品研发上找创新点;在流行趋势的把握上,不盲目跟随,寻找适合市场的创造点;面对与优秀者的差距,抛除认命的观念,奋起直追才是获得长远发展的关键。
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没有视野就没有未来。对中国建筑陶瓷企业而言,与意大利有差距并不可怕,只有创新的时候才能进步,才能拉高附加值,才能跳出恶性的价格竞争和同质化。中国瓷砖行业真正崛起,只有参与国际上的竞争才能获得真正的江湖地位。
邵唯晏:灰色调已成流行主色调,陶企应更注重跨界资源整合与细节把握
近日,我去成都演讲,成都的家具厂家也是主打灰色调,可以说灰色调是目前流行的趋势。
2008年的时候我代表台湾参与亚洲设计计划到日本著名建筑设计师安腾中雄处学习,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安腾中雄对灰色的材料非常善用。对于趋势的把握,他认为在当代快速发展的时代里,不太容易有固定的趋势和做法。
对瓷砖而言,不管怎样制造与延伸,都是为了让空间品质更好,空间品质主要由设计师来完成,设计师如何运用瓷砖,会引导未来瓷砖走向和陶瓷走向,这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这次去意大利看博洛尼亚陶瓷展的同时,我还观摩了几大重要设计展,观看了不少意大利设计大师的作品,这也让我明白一个观点——当代的设计和当代设计相关的产业,必须做到跨界与多元整合。
在游戏产业,街头霸王是拥有36年的品牌,然而由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创新乏力,这也让其面临巨大的危机,而今天其已经让游戏人物与运动品牌结合,通过跨界整合实现新生,品牌价值不降反升。
而在动漫领域,hello kitty则与无敌铁金刚在各自品牌影响力不断下滑的关键时刻,实现了跨界整合,两大卡通人物互穿各自的服饰,让这两个角色重新起死回生,市场反响强烈。
从游戏界回到品牌时尚界,100多年来LV一直以非常经典的格纹和端庄包包来引起大家对这个品牌的关注,后来LV开始与建筑界做完全无关的整合,做出了歪斜的包包,这是LV包包这100多年来从未有过的挑战,改变了过去它在时尚领域的形状,并不好用,但是产品全部售罄。
在米兰我参观了阿玛尼,其中两件事令人印象深刻,首先整个企业总部是最近设计才刚刚完成的作品,哪怕是逃生梯,都是无接缝的,做到最轻、最巧,而且是连贯的,阿玛尼服饰展示整个空间都是灰色的,大量的水泥砖得以运用,艺术家的作品都要求以水泥的方式呈现。
其次,所有的展场极为重视质感与布料,我看到的是灰色调的风格和针对表面质感和反射面质感,这是我看到阿玛尼展示空间的趋势。
陶瓷行业必须关注整个世界趋势状态,我认为陶瓷企业未来的方向,以设计师的角度,第一,大规格的瓷砖,对设计师来说,当代的设计是延续和无接缝的手法,设计师要求是切割线越少越好,大规格应该是设计美学上创造延续的,无接缝的,切割线很少,这也是大规格大行其道的原因所在。
第二,仿织纹瓷砖,该产品是一种视觉很柔软,质感又很坚硬的材料,可以说布纹砖非常当代,今年看到布纹的材料后,我认为该产品会很受设计师欢迎,不同的布纹效果都可能会出现在各种瓷砖上,严格来说布纹砖是不存在的材料,所以该产品在当代找到一种冲撞性。
在博洛尼亚展上,同一片瓷砖用不同的方式去表达,有所谓的芝麻纹、横纹、竖纹,这种东西一般设计师都会很爱用,手法不同,即使是同一种材料设计师会很爱用,这就是同一块砖不同的处理手法。
第三,灰色调,这范畴包括所谓的工业风、灰色的、灰调的、仿工业的,以设计来讲,我把他称之为流行,我认为流行是会过的,但是怎么在这个脉络中做延展是需要我们思考的。
当代中国正在大步往前走,不断与世界对接,中国已经走过了过去经济落后、解决温饱问题的阶段,国民在物质上已经高度富足,灰色调与工业灰之所以在中国流行起来,这与整个国家文明的进步、设计美学的提升有绝对的关联性,而且灰色调时间会延长,因为相比于其他灰色调比较低调。
在博洛尼亚展上,各种不同的灰色一直在出现,一种材料分不同的色阶,灰有浅、中、深,至少有三种以上的色阶,而且这些灰砖基本上的板有九个,九个板已经够了,纹理上容易不出现重复的地方,包括整个空间转场的布置,水、台座、地板、门,都是黑白灰,而且以灰为主调。
第四,对设计师而言,在材料的选择上,首先看表面印刷,其次触感如何,更加注重产品的细节,尤其是在工程收头、倒边的把握上,材料之间的收放是很重要的。设计师最关注的是这些边边角角,设计师专门看这些事情,诸如倒角砖,这种砖的厚度与收边效果或许是未来延展产品的关键点。
第五,混搭、结合、媒材。同一款产品运用不同的材质进行混搭,不同的瓷砖品类更可以混搭设计与运用,而在产品空间的展示上,博洛尼亚展上不少参展企业成功地运用了媒介工具为消费者提供产品最直观的体验,大量使用VR,在那个环境中可以体验,如果用这块砖,大概能体验到怎样的空间的感受,在空间上来说,这也是一个新的突破,在过去一两年是没有的,也将会成为未来的主流趋势。
展位还出现了很多的花砖,花砖的量越来越大,有一些是小花砖,有一些是通过不同的系列产品,可以互相堆叠在一起,同时企业也找了很多艺术家做跨领域的整合。
Giuseppe Zunino:瓷砖应当崇尚自然与跨界,追求细节
意大利不仅仅只有博洛尼亚建筑陶瓷展,还有泛家居专业展会,去参展的有很多专业的客户,建筑师、设计师、专业的生产制作人,这些人在观展的时候,都带着他们的要求,要找木纹的设计、要找很新的瓷砖设计,或者是新的潮流元素。
对建材生产商而言,要崇尚自然,可能很多制造商都在模仿石材、木纹以及金属效果的元素,但是厂家模仿这些元素的时候,必须要把这些元素的质感、手感,真实还原自然的效果表现出来。
厂家在创作瓷砖产品的时候都在找其他的元素,如一些流行的颜色、特殊的形状、花花草草等都会融入到瓷砖开发的元素里去,在米兰的时尚界,粉红色与灰色的搭配,家具、纺织品与流行元素的搭配都能给瓷砖设计带来大量的灵感。
喷墨技术在建筑陶瓷行业的流行,让越来越多的不可能变成现实,通过喷墨技术,纯手工制作的图案、不规则图案都能在瓷砖表面实现,喷墨技术更让瓷砖色调配合更加精准、到位。
除了暖色调,诸如金属效果、石材效果的冷色调不仅可以运用到家具上,更可以运用到瓷砖上。同时,环保对建筑陶瓷行业而言,是永恒不变的话题,很多的绿色植物、环保色都能在瓷砖设计上得到合理运用。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喷墨技术,在陶瓷大薄板上还可以把环保的理念元素实现出来。
瓷砖行业离不开跨界元素,墙纸元素也是跨界设计瓷砖纹理的重要元素,瓷砖设计还可以充分运用大量很跳跃、很新潮的颜色去实现,把这些颜色延伸到瓷砖上面去。
瓷砖应当回归自然,博洛尼亚展展出了大量的木纹产品,作为瓷砖生产厂家,不仅要思考未来,还要回顾过去,把传统复古的元素运用到瓷砖设计上,注重产品细节的把握与提升。
本届博洛尼亚展会趋势主要包括——
第一,展出了大量大规格薄板,规格达到了3.2×1.6m,模仿石材效果的大规格薄板,可以运用到厨房、操作台、桌面等场所。
第二,今年配件产品也异常流行,基本在所有的地方都能看到花纹配件,从环保绿色的元素,再到几何原理的元素都通过瓷砖展现出来,然后通过不规则的切割,再组合在一起形成一幅画。
第三,在大理石纹理石材的开发上,企业坚持从浅色到深色开发的原则,因为深色的石材在当前的工艺技术条件下,效果与颜色相对比较难以完美地呈现,甚至对于天然石材的扫描,会扫描石材的背面纹理,再做成瓷砖效果。
第四,木纹砖的展示采用的是混搭的风格,把不同颜色、不同效果的木纹结合在一起展示,而且尺寸规格上逐渐扩大。
第五,通过模具做出的不常规的异形砖,木纹砖也会用V型的模具来实现。
第六,复古回归。把老旧的一些元素运用到木纹砖的设计里。木纹砖也可以与其他元素混搭,比如与水泥混搭或做成六边形规格,里面再混搭不同效果的木纹。展会上在很多展位可以看到,通过混搭方式,不同的排列组合、木纹的错位、几何组合方式来展现不一样的木纹效果,尤其是木纹砖与木纹砖做的几何纹理花色搭配,通过模具颜色的配合,把非常老旧的木纹展现出来。
对建筑陶瓷生产厂家而言,往往会受到工程商、设计师关于产品如何运用的关注,诸如前面提到的V字型铺贴效果以及水泥砖通过不同模具、不同颜色,不同复古元素花纹的搭配实现特殊铺贴效果,都能提升产品的整体设计感。
本届博洛尼亚展上,通过同一个版面的设计、不同的模具表现手法、几何图形纹理,展现出的是不同的画面效果。
许多石材产品也表现得非常的复古,非常的老旧,同时还有一些岩石产品被做成2公分的厚砖,在户外或者是墙面,也是运用得非常多。
第七,小砖块。在很多展会上,都能看到小规格的瓷砖,小规格瓷砖还能呈现出仿布纹纹理,表面效果极为柔和。更为重要的是,意大利极为注重细节的把控,作为瓷砖生产厂家,往往会给客户提供最优的解决方案,为的是帮助客户把空间装饰好,厂家并不能只想赚钱,而应当为客户着想。
在模具效果的实现上做到极致,也是本届展会的一大亮点,通过模具把瓷砖边缘做了处理,非常特别,水泥效果、时尚效果、金属效果都通过模具展现出来,尤其是金属的效果,用半抛、哑光的方式与非常浅的模具在瓷砖上展示。
第八,水磨石。水磨石也是复古元素,本次展会再次回到了大家的面前,2公分的水磨石厚砖,几乎每家厂家都有生产。
汉贝托:趋势灵感来源于跨界整合,品牌应勇于创造自身独特风格
趋势来自于哪里?
趋势来自于对消费者趋势与时尚趋势预测的世界领导企业,分析和设计工具帮助企业得出更有信心,更准确的信息,分析出合适的产品,合适的颜色。这些趋势所针对并不是单一的领域,可能针对全球各大领域,如时尚行业、色彩行业,甚至灯具等,所有在一起,影响到建筑陶瓷行业所要应用的产品,这就是跨界资源整合思维。
本届展会上,灰色已经成为年度色,在不同展会不同品牌不同产品都有体现,甚至在家具、服装、灯具等行业都有体现。
趋势只是一个参考,趋势不会永远存在,不会一夜之间发生变化,一些趋势持续时间会更长,比如说水泥,而一些其他的则消失很快,比如六边形,最后非常重要,如果不把趋势运用到产品里,趋势是毫无疑义的,把趋势应用于自己的独特风格里的时候,趋势更有意义。
在博洛尼亚,水泥砖非常流行,但是不意味着打造水泥砖就能成功。
趋势不会一夜之间发生变化,今年某个类别会变得更加风靡,本次博洛尼亚展,最流行的趋势是柔和的岩石,产品有明显的上升;水泥类产品可谓大行其道;超大板无处不在,超大规还会继续保持下去;木纹仍然在展会上很常见,但不再是各大企业的专注点;2cm的户外砖也同样是这种情况,几何装饰会发生变化,几何装饰的元素仍在展会上很常见,但不是各大品牌各个展会的专注点;现代的砖块,仍然流行,但是不再是专注点。
作为在中国生活了十年的外国人,我谈谈我眼睛里中国市场和国外市场。
博洛尼亚展肩负着更具国际吸引的任务,而中国则仍是以国内市场为导向;美国欧洲以消费者为导向,而中国是以生产者为导向,生产者决定自己要生产什么,然后推向给消费者,在美国或澳洲,生产者生产消费者所需要的产品;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市场巨大,也是传统国家,更倾向于正规格亮光或者抛光类产品,而西方国家偏好非亮面的产品;关于创新,在中国只看到少数的企业在做创新引领者,更多的是跟随者,在西方世界情况恰恰相反,他们同样也有抄袭者和追随者,但是数量要少一些。
中国正在快速变化,中国正在迅速地变得对其他市场、其他国家更有吸引力,而不仅仅是一个以低价提供好的产品来吸引买家的国家,中国是一个对趋势和技术学习而非抄袭非常快的国家,中国也正在对瓷砖流行趋势作深入地理解,这个学习针对趋势和技术层面,最终也会把对这个市场有用的趋势应用于此,只是速度快慢的问题。
非常简单,好的产品,无论在哪生产的,只要真的好,在哪里都是好产品。
企业不要为产品找客户,而要为客户生产他们需要的产品。
毫无疑问,本届博洛尼亚展会上,水泥砖、岩石类别、炮铜灰色、墙砖、大规格、白色/灰色/黑色大理石、结构的使用等火热程度更高,而六边形、金属、彩色花片、繁杂的花纹等产品热度则有所降低。
中国相对老一代的消费者,他们更青睐于奢华风格,对于产品的选材展示方面,摆大板的方式在中国非常常见,企业这么做,如果它管用的话,这是没有问题的,但同时有一些中国企业以一种更有新意,更像意大利企业方式展示产品,展出自己的产品,这是值得欣慰的事。
最后向各位阐述一下ICC瓷砖在中国的成长经历。2010年底,ICC瓷砖正式在中国成立,彼时公司觉得凭借了解西方市场、美国市场、墨西哥市场以及多年的国际运营经验,ICC瓷砖赢得中国市场是小菜一碟,因此ICC最开始是以全西方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
事实上,在最初的半年左右时间里,ICC是失败的,于是公司的钟摆又慢慢摆向了更偏中式,公司聘请了一些中国设计师,这个时候,事情开始管用,ICC并没有直接完全做非常中式的风格,而是慢慢地向更符合中国国情的方向发展。
当ICC这个方向发生转变后,很多事情发生改变了,在这个过程中,在没有意识的情况下,ICC也创造自己非常独特的风格,中国的朋友会说ICC很西式,而美国的朋友则会说ICC看上去太像中国。
事实上,ICC瓷砖既不是纯西式也不是纯中式,ICC就是ICC。创建品牌独特的风格是非常重要的,这与时尚没有关系,时尚转瞬即逝,但品牌风格是永久的。
不管任何品牌,没有创新,没有原创,没有愿景就没有未来。
关注陶瓷信息网
12-27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