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7-82532110

夹江建陶产业发展大事记

陶瓷信息网2019-01-10 01:48:52


       
1987年的第一条墙砖生产线点火投产,到高峰时期的百余家建筑陶瓷企业、三百余条瓷砖生产线。夹江陶瓷产业从无都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迅速成为继广东佛山、山东淄博、福建晋江之后的全国第四大墙地砖生产基地。

     2004年,夹江县被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联合命名为“中国西部瓷都”。

    “中国西部瓷都”奇迹般的崛起,广受国家及地方领导人赞誉。全国总工会副主席黄彦蓉来夹江调研后称此现象为中国西部的“温州模式”;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将夹江陶瓷产业集群称为“夹江现象”; 周永康同志在川任省委书记时,批示:“夹江应打造成具有国际国内强竞争力的瓷都。”

   夹江县如何实现从一个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一亩的“农业小县”到享誉中外的“西部瓷都”的完美蜕变?其背后的秘诀是什么?发展的道路上经历了哪些成功与挫折?

     陶瓷信息通过整理2011年出版的《中国西部瓷都夹江县建筑陶瓷志》以及陶瓷信息历年来针对夹江陶瓷的相关新闻报道,从中梳理夹江建筑陶瓷产业二十五年来的发展脉络,及展现夹江建筑陶瓷二十五年来的诸多发展成果。


 

     nth="3" day="26" islunardate="False" isrocdate="False" w:st="on">2008326,西部瓷都夹江陶瓷协会成立,这在夹江建筑陶瓷产业的发展历程中具有重大意义。

 

    1、起步阶段 (1987~1991年)

    这一阶段为夹江陶瓷发展的起步时期,陶瓷生产工艺简单、技术落后、产能低、单位耗能大、产品合格率低,设备为传统的煤烧窑和手动压机。由于各方面因素限制,这一时期的夹江陶瓷未能形成规模化发展,但为夹江陶瓷产业的未来培养了大量的生产、销售、管理方面的人才。

    19877月,夹江县蟠龙乡(现为黄土镇)罗华村村民陈长富与几位村民,共同筹资67万元建立了夹江县建筑瓷厂,虽然该厂当时建的是土烧窑,也只有1条非常原始的生产线,但它点燃了夹江陶瓷的第一把炉火,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19906月,夹江县长城建筑陶瓷厂将推板窑陶瓷墙砖生产线改为辊道窑干法烧成生产线。

    199012月,夹江坡华公司投资132万元,将平板玻璃厂二号炉改建为年产25m2的陶瓷墙砖线,定名为四川省夹江县玻华实业公司瓷砖厂。

    19912月和10月,四川省夹江县玻华实业公司瓷砖厂分别两次扩建了14条陶瓷墙地砖生产线,与长城建筑陶瓷厂全年共生产陶瓷墙砖42.79m2

 

     2、发展阶段 ( 1992~1999年)

    1992年,夹江县委、县政府在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精神的鼓舞下,提出大打经济建设总体战。在政策的支持下,夹江陶瓷企业数量迅猛增长,截止1999年,夹江县共建成建筑陶瓷企业61家,生产线180条,年生产能力value="100000000" hasspace="False" negative="False" numbertype="1" tcsc="1" w:st="on">1亿m2,成为西南最大的建筑陶瓷生产基地。

    在建筑陶瓷企业大规模发展,产能无限制扩张的同时,夹江的环境亦开始恶化。政府部门开始召开相关的环保会议严控污染,同时成立环保局,加强对环境的监管力度。

    1992年,夹江县委、县政府制发《关于加快改革开发和经济发展的决定》,强调利用县域页岩资源巩固和发展建筑陶瓷产品,把建材工业培育成全县工业中的第一大产业。

    19922月,夹江县长城建筑陶瓷厂投资280万元,建新陶瓷厂。年末,该厂盈利180余万元。

    1993年,夹江县机制砖瓦厂投资360万元,引进咸阳陶瓷研究设计院干法制粉技术生产彩釉墙地砖。

    1994年,夹江县瓷砖厂发展到19家,生产线39条,生产陶瓷墙砖409m2,生产陶瓷地砖140m2。全年实现陶瓷墙地砖产值1亿元,有从业人员3500人。

    1995年,夹江在全省率先成立民营企业管理局和首家县级玻璃陶瓷协会,并先后成立企业投诉中心、投资服务中心和行政服务中心。

    1996年,夹江县投资6000多万元,新建和扩建13家瓷砖厂20多条生产线。此时夹江陶瓷墙地砖产量占全省的30%,成为全省最大的瓷砖生产基地。

    1997年,夹江县陶瓷厂发展到42家,生产线117条,产值4.18亿元,占全县工业产值31.3%,建筑陶瓷业发展成为全县的经济支柱产业。

    19978月,夹江县召开陶瓷企业环境保护工作会,政府同陶企签订限期治理黑烟责任书,要求在199812月底完成陶瓷工业黑烟治理并达标排放燃煤烟尘。

    1998年,夹江县永发工业公司首家引用天然气作陶瓷生产燃料。同年,夹江县万兴工贸公司生产1000×value="1000" hasspace="False" negative="False" numbertype="1" tcsc="0" w:st="on">1000mm规格的陶瓷地砖,填补了西南地区空白。

    199810月,夹江县万兴工贸公司通过内蒙古国际技术合作公司,向蒙古共和国出口28.5万元人民币的内墙砖,这是夹江陶瓷墙地砖产品第一次出口国外。

    1998年,夹江县多家企业引进广东力泰、广东科大的自动压砖机,以及引进意大利萨克米、意大利茜蒂和德国莱斯布赫的全自动2500吨—3000吨的压砖机。

    1999年,夹江县共建成建筑陶瓷企业61家,生产线180条,年生产能力value="100000000" hasspace="False" negative="False" numbertype="1" tcsc="1" w:st="on">1亿m2,成为西南最大的建筑陶瓷生产基地。

    19993月,夹江县环保局由挂牌局正式成立为县政府一级局。同时要求全县必须采用治理黑烟技术,鼓励企业改用燃油和天然气为燃料。

 

      3、聚积阶段( 2000~2010年)

    为夹江建筑陶瓷业第二次快速发展时期。这一阶段形成能源供给创新、设备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和市场创新,建成一批重点优势企业和品牌产品。

    截止2009年,夹江有四家企业进入全国建筑陶瓷行业销售收入30强;有全自动压机200多台和亚洲最长的抛光砖生产线;有建筑陶瓷企业95家,陶瓷墙地砖生产线310条,生产墙地砖3.48亿m2,为四川省的80%,全国的12.5%

    夹江陶瓷的发展壮大,带动了能源、矿山、色釉料、机械、包装等配套产业的发展,配套企业产值85亿元。全县有建筑陶瓷企业及配套产业从业人员6万元多人,农民在县建筑陶瓷企业的务工收入4亿多元,其中县外来工1万多人,成为中国西部地区为数不多的劳务输入县之一。

    20004月,夹江县政府制发《关于工业企业限期治理的通知》,确定全县陶瓷等污染企业的达标时限和达标任务。

    20009月,夹江县引进外省第一家建筑陶瓷企业广东奥斯堡陶瓷有限公司,在新新乡投资8000万元建夹江县奥斯堡陶瓷公司。

    200011月,广东新中源集团投资2.5亿,在夹江县新新乡征地510亩,兴建四川新中源陶瓷公司一期工程。

    20015月,夹江县委、县政府建立的西部瓷都(夹江)网站开通。

    20016月,西部瓷都(夹江)首届国际陶瓷节开幕,中外嘉宾2万余人汇聚夹江。

    20016月,夹江县为进一步培育壮大陶瓷支柱产业,在新新乡星和村、红旗村征地5000亩,建立夹江县佛山工业园。

    2002年,四川新中源、米兰诺、新万兴、华南陶瓷公司生产的墙地砖产品出口南非、俄罗斯、哈萨克斯坦。

    2003年,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把中国西部瓷都夹江县列为全省重点支持的六大工业基地之一,把夹江建筑陶瓷产业集群列为“十一五”期间全省重点打造的20个年销售过百亿的特色产业集群之一。

    2003年,夹江县有40家建筑陶瓷企业使用天然气做燃料,陶瓷墙地砖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

    2003年,四川米兰诺陶瓷公司等14家企业的陶瓷地砖出口新加坡、中亚五国等国际市场。

    2003年,四川新万兴瓷业公司建成亚洲第一长度的陶瓷墙地砖辊道窑生产线,夹江县红阳陶瓷厂等采用川煤气化技术。

    20049月,夹江县被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联合命名为“中国西部瓷都”。

    2004年,四川新万兴瓷业公司等企业生产的陶瓷墙地砖先后出口科威特、沙特、委内瑞拉等国家。

    200411月,中国西部瓷都(夹江)第二届国际陶瓷节在夹江广场举行开幕式,中外企业2000多家6000多人参加了开幕式。

    200511月,四川新中源、四川建辉、四川米兰诺三家公司,经四川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四川省技术质量监督局评定,获“四川省名牌企业”称号。

    2007年,夹江4家中小企业进入全国陶瓷行业销售收入前30强。同年,夹江被列为四川省首批扩权强县试点县。

    nth="3" day="26" islunardate="False" isrocdate="False" w:st="on">2008326,西部瓷都夹江陶瓷协会成立,李学如当选协会首届会长。

    2009年,夹江被命名为四川省中小企业发展基地县。

    201011月,中国西部瓷都(夹江)第三届国际陶瓷节在夹江广场开幕。


 

     4、转型阶段  (2011年以后)

    伴随着国内市场的变化,夹江陶瓷发展原有的优势逐步丧失,面对国内其它产区的步步紧逼,夹江陶瓷的生存空间正在收窄,转型成为摆在当地政府部门和陶瓷企业家面前最为现实的问题。当地一些颇具实力的陶企开始另辟蹊径,走出一条多元化发展的路子,而政府部门亦在着手对陶瓷产业进行统一规划,推动陶瓷产业的提档升级。

    2011年,陶企新万兴投资的碳纤维预浸料生产线正式投产,开启了夹江打造百亿新材料产业集群的新篇章。由美惠陶瓷、威尼陶瓷分别投资峨眉山月、威尼酒店两家四星级酒店树立夹江陶瓷企业多元化发展的典范。

    2012年开始,新一届县委政府为推动传统陶瓷向现代陶瓷的转型,制定了《西部瓷都产业转型升级保障行动计划》,政府拿出5000万元作为启动发展基金,通过贷款贴息、补助和奖励等方式,鼓励企业抓技改、创品牌,转型升级。

    2012年,夹江县首家集生产、加工、设计、展示、销售、服务于一体专业陶瓷建材市场瓷都?万象城横空出世。

    2012年,夹江总投资12.2亿元的6个项目在县焉城镇新华村陶瓷物流中心项目现场隆重举行集中开工仪式。项目与陶瓷相关的有西部瓷都陶瓷物流中心和夹江广博居然家居购物中心,涵盖陶瓷物流、品牌展示、商城等。

    201211月,中国西部瓷都金秋陶瓷贸易大会暨承接成都产业转移投资招商说明会在夹江峨眉山月花园饭店举行,会上40多家陶瓷企业和来自川、渝、贵、云等多省份的70家经销商共签订85.8亿元陶瓷贸易销售协议。

    2013年,乐山市夹江高端陶瓷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开启了夹江陶瓷产品高端化的新征程,夹江陶瓷产业上档升级步伐加快。

    nth="11" day="29" islunardate="False" isrocdate="False" w:st="on">20131129,首届夹江陶瓷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暨西部瓷都夹江陶瓷协会换届大会在夹江隆重举行,选举出了新一任协会会长和理事会成员,并集思广益,共谋夹江陶瓷产业的转型升级、可持续发展大计。

 


关注陶瓷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