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夹江陶企转型升级正当时
夹江陶瓷产业曾因技术、资金等市场准入门槛低,使得陶瓷产业领域出现了良莠不齐的状况,低端产品在陶瓷产业总产值中占有相当比重。但是,在目前国家节能减排、房地产调控、能源涨价等因素的影响下,大部分耗能高、产出低的陶瓷企业已经逐步被排斥,不再能分享陶瓷产业这块蛋糕,即便是大型陶瓷企业的低端生产线目前也深受影响,甚至出现停产。这是一场洗牌,夹江及其周边产区的陶瓷企业既面临严峻考验,也遇到发展良机。
随着国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所提出的具体改革要求,国家对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特别是对中西部地区将会有政策性倾斜,为带动建筑陶瓷产业的发展创造机遇。
产业的转型发展已经是目前夹江陶瓷产业的共识,但是如何转?转向何处?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向。
第一,从泛夹江陶瓷产区的现状看,区域化发展会更明显。先是生产基地分散,除传统的夹江产区外,珙县、宜宾等地慢慢形成新的产业集群中心。以夹江为最大中心,向周边的小中心分散和辐射,形成更具集散效应的新兴陶瓷产区。从中小企业的角度看,成本问题必须要首先考虑,而物流运输、销售辐射范围、原材料集中供应等问题关乎企业效益。形成新的产业集群或企业抱团发展会带来更好的效益。
第二,要真正转型和升级,整个泛夹江陶瓷产业会往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等方向走。加快陶瓷行业升级转型的步伐、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工成本、提高陶瓷行业自动化水平已是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喷墨打印技术等电控化系统是智能化和自动化的很好体现。随着目前中国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和审美追求的提高,我认为电商等多渠道的商贸模式的探索和发展也是一个趋势,而数字化无疑满足了加强电商平台建设、开发线上消费者市场的需要。
第三,陶瓷企业必须要做好产品品质,在此基础上推出自身所特有的差异化、高附加值产品。此外,开放思想、创新商业模式、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以及营销创新,树立区域性品牌、打造西部陶瓷产业集群是泛夹江陶瓷企业在今后发展中值得重点关注的问题。
马建明 四川省远大瓷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多措并举,共同推动夹江红坯砖的发展
对夹江陶瓷产区发展经历有过深入了解的人都知道,最早一批夹江陶瓷企业都是以生产红坯砖为主的。夹江陶瓷产业依靠红坯砖得以迅速发展壮大,成为西部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这一切的荣誉和成绩都离不开夹江周围丰富的页岩资源(生产红坯砖的一种主要原材料)的支撑,但是由于市场上消费者对白坯砖的喜爱,致使红坯砖生产规模不断减少。现今夹江产区内只有几家红坯砖生产企业,一共只有十来条生产线,而以前最多的时候有一百多条。
其实,在八、九十年代,从意大利、西班牙进口的国外高档瓷砖产品都是红坯,消费者也愿意花高价钱购买使用,享受高档消费。到了二十一世纪,国内市场逐步转向白坯瓷砖,市场上也以“白”为竞争优势压制进口产品、打击竞争对手,从而让消费者逐步形成“瓷砖坯白才是高档产品”的观念和认知。
当前瓷砖市场是白坯瓷砖主导的时代,在建筑陶瓷市场和消费者的观念中,瓷砖的坯体越白越高档。但是随着白坯资源的不断减少,在保护生态环境、综合利用矿产资源政策要求下,瓷砖产品必须跳出“白坯”的禁锢,拓展原材料使用范围,充分利用来源广泛的红泥、页岩、劣质砂泥等,转而发展红坯、灰坯瓷砖产品。
加快红坯砖的研发和推广对于推进夹江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从产区的可持续发展来看,必须要考虑当地的资源为产业提供持续性的支持。
从2000年远大瓷业创建起,我们一直专注于红坯陶瓷砖的研发和生产,是中国西部古建青砖、红坯瓷砖的重要研发基地。回顾远大瓷业多年的发展历程,我觉得政企合力,加大产、学、研之间的合作,多措并举,夹江陶瓷的红坯砖这一领域还是很有作为的。
政府明确表示:要鼓励、支持企业充分利用当地的页岩资源,大力发展红坯砖。我认为这需要行业全方位的协作与配合,需要企业、政府和行业协会共同引导,从标准制订、政策宣导和市场营销方面进行广泛宣传。尤其是各企业的销售队伍,作为瓷砖文化的传播者,应从正面传播和宣导非白坯瓷砖产品。同时,企业要做好坯体层和表面装饰层的产品设计,逐步提升非白坯产品的档次,逐步转变消费者的白坯情结。
黄宇 四川省方正瓷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技改升级成必然趋势
方正瓷业的发展起步比较早,在1996年就开始投资建厂。一直到2005年以前,方正瓷业也和大多数夹江产区的陶瓷企业差不多,生产的都是比较普通的瓷砖产品。到2005年,生产设备老化、原料和能源耗损过大等问题摆在了面前。面对过高的生产成本和竞争激烈的市场,我们进行深思后,进行了第一次转型。要迎合市场需求,改变方正瓷业发展的路线,走出一条新的道路来,要做出方正特色的产品。为此我们决定做外墙砖产品。
在这之前,夹江产区没有做外墙砖的企业,方正瓷业是第一家。刚起步做外墙砖时,我们先到广东和福建考察、学习,后来从福建引进相关的设备和专业的技术人才。
第一次转型我们陆续建了5条新线,其中有2条是生产外墙砖的。
近两年,市场形势有了新的变化,房地产行业较以往萎缩,给以工程为主的外墙砖销售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此外,原材料价格上涨、窑炉等设备老化使得我们的生产成本提高。内外冲击下,方正瓷业的发展再次面临巨大困境。在痛定思痛后,我们发现必须要技改升级,由此进行了第二次转型升级。在去年10月份,我们把5条生产线全部拆掉重建,建成的新线均在
结合方正瓷业的发展历程,尤其是我们两次转型升级的经验,我认为企业要不断迎合市场发展需求,调整自身发展策略,这些转型和升级必然要通过技术改造和设备升级等硬件设施实现。通过技改升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做出有自己特色的产品和品牌。
旧线改新线对于夹江产区和企业而言既是企业一次新的蜕变,也是一次实力提升的表现,更是实施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步骤。
我认为,夹江陶瓷产区要整体进步,除政府引导外,企业家们要转变理念,紧跟市场发展步伐,适时作出相应调整。
刘梁奇 夹江瓷都万象城总经理
夹江需要一个专业陶瓷品牌集散地
作为西部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夹江居然没有一家像样的专业陶瓷卖场,这是很多到过夹江的行业人士的评价。夹江真的迫切需要一个专业的陶瓷品牌集散地,打造自己的陶瓷展销和商贸交易平台,但这个目标任重而道远。
仅从产区陶瓷企业和生产线的数量来看,夹江已经是国内大型陶瓷产区,但是从产区陶瓷建材市场的专业化程度、规模等方面来看,夹江产区明显落后于其它产区。据了解,目前其他各大产区都有专业的大型陶瓷建材市场,如佛山有华夏陶瓷城、中国陶瓷城、陶瓷总部基地等;淄博有财富陶瓷城、科技陶瓷城,晋江有天工陶瓷城;高安有瓷都国际。而夹江则完全处于空白状态,有的仅是小商铺扎堆聚集的小型建材市场。甚至有产区内业人士认为,夹江的产品之所以一直被视为低端低质的代名词,其主要原因就是缺乏集产品展示、销售为一体的高端陶瓷建材市场。
相比广东地区,夹江产区的老板在展销方面的理念较为落后,缺乏通过打造高端展厅、树立品牌效应的意识,也缺少互相之间思想的碰撞和交流。近年夹江产区贴牌商越来越多,这些陶瓷企业的老板很多是从经销商和职业经理人转变而来的。对于这部分老板来说,通过一个专业的陶瓷品牌集散地市场,让他们的产品得到有效展销显得非常重要。
应市场发展和夹江当地形势所需,瓷都万象城等大型陶瓷市场应运而生。瓷都万象城的发展规划初衷是为夹江陶瓷企业搭建一个良好的商贸和展销平台,促进夹江产区从只注重生产到重视销售渠道的建设。
瓷都万象城地处西部陶瓷生产、贸易最集中的夹江陶瓷工业开发区的中心地带,总投资3亿元,建筑面积
关注陶瓷信息网
12-27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