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湖北首家高档抛光砖生产陶企,拟于
陶瓷信息讯 首席 操儒冰 报道 湖北首家高档抛光砖生产企业--天冠陶瓷因经营不善、资金链断裂等原因宣告破产。日前,中国拍卖行业协会网络拍卖平台和宜昌国华商品拍卖有限公司官网发布公告,天冠陶瓷将于
曾经的“明星陶企”
天冠陶瓷位于湖北省当阳市,曾为湖北的“明星陶企”,因产出湖北首片高档抛光砖,填补了陶瓷产业转移之前“湖北无高档陶瓷生产”的空白而闻名。
公开资料显示,
彼时,当阳打造“三峡瓷都”的构想正处于酝酿之中,湖北及周边省份少有上规模的现代化陶企,而另一方面,湖北周边市场的高档抛光砖均来源于广东,货源少、价格高、需求旺盛。正是看到了这一商机,借助于当阳丰富的原材料资源及地理优势,天冠陶瓷迅速以价格优势打开了湖北及周边省市的市场。
据一位曾供职于天冠陶瓷的内部人士透露,天冠陶瓷首条生产线投产后,产品广受消费者信赖,一度销售火爆、供不应求,每年的盈利都能达到千万元以上。
2009年,天冠陶瓷全年生产各种型号抛光砖308万平方米,完成产值1.5亿元,实现利税1050万元,上缴税金230万元,连续三年保持了宜昌市单条陶瓷生产线上缴税金的最高纪录。
天冠陶瓷对当阳经济的贡献得到了湖北省各级政府的高度赞誉。
此外,2007年以来,天冠陶瓷连续三年被企业所在地--当阳坝陵办事处党委、行政授予“经济社会发展先进单位”称号,被当阳市委、市政府授予“先进单位”称号;2008年,被湖北省委、省政府评为“回归创业先进企业”。
事实上,除了创立天冠陶瓷,填补“湖北无高档抛光砖产品”的空白以及对当阳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外,天冠陶瓷董事长朱传文亦为当阳打造“三峡瓷都”的推动者之一,对当阳陶瓷产业的发展具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当地流传的一则故事是,早在2006年,曾作为湖北县域经济领先地位的当阳,自2000年以来经济一直缓慢增长,并开始明显落后于周边县市,振兴县域经济对于当阳而言迫在眉睫。时任当阳市委书记袁卫东在分析当阳与周边发达县、市相比落后的原因时指出,“当阳没有建成自己的优势产业,没有围绕优势产业建成项目群,发展空间捉襟见肘”。
2006年,袁卫东接到一封来信,并从中得到启发,写信人在信中提及“当阳可以发展陶瓷”。据传,写信人就是天冠陶瓷董事长朱传文。
而此时,恰逢 “东陶西进”、“南陶北上”的产业转移机遇,当阳立足本地丰厚资源优势,瞄准了陶瓷产业,一个大力发展陶瓷及配套产业的大规划呼之欲出。
近三年问题不断,破产原因或为经营不善
在企业发展步入鼎盛时期的2010年,天冠陶瓷新增三机一线的抛光生产线一条,生产线达到两条,产能得到了扩张。这一年,掌舵人朱传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雄心勃勃地表示,2013年之前,再上一条“仿古砖”生产线,为社会提供260个就业岗位,年产能将达1200万平方米,产值过5亿元、利税突破5000万元。
2010年2月,他还向公司员工郑重承诺:“员工平均工资位居当阳市企业前三位,每年的涨幅不低于8%,实行工龄工资激励,不拖欠员工工资。”
不过,他的承诺最终没能兑现。从2011年开始,天冠陶瓷因经营状况不佳接连在当地曝出停产、停窑,企业老板易主,公司更名等轰动性消息。
当阳一位要求匿名的知情人士称,将天冠陶瓷引入绝境的主要原因是董事长朱传文于2010年后在企业经营上的操作频繁出现错误,“天冠陶瓷作为朱传文独资的企业,破产肯定与他有着绝对的关系”。此外,二线的投产也加快了企业的破产速度。
该人士称,为筹建二线,天冠陶瓷曾通过多种渠道大量举借外债,债权人过多,加之此时湖北及周边省份的抛光砖企业大肆兴起,竞争加剧致使天冠陶瓷的市场销售受挫。
此后,天冠开始步入下坡路和进入漫长的还债期,生产线开开停停,各种坊间传闻不断。其中传言最多的是,企业老板易主、公司更名、生产线出租等消息。
早在2012年开年,当当阳陶企均已复工近一个月之时,天冠陶瓷的生产工人仍在焦急的等待开工通知。彼时,天冠陶瓷内部一位工作人员就曾向 透露,“湖北天冠陶瓷有限公司”将在不久后更名为全新的“当阳惠好陶瓷有限公司”,“因为换了老板,企业生产线也正在进行检修和改造,至于何时能够投产还要依具体情况而定。”
不过后来,在持续一段时间后,改造无功而返,被整改的生产线再次被闲置。近几年,类似的事情在天冠身上重复发生,但每次皆以失败告终,天冠陶瓷终未能走出发展困境。
“这三年来,天冠陶瓷的问题不断,破产的原因主要是老板的问题。”
“生产线都是近几年建的新线,不可能是生产问题。”前述要求匿名人士在分析天冠破产原因时认为,“主要是企业的经营和资金出现了问题。”
宜昌国华商品拍卖有限公司向陶瓷信息提供的资料显示,
关注陶瓷信息网
12-27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