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信息综合消息
当日上午10点,驻大口钦满族镇企业,吉林钦瓷文化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郭瑞峰一声“开窑”,随即由龙潭区区长张新宇连同郭瑞峰一起,将烧制近16个小时的气窑窑门打开。当62件烧制完成的瓷器展现在人们面前时,在场所有人都为这些瓷器光鲜亮丽的色彩忍不住惊呼。郭瑞峰更是欣喜得让员工赶紧开香槟庆祝。
这批瓷器是该企业烧制的第一批成品,这在吉林市地区也是首次。这批瓷器全部是瓷瓶,包括观音瓶、中华樽、梅瓶等10余种。由于采用的是河南钧瓷的烧制技术,经过窑变,最终成品的唐花釉各具特色。有的通体深红,有的周身青白间只留一抹红,有的色彩明暗渐变。
出窑后,可以清晰地听到瓷器开片发出的清脆声音,十分悦耳。瓷器底部印有“吉林钦瓷”字样。这是该企业今年上半年刚刚注册的商标。
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批瓷器所使用的原料为产自当地的球粘土。一般钧窑烧瓷成功率在30%左右,而此批瓷器全部完好无损,成功率达到100%。
今年40多岁的董师傅是企业负责手工制作陶瓷的工作人员。他来自河南虞城,从事陶瓷工艺多年。据他估计,这批瓷器一经推向市场,价值不菲,应该会有部分瓷器价格超过万元。
据初步探明,龙潭区境内球粘土储量约有5亿吨,储量巨大。而据河南理工大学、景德镇等多地多位专家反复论证,这些球粘土既可烧制工业陶瓷,又可烧制工艺陶瓷,具有相当高的商业价值。此前一段时间,这些球粘土一直作为原材料,被以“白菜价”卖到景德镇等国内多个陶瓷名城。近年来,龙潭区委、区政府充分关注球粘土的开采与开发,积极整合资源和规划布局,由常务副区长亲自带队,建设目前东北三省首个陶瓷产业园,并积极对外招商。
在地方政府的积极努力下,今年9月12日,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六届二次理事会在吉林市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名与会代表对吉林的球粘土以及部分陶瓷产品大为赞赏。而早在今年年初,由龙潭区政府出面,用本地球粘土,在河南烧制的一批钧瓷唐马,广受社会好评。
此次吉林钦瓷首窑的成功,让过去不值钱的球粘土化“坯”成“瓷”成为了现实,也为全区球粘土产业发展打响了“开门一炮”。
(来源:中国经济网)
关注陶瓷信息网
12-27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