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瓷信息驻河南 崔学锋
内黄,注定会因陶瓷而知名,因陶瓷而崛起。
2009年之前,内黄还只是华北平原上一个甚少有人知晓的平原农业县,短短五年光景,就一跃成为中原地区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与产品集散地,被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授予“中原陶瓷产业基地”称号。
内黄这个位于晋、冀、鲁、豫四省交界处的历史名城,用陶瓷书写了一个平原农业县突围跨越发展的传奇,造就了一个典型的“瓷都”建设样本,实现了一个新兴产业基地的强势崛起……
陶瓷,已成为内黄一张闪亮的名片。
内黄,已成为中原地区陶瓷业的一面旗帜。
一
历史上,内黄是个典型的传统农业县,农业为内黄带来了无数的辉煌和荣耀,但却始终未能让内黄摆脱“农业大县、工业小县、财政穷县”的困境。
穷则思变,建设工业强县成为内黄最振奋人心的抉择,恰逢沿海地区陶瓷业蓄势扩张、占领新的市场高地,陶瓷便成为内黄发展工业一个重要的选项,而正是这次选择,成就了内黄的陶瓷产业,也给内黄经济发展提供了绝地反击的重要支撑。
从2009年第一家陶瓷企业落地建设,陶瓷便在内黄以惊人的速度蓬勃生长,目前已建成50条生产线,年产能近2亿平方米。事实证明,内黄是陶瓷产业发展的天然福地,在发展陶瓷产业上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
200公里经济圈内,有20多个中等城市、200多个县级城市,人口1.5亿;500公里半径内有60多个大中等城市、500多个县级城市,人口5亿,这种优势无人可敌、无人可比。
正是这种优势,让内黄陶瓷产业似乎在一夜之间就迅速崛起,而陶瓷也给了内黄丰厚的回馈,每年拉动工业经济增长10个百分点以上,带动就业3万多人,新增宾馆酒店60多家……陶瓷产业已然成为推动内黄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陶瓷不仅带动了经济的空前繁荣,也让内黄发生了难以想象的变化,五年来,内黄楼变高了、路变宽了、汽车变多了、城市变靓了,更重要的是加速了观念的转变、思想的解放,这才是陶瓷带给内黄最大的财富!
二
近年来,当陶瓷产业如火如荼发展之时,内黄县的决策者们却异常清醒,郑重提出,要尽快完善产业体系,加快新产品研发,加快品牌建设,做好环境生态保护,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推动陶瓷产业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发展,打造“内黄陶瓷区域”品牌。
这一决策得到了当地企业的拥护和回应,并迅速付之行动。政府有坚定的信心和长远的战略眼光,企业有变革的勇气和创新的精神,内黄陶瓷产业能够实现“在转型中发展、在发展中升级”就不足为奇了。
五年来,内黄陶瓷产业优化升级的成绩是显著的,也是显而易见的。
在产品上,从开始的抛光砖、内墙砖,到如今的全抛釉、微晶石、大理石,以及日用餐具、艺术黑陶、卫生洁具;
在设备上,窑炉从最初的200多米到现在500多米的宽体窑,生产线设置由“五机一线”到“十机一线”,喷墨打印机成为企业标配;
在品牌上,更加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和品牌推介,请明星代言的有了,参加展会的积极性高了,品牌意识明显增强了。
优化升级,让内黄陶瓷产业变得更强大、更健康,更具有生命力和可持续性。
三
今年,陶瓷行业遭遇“寒冬”,市场持续萎靡不振,给陶瓷行业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内黄陶瓷产业发展虽然也经历了一些困难,但经过“寒冬”的洗礼,会变得更加健壮和耐寒,更加充满希望,更加具有竞争力!
在近期召开的陶瓷产业座谈会上,内黄县主要领导明确表示,“发展陶瓷产业的决心不变,支持陶瓷企业发展的决心不变”。这种决心不仅仅体现在口头上和文件上,更重要的是已经切切实实落在了实处。
河南唯一一家省级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在内黄挂牌开检,投资1亿元的污水处理厂和天然气调压站正在加紧建设,晋豫鲁铁路内黄陶瓷专用线即将进入实施阶段,集产品研发、展示交易、仓储物流、质量检测、管理服务为一体的中原陶瓷城已完成规划论证……
陶瓷,承载着内黄的梦想和希冀,昭示着内黄的发展与未来。
当前,内黄陶瓷产业已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踌躇满志,蓄势待发。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中原瓷都”必定会在行业的关注下不断壮大,内黄必将在陶瓷产业发展上取得更大的成就,引领中原陶瓷产业走向新的辉煌。
内黄,必将会成为中国陶瓷版图上一个最醒目耀眼的坐标。
关注陶瓷信息网
12-27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