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7-82532110

谈形势 论发展(三)

陶瓷信息网2019-01-10 01:33:52
      淄博新博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铎

淄博陶企产品快速提升,品牌化之路需时间沉淀

 

如果说在2007年以前淄博陶瓷在产品开发上离广东仍有一两年之差的话,那么现在淄博陶瓷的产品基本与广东同步了,甚至在部分釉面砖产品上已犹有过之。

其实淄博陶瓷产品的快速发展可谓是在内外驱动下而成的。淄博陶企在产能上没有规模优势,在产品设计、品牌建设上亦有所缺失,只能紧跟市场的脉搏,依托原材料的产业基础,被迫在产品上快速升级和创新。目前淄博陶企在产品转产、花色开发上快速灵活,以速度优势来弥补规模劣势。

近几年,淄博陶企的老板在提升产品品质、开发新产品上倾注了很大的精力,成效也是显著的。以前淄博陶瓷行业总是靠降价来抢市场、求生存,现在更多的则是在不降价、甚至加大成本的前提下提升产品品质来竞争。近两三年,经销商对“山东砖”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不再抵触,淄博的厂商甚至敢于亮出“山东砖”的品牌。

从市场和销售渠道上看,淄博陶瓷也取得了进步。现在淄博陶企以自主品牌自销的比重逐渐增加,过去企业“只管生产、依靠贴牌商销售”的产销分离状态有所改善。不少企业的产品已经成功销往全国各地,销售渠道也慢慢由依赖批发到建立直营店和专卖店转变。

淄博产区厂家与贴牌商、经销商“产销分离”由来已久,已经形成了利益共同体,他们共担风险,并不冲突。OEM的模式推动了淄博陶瓷发展和进步,未来这种现象肯定还会长久存在。

下一步,以淄博陶瓷为首的山东产区在立足产品品质的基础上,应注重树立和打造品牌,扭转经销商和消费者感觉“山东砖”不好的思维定势。淄博陶企品牌化的基础打好了,相信要取得成效只是时间沉淀的问题。

 

 

淄博金石科技集团董事长 王超

重视研磨成陶企经济效益提升点,应尝试二次研磨工艺

 

作为陶瓷砖生产的第一道环节,原料的研磨耗能巨大,在整个生产环节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同时对瓷砖的品质形成影响甚大。研磨环节的提升主要在于节约研磨时间、增加研磨产能、减少材料损耗。但中国80%的陶瓷企业老板对研磨球并不重视,在降低生产成本、节约能耗上一度走进误区。

选择优质的研磨介质材料——球石对于节约能耗、提高原材料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以一条value="250" hasspace="False" negative="False" numbertype="1" tcsc="0" w:st="on">250的建筑陶瓷生产线为例,若在原料研磨环节使用金石科技的微晶中铝球石,一年可以为陶企节省超过100万元的生产成本。由此可见,研磨过程中节能减排、创造经济效益的提升空间巨大,甚至已成为建筑陶瓷生产线上节省成本、增加效益的最大提升点。

事实上,全球80%的氧化铝球石产品来自淄博,高档釉料的研磨球亦基本产自淄博。但令人遗憾的是,淄博陶瓷产业并没有充分利用好优质的研磨介质产品,为企业、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金石科技的球石产品包括普通中铝球、微晶中高铝球、锆铝合球、高铝球四类,此外还能变废为宝,每年利用2万吨的矿物废弃原料,生产球石产品,真正助力陶企节能高效生产。公司今年申请了100多项研磨球方面的专利,以专业技术和优质产品“与世界同享,节能未来”。

中国的产业升级离不开工业产品的升级,中国制造行业应勇于和善于向欧洲、日本学习,从工艺上提升以推动产业发展。

无论是从节能高效的角度来说,还是站在企业角度创造经济效益而言,中国的建筑陶瓷企业应该实行二次研磨工艺。先经过间歇式球磨产生混浆,再经过连续式的精磨形成优质原料。综合计算,这种二次研磨工艺能缩短6个小时的研磨时间,综合节电30%,并提升原料的标准化和品质。

目前氧化铝球石行业缺乏严格的质量标准,各厂家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这对建筑陶瓷产品品质产生不利影响。为此,应呼吁规范的行业标准乃至国家标准尽快出台。

 

佛山科泰窑炉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亚喜

淄博陶瓷亟需环保再提升,产品上坚持差异化定位 

 

2008年,在北京奥运会召开的契机下,淄博陶瓷产业在环保上进行了大改造,对生产过程中的酚水、粉尘、烟气等均进行了严格整治,企业环保水平有了较大幅度提升。

2014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家新一轮环保高压态势的来临,淄博陶瓷企业在烟气脱硫等方面进行了治理,淄博空气质量明显有了提升。

但总体而言,淄博陶瓷在环保上还处于“初形”阶段,与广东陶瓷企业相比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

对于立志做百年企业的建筑陶瓷生产企业来说,一定要结合国外最先进技术,对环保进行改造。建筑陶瓷产业并非不可替代的产业,也非国家战略层面的行业,对企业来说,只有做好环保改造,走绿色低碳发展的道路,企业发展才能获得政府与社会的支持。

环保改造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到位,对淄博建筑陶瓷企业来说,一定要具备环保改造、绿色生产的思想与意识,并在环保改造上不断投入,将环保与产品提升到同等重要的高度。

在产品上,目前淄博周围省份陶瓷产区企业产能不断扩张,企业生产的单位成本不断降低,低价格成为这些产品在市场竞争中的最大优势。

而对淄博企业来说,由于历史原因窑炉生产线无法实现大产量。所以本地企业应该扬长避短,发挥自身生产线转产快的优点, 强化产品品质,提高新品研发与生产速度,在产品花色、配套上下功夫,以个性化产品立足市场,在生产成本不如周边产区的情况下,以差异化的市场和提升产品附加值的手段来赢得生存。

 

淄博金亿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  孙兆波

淄博建筑陶瓷发展愈发良性,未来必能实现品牌化

 

淄博陶瓷的产品品质、档次已大幅提升,在瓷片的工艺、花色方面甚至比广东还要超前,现在必须要从品牌、产品体系、质量和花色研发等方面全面进步。

事实上,淄博陶企也正在积极做与品牌化发展相匹配的基础工作,如以前淄博陶瓷的展厅大多是value="200" hasspace="False" negative="False" numbertype="1" tcsc="0" w:st="on">200m2左右,现在很多都是value="3000" hasspace="False" negative="False" numbertype="1" tcsc="0" w:st="on">3000m2,甚至1万多m2,企业更注重品牌形象展示和品牌推广,而且这种品牌意识的觉醒和变革速度非常之快。

过去淄博陶瓷为什么难以做品牌,个人认为主要原因是企业的产品结构过于单一,很难支撑做品牌所必须具备的产品要求。但这几年淄博陶企的品类更加齐全,市场上的热门及潮流产品应有尽有,逐渐能够满足品牌发展的要求。

虽然淄博陶瓷产品已经没有问题,并达到了较高的制造水平,但企业在品牌形象推广方面还需加倍努力。令人欣慰的是,在周边产区价格战的“围剿”和冲击下,淄博陶瓷并没有随波逐流,而是从产品工艺、花色研发、品牌形象推广等方面,积极应对和规避恶性竞争。

现如今贴牌商和贴牌模式在淄博仍然大量存在,但这几年陶企也开始更加重视自主品牌的打造,二者的比重开始逐步合理化。其实淄博陶瓷的提升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也离不开贴牌商的贡献,贴牌商前卫的思想理念,以及先进的花色研发技术,也正是淄博生产厂家需要认真学习和借鉴的。

现在的淄博陶瓷与十年前的淄博陶瓷相比,在生产线规模、产品品质、产品档次等方面不可同日而语,朝着更良性的方向迈进。

无论市场环境如何变化,我相信消费者始终青睐高性价比产品,而淄博陶瓷从产品质量、花色、价格等方面综合来看,无疑具有绝对优势。在所有淄博企业的共同努力以及产区各方条件逐步成熟的未来,这种优势将更加明显。所以,我相信在全体淄博陶瓷人的努力下,未来的淄博陶瓷一定可以实现品牌化发展。

 

淄博陶谷陶瓷釉料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文旭

色釉料优势独特,淄博厚抛釉或引领地砖产品升级

 

经过多年的发展,淄博陶瓷产区已形成良好的产业基础。相比广东佛山,淄博在原材料供应、燃料、人工上具有一定优势,尤其得益于淄博的陶瓷熔块和色釉料产业发达。近年,淄博的陶瓷企业在选择原材料时重视质量多于价格,淄博陶企引进新产品的速度很快,品质提升显著。

前几年,淄博的熔块厂家和色釉料企业扩张太快,受到市场行情影响,这两年企业的效益下降。随着微晶石产品的产销萧条,今年与之相关的微晶熔块和釉料出现萎缩。另一方面,在制釉行业的助推下,淄博的全抛釉及升级产品更新换代很快,花色品种不断推陈出新,质量提升有目共睹。继全抛釉之后,超平釉、厚抛釉、金刚釉等釉面砖方面的升级产品在淄博快速推出。

全抛釉已沦为大众化产品的背景情况下,上游制釉技术的突破与革新对于陶企的创新至关重要。釉料企业以优化瓷砖产品物理性能和提升装饰效果为导向,并取得一定突破,厚抛釉顺势而生。事实上,

厚抛釉产品早在行业中出现,但真正流行是在今年。这类产品在普通全抛釉产品的基础上,装饰效果和物理性能均实现了升级。

从目前市场的热度来看,厚抛釉产品相对其他品类的瓷砖销售情况较好。站在市场需求和动力角度来说,淄博产区在釉面砖产品方面已形成优势。我个人认为,厚抛釉等升级产品将会成为淄博乃至北方产区地砖产品的推动力。

从淄博陶瓷产区的现状来看,无论是陶瓷企业还是制釉企业,定位并不适宜过于高端。相对而言,淄博产区尚缺乏培育陶瓷行业高端企业和高端品牌的土壤。因此,淄博的企业仍须脚踏实地把产品品质做好,一步一步树立品牌。

关注陶瓷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