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佛山市天然气站。摄影/刘韬
天然气代替燃煤,具有缓解能源紧缺、降低煤炭使用比例,减少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中国天然气分为国内气和国外气,国内气的主产区有新疆、四川、内蒙、陕西,其他的产区产量较低。国外来的气分为管道气和液化天然气,管道气主要是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以及东南亚的缅甸,液化天然气主要来自于印尼、巴布亚新几内亚、菲律宾、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国家。按全国范围来看,2020年中国煤改气有可能新增650亿立方米左右,但目前的应用不如预期,主要原因包括燃气的成本高出煤价60%以上、部分地方相应的鼓励政策不到位等。
【广东产区】
佛山在2014年5月出台的《佛山市陶瓷行业大气污染深化治理实施方案》规定,9月30日前,佛山所有陶瓷企业须完成烟气治理工作,确保全面达到排放限值的国家标准。而“煤改气”的最终要求是,全面达到国家强制《陶瓷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4-2010)的指标要求。据 了解,佛山此次治理行动被称为“史上最严”,然而佛山大部分企业难以达到这一标准,由于国标过于严苛,没有考虑到行业的实际情况和环保标准,在离“大限”之日只剩最后几天,部分陶企选择自行停产。
清远早在2012年10月发布了《推进陶瓷企业“煤改气”工作实施方案》,但清远陶瓷企业没有一家使用天然气作为能源,具体原因是使用天然气会导致成本上升,致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局面。另外价格过高、供给不稳定也是导致清远陶企不愿使用天然气的原因。直到2015年,清远市环境保护局发布了《清远市2015年度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目标及任务分解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要求年底前陶企完成煤改气。
肇庆的煤改气,始于2014年。根据当年肇庆市下发的《肇庆市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治理工作细化实施方案》(方案)提出的要求称,在2014年9月底前,鼎湖区、高要市所有建筑陶瓷企业按环保等要求完成升级改造并通过验收。年底前,范围推广至全市所有建筑陶瓷企业。《方案》要求,企业全部生产线使用天然气,或者按照要求进行综合治理升级改在后达标,颗粒物、二氧化硫的排放浓度限值须达到国家标准。考虑到使用天然气所带来的成本压力,陶企与政府进行多次沟通,同意改造一条生产线,默许企业不拆除煤气管道。
【山东产区】
根据2016年9月19日淄博公布的《淄博市建筑陶瓷行业精准转调工作方案》显示,除了退城入园的陶瓷企业之外,就地升级的企业必须使用天然气来取代“煤制气”生产。
同年11月10日,淄川区区委颁布《淄川区建筑陶瓷产业精准转调实施方案(2016—2017)》,其中关于建筑陶瓷行业燃料规定显示:淄博建筑陶瓷创新示范园内采用集中煤制气;园区外使用天然气,根据不完全统计,淄博就地升级的陶瓷企业数量约有40余家。由于天然气的改造验收影响,2017年开年后除张店区获批就地升级的部分生产线点火开工外,淄川区所有陶企均处于等待政府环保验收阶段。
临沂市政府根据发布的《山东省2013-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规划二期行动计划(2016-2017年)》,对达不到环境管理要求的项目分别采取限产整治、停产整治、停止建设等措施,要求一批高污染企业的生产线,在2017年底前完成搬迁关停。据了解,2017年,临沂将有26家陶瓷企业的生产线和主要设备面临关停搬迁。
【江西产区】
江西高安市是全国著名的建筑陶瓷生产基地之一。陶瓷业在给高安市带来数百亿年产值的同时,也给高安市带来了浮尘、废气等污染问题。高安市计划逐步将陶瓷烧造使用的水煤气全部改为天然气,并要求2015年底前,现有以燃煤、燃油为主的陶瓷配套企业必须改用天然气,以减少污染排放。
然而落实情况却不尽人意,由于高安产区面对的是三四线市场,量虽大但是利润薄,即使按照原来天然气的价格,每片砖成本也起码高出0.5-0.6元,而这几乎是高安陶瓷目前的大部分利润,如果强迫高安陶瓷企业使用天然气,那必将耗费高安当地大量财力、物力、人力才好不容易培育的产业形成毁灭性的打击。截止目前,高安陶瓷产区还没有进行煤改气,具体情况还需进一步了解。
【福建产区】
建筑陶瓷行业是晋江一大特色产业,曾在晋江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长期以来,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煤气发生炉,存在高耗能、高污染的问题,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2010年底,晋江市委、市政府决定:3年内,晋江市所有建筑陶瓷企业要分批次限期淘汰煤气发生炉,实现天然气替代,对逾期未完成签约和能源替代工作、环保措施落实不到位的企业,坚决给予断电、吊销相关行政许可及营业执照乃至停产、停业处罚。据知情人透露,晋江至此被迫关停了三分之一的生产线。由于天然气使用后,陶企成本大幅提高,政府决定给予适当的补贴以及对天然气价格作出相应的调整。
闽清是福建省最大的电瓷出口基地,也是全国釉面砖重要生产基地之一,但陶瓷生产过程中的污染也给当地造成很大困扰。闽清县专门成立转型升级领导小组,制定《工业大气污染整治规划》和《建筑陶瓷业污染综合整治》。高峰时期,闽清的建筑陶瓷企业曾达到252家,经过不断整治、关停、转产,目前只剩下42家。为推动企业“煤改气”进程,闽清县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补贴政策,按照全县企业“煤改气”后的用气量计算,闽清县政府每年用于建筑陶瓷企业的燃气补贴资金将达4000万-5000万元。
【四川产区】
2017年2月,夹江县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陶瓷企业停止使用煤气发生炉的通告》,夹江县域内陶瓷企业按步骤停止使用煤气发生炉,将于2017年6月30日前完成煤气发生炉关停工作。《通告》发布之后,由于有部分企业无视禁令仍然坚持使用煤气发生炉进行生产,夹江政府在4月12日左右强制关停了10家煤制气生产企业。据不完全统计,截至5月,四川夹江停产的生产线已经超过了50%。这一轮“煤改气”,一方面是政府环保政策的强制要求,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天然气与煤炭间巨大的经济利益鸿沟已显著缩小。现如今天然气的供应已经可以满足所有企业的需求。也正是如此,才坚定了夹江政府大力推进产区企业“煤改气”的决心。
丹棱县现有的180多家工业企业,年工业耗能约98万吨标煤,其中20家陶瓷建材企业年耗煤约37.5万吨标煤。因此,无论是环保还是节能,“煤改气”都势在必行。丹棱县政府在今年4月13日也启动了“煤改气”工作。为此,县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并专门成立了“煤改气”工作推进组,每周协调推动。据了解,丹棱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境内天然气资源丰富,已开发出天然气深井,目前县内日供气能力已达到30多万立方米。燃气充足,丹棱“煤改气”胜券在握。而根据管线建设和全县工业企业情况,并要求在2019年全县所有工业企业全面完成“煤改气”。
【山西产区】
山西阳城县在出台的2015年全县环保安排意见中提出,继续加强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加快治理陶瓷工业园区燃煤污染,力争年底完成14家企业的“煤改气”清洁能源替代工作。这是阳城县第二次将陶企的“煤改气”列入环保治理的重点。据了解,2014年,晋城曾制定《大气污染防治重点目标任务项目》,其中明确阳城建筑陶瓷园区为“煤改气”范围,涉及园区16家企业的26条生产线,并规定必须在2015年年底前完成。
但到2015年,仍只有少数企业接入煤层气,据知情人士透露,阳城县建筑陶瓷企业“煤改气”,主要原因是气源不足,事实上,除了气源问题,使用煤层气导致生产成本压力大,也是阻碍“煤改气”的重要因素。截止2017年2月,阳城安阳建瓷工业园区15家陶企已有11家在年前完成了“煤改气”任务,剩余4家技术改造任务将在近期完成。
怀仁县有“北方日用瓷都”之称,产能达18亿件,是全县的支柱产业之一。据了解,为进一步改善全县环境质量、防范环境风险,消除污染隐患,落实全省“铁腕治污行动”精神,2017年该县下发了《怀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全县陶瓷企业改用天然气的通知》,要求全县陶瓷企业在5月底前完成“煤改气”。截至6月初,全县有31家陶瓷企业涉及采用煤气发生炉的已全部停止使用,并完成“煤改气”改造,将原来的煤气发生炉改成了使用天然气做燃料,至此,全县45家陶瓷企业全部实现了清洁生产。
【辽宁产区】
事实上,早在2014年,沈阳市就开始在整治环保问题,并不断推动法库陶瓷企业的煤改气工作。2015年6月9日,沈阳市环保局就下发《关于通报落实环保部东北督查中心有关要求的工作安排》的文件,文件要求法库县按计划推进陶瓷企业的煤改气工作。而这些年来,法库煤改气的推广始终进展缓慢,主要在于使用清洁煤制气的成本大大高于使用传统自制水煤气的成本,而在市场环境艰难的情况下,大部分企业无力接受。
此后,环保部将当地42家陶瓷生产企业挂牌督办,并约谈沈阳市政府主要负责人要求其对辖区内被挂牌督办的企业进行全面排查和综合整治,逾期未完成整改,环保部将实施区域限批。
【河北产区】
2017年4月初,环保部到河北高邑督查时发现,当地陶瓷企业存在污染物超标排放、环保设施运转不正常等诸多问题,随即高邑、赞皇等地陶瓷企业全部被叫停整改。5月23日,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石家庄市建筑陶瓷行业统一推行“煤改气”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从5月23日起不再审批新建煤气发生炉生产,在9月30日之前,高邑、赞皇、行唐三县34家陶企必须完成天然气改造,这无疑是对当地政府和陶瓷企业下达的最后通牒。
巨大的资金投入,成为陶瓷企业沉重的负担,也让很多老板深感“心有余而力不足”目前高邑仅有2家陶瓷企业完成改造恢复了生产,大多陶瓷企业仍在改造过程中。按照高邑县提出的“保产业,不保落后企业”的原则,或许会有一些规模实力弱得陶瓷企业难以顺利完成改造并通过验收,最终被淘汰出局。
【河南产区】
环境保护部2017年第一季度专项督查发现,安阳市大气污染问题突出,究其原因,落实措施监管不到位,各陶瓷企业并未做到减产减排;由于河南内黄、鹤壁陶瓷产区所生产的瓷砖附加值较低,如果进行煤改气的话,对陶企来说无异于灭顶之灾;再由于河南地区天然气管道铺设不完善,很多企业无法用上天然气。据了解,河南内黄、鹤壁等多个产区也都提出要实施“煤改气”,并制定了实施方案和时间表,具体何时出台尚不得而知。据知情人透露,当地陶瓷企业“煤改气”10月份或是最后期限。
据 了解,2014年,俄罗斯GAZPROM公司(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已与中国签署了天然气供应协议。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负责人阿列克谢·米勒称,合同总价为4000亿美元,期限30年,每年对华供气380亿立方米是公司的最大协议。据悉,渥太华大学国际关系教授助理张永靖(音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实际天然气供应可能在2018年后开始,但天然气管道网络基础设施可能为GDP增长立即注入经济动力。”有了长期稳定供气的保障,未来我国天然气需求量将进一步增加。工业用途天然气预计到2025年将比当前大约600亿立方米的用量翻一番,中俄380亿立方米/年的进口量,将有效缓解我国天然气供需缺口,实现绿色化发展。(陶瓷信息 刘韬)
关注陶瓷信息网
12-27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