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江地处内陆地区,建筑陶瓷原材料资源相对不足,行业专业产品研发、生产、营销人才相对缺乏,行业最新技术、信息的传达需要一定的时间,本地企业家走出去的时间与机会都相对较少,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相对较弱,这些因素使得夹江产区在瓷砖产业技术升级较慢,产品创新乏善可陈,甚至创新方向都几乎迷失。
中国建筑陶瓷产业经历30余年产业化大发展,产能规模已经达到了顶峰,产品同质化日益严重,缺乏品牌的企业间竞争往往以价格战为主,尤其对夹江陶瓷企业来说,大部分企业都在行业内苦苦挣扎,加之2015年宏观经济不景气,终端消费相对低迷,没有核心优势产品的企业几乎都在求生存,甚至看不到方向。
虽然近年来夹江陶瓷的发展面临着淄博、高安、法库等产区的强势夹击,西南、西北等以往传统强势市场优势也有所减弱,夹江产区在新产品的开发上,也确实存在不足,除了硬件不足之外,大部分企业不敢承担创新,产品市场未知的风险也是创新不足的原因。但这并不影响本产区一批创新能力强的企业不断涌现。
跳出瓷砖领域,放眼建材市场
近年来,新万兴公司生产的碳纤维陶瓷地暖砖跳出了传统建筑陶瓷的范畴,是瓷砖功能性方向的发展与延伸。该产品可应用于冬季气温低于10度的区域,除了岭南地区及海南,国内几乎所有区域都能使用该产品。
“新万兴新型复合材料对夹江陶瓷企业来说是一种全新的革命。”新万兴陶瓷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梁奇表示,一直以来夹江陶瓷都以西部为主要销售市场。由于历史原因,瓷砖产品难以大规模地销往全国,甚至近年来淄博、高安陶瓷产品不断进入夹江陶瓷原本强势的市场。这使得夹江陶瓷的市场份额不但没有扩大,反而有所缩小。而新万兴新型复合材料——碳纤维陶瓷地暖砖的成功推出,则彻底打破了本产区的这一尴尬局面,产品不但在国内市场销售形势良好,还成功出口到多个国家和地区。
刘梁奇表示,新万兴公司也并没有把地暖砖定位为建筑陶瓷,而是跳出瓷砖领域的范畴,定位为新型建材。在产品研发、品牌推广、渠道建设等方面都需要建立全新的体系,这也将为夹江陶瓷寻求突破提供良好参考。
在知识产权的保护上,新万兴的地暖砖为了规避瓷砖行业抄袭模仿之风的困扰,对产品及技术、外观都注册了专利,只有保护好原创的权益,才能推动全行业创新的积极性,这也将对夹江建筑陶瓷行业带来引领作用。
个性化创新将成夹江陶瓷重要出路
夹江陶瓷总体创新能力不足,大部分企业主要是跟着广东瓷砖的流行趋势来进行研发与生产工作。但值得强调的是,在一些量小的个性化产品上,以夹江明珠陶瓷为代表的企业仍存在亮点。
明珠陶瓷在负离子等功能性瓷砖、个性化与差异化仿古砖等领域的创新成果在整个夹江产区内是有目共睹的,对于这些成果,该公司还积极申请了发明专利、新型专利、外观专利等产权保护。
个性化与差异化瓷砖产品市场空间较小,企业生产规模不用太大,对企业而言门槛较低,且厂家与经销商在市场上有绝对话语权,利润可得到充分保证,但要做好该产品需要对市场需求进行全方位考察。当前虽然夹江产区面临严峻的产销压力,但该类型产品却基本保持了产销平稳的局面。
“虽然具体某一个款式的小众化产品的市场空闲很有限,但未来小众化与个性化这一品类的市场份额通过对市场不断地引导一定会逐渐提升。”四川省明珠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洪容认为,夹江陶瓷大部分企业都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如果还重复大企业的大产量道路是不具备这种条件的,未来在个性化领域发力或许会成为破局的方向。
当前中国陶瓷行业对博洛尼亚展的热衷程度越来越高,中国瓷砖流行趋势与意大利越来越接近,这为中国陶瓷企业研发个性化产品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许多企业花费精力研发出来的个性化产品即使难以实现大量销售,也能提升瓷砖生产企业与经销商的高度,吸引眼球,彰显企业实力,从而带动其他个性化产品的销售。”胡洪容认为,个性化产品必须完善品种,为消费者提供多种选择,部分优秀产品即使不能直接撬动销售,也将为销售带来推动作用。因此作为在规模化与原材料等领域优势不足的产区而言,个性化可以成为夹江企业的发展方向之一。
“当前的市场环境,跟随已经难以获得市场认可。”盛世东方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陆文杰认为,当前的市场环境,即使是跟随国内瓷砖生产最强势的地区——广东,也难以获得提升,毕竟产品同质化已经到了白热化的地步。夹江陶瓷要想提升,必须定义高标准,而不是继续充当低档产品的“代名词”。学习意大利、西班牙的匠人精神,不仅做好产品,还要做好配套、服务、企业管理。企业实现自主创新应当将目光放得更长远,坚持走自己的道路,企业应当建立完备的人才体系,这才是产品创新的根本。
立足原材料本土化是产品创新的根本
夹江陶瓷产区红页岩储量巨大、品质较高,夹江红页岩曾经被拿到意大利进行性能检测,检测结果显示该原材料与意大利使用的原材料品质相当,甚至部分指标要优于意大利的原材料,这充分说明夹江的红页岩品质非常之高。
据了解,夹江陶瓷的起步也是依靠对该资源的充分利用,但是在广东佛山白坯产品多年的强势影响下,即使是优质的红页岩资源也没有得到合理利用,这使得市场对红坯瓷砖的负面印象逐渐形成。与此同时,夹江陶瓷在以红页岩生产红坯瓷砖的时候,由于技术、设备、人才、资金条件不足,红坯产品确实鲜有出现在高端市场中,这更加剧了“红坯是低端产品”、“夹江红坯瓷砖是低端产品”的误解。
时至今日,夹江陶瓷已经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基础,不管生产设备、技术工艺、人才建设等领域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可以说夹江陶瓷认真思考原材料本土化的时候已经来临。
据西部瓷都夹江陶瓷协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刘荒介绍,一家或几家企业推广红坯瓷砖影响力极为有限。夹江县政府将积极强化与专业大专院校的合作,继续优化红坯瓷砖的产品效果,以高端产品研发的姿态,将红页岩往最适合瓷砖运用的方向发展,帮扶企业设计最有效的生产方案并提供相关技术,再组织企业进行生产,使红页岩运用的最优技术实现产业化生产与经营,避免红坯瓷砖再走低端发展的路线。
夹江县委县政府与夹江陶瓷协会目前也在致力于提升红坯品质,扭转大众对红坯的错误认识。未来随着用于白坯生产的原材料枯竭,红坯异军突起被大规模运用将会是大势所趋。但作为传统红页岩储量丰富的产区,不可能真的等到这一天才开始对红坯瓷砖的研究工作,但可以肯定的是,未来红坯瓷砖一定会逐渐成为主流产品。
“原材料本土化是各产业取得产区发展的关键所在。”刘荒认为,夹江坚持红坯瓷砖的战略坚定不移,随着夹江建筑陶瓷产业发展技术条件的不断提升,在这一战略之下,夹江陶瓷发展之路也必将越走越宽。
关注陶瓷信息网
12-27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