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陶瓷信息首席 操儒冰
期待已久和万众瞩目的夹江首届陶博会终于如期开幕,夹江陶瓷迎来崭新的第一天,此时此刻“做大做强”西部瓷都的梦想绽放新的光彩,开启新的篇章。
去年以来,夹江陶瓷转型升级深入推进,各项工作有序进行,收效显著。一些沉疴旧病在大刀阔斧的改革与升级中,逐一“处理”,一批落后产能和污染大户被逐个淘汰,整个夹江陶瓷气象焕然一新。
一
梦想开始计时,希望重新燃烧。梳理这一年来的发展脉络不难发现,夹江陶瓷发展战略已发生重大调整:政企合力、方向一致、动力强劲,正由一个“弱生产、弱营销”的传统建筑陶瓷产区,向“强研发、强展示、强品牌”的全新产区突围奋进。
现在,夹江陶瓷以崭新的面貌、最佳的状态重新出发,站在自己的舞台上,全力向中国乃至全球展示风采魅力,打造夹江陶瓷产业发展新名片。
从种种迹象中看到,夹江陶瓷的发展蓝图愈加清晰:高端专业陶瓷商贸平台的出现及功能的发挥,让夹江陶瓷的品牌形象得以升华,展示更为集中便利;各种论坛的召开,引进产业发展新思潮,破解产区发展难题,夹江以更加包容、开放的心态与外界展开学习和交流;电子商务等全新商业模式由遥想变成试水,夹江成功迈出拓展销售渠道的第一步;与此同时,加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和行业自律,大力发展绿色建材等被提升到空前高度,夹江陶瓷产业发展环境更加良性和优越……
利好消息的叠加,夹江陶瓷打响区域品牌的条件更加成熟。一个成功只属于拼搏者与创变者的时代来临,是时候鼓足干劲,借机崛起,求大图强。
可喜的是,时势造就之下,夹江已涌现一批如新万兴陶瓷、明珠陶瓷、远大瓷业、盛世东方陶瓷等在产品创新与模式创新方面饶有成就的优秀陶企。事实充分证明,在同样的发展环境下,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的陶企发展往往更良性、市场更广、走得更远。
二
当然,我们也要正视夹江陶瓷发展面临的问题和不足,重新审视产区“通病”。
盲目跟风、恶性竞争,以及优秀人才的匮乏或在较长时间内成为限制夹江陶瓷更好发展的桎梏。
夹江一家知名陶企销售总经理说起当前的人才现状直言不讳:“公司销售团队高中以上学历的仅占20%,绝大部分缺乏系统的营销理论和服务意识,这样的团队结构,让夹江陶瓷只能停留于销售层面,难以上升到品牌和营销高度。”
这位销售总经理坦陈,除了招“能人”难,留人更难,即便是招聘到优秀的人才,在夹江产区也很容易遭受排挤和边缘化。
销售如此,生产亦然。人才的严重匮乏,让夹江这个西部最大的陶瓷产区长期处于思想和理念的落后状态。
在传统“三山一海夹两江”的建筑陶瓷产业版图中,夹江很容易被拿出与佛山、淄博、晋江等产区对比。说起夹江的相对落后,夹江的企业老板们都认为主要原因是“夹江的产业优势不及这些地区”。
但这仅是其一,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些产区的企业掌舵者更加专注与敬业。淄博陶瓷这些年发展突飞猛进,背后有一批兢兢业业,全身心投入企业经营的企业老板——他们以厂为家,每天凌晨四点扎入生产车间,监管生产和品质。
夹江陶瓷圈内即有本土人士坦承,夹江陶瓷老板的敬业精神远不及佛山、淄博。更有夹江某企业销售经理吐槽:“入职公司十几年,老板从没去过终端一线。”一些供应商也说:“不愿和夹江企业合作,诚信度太低。”
业广惟勤、诚信立本。这是夹江陶瓷需要重新审视和重视的话题。
关注陶瓷信息网
12-27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