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红坯生产所需的页岩资源。
夹江建筑陶瓷产业的成功转型,是一项系统且复杂的工程,在面临产区发展优势逐步减少的当下,因地制宜地创造优势,形成独具一格的产区特色是较好的发展方向之一。
利用区域内储量丰富的页岩资源,大力发展红坯砖,减轻生产成本压力,被夹江产区呼吁多年,当前在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与国内白坯原料日渐枯竭的深刻影响下,夹江多家陶企负责人向 表示:夹江已有陶企在开发利用红坯资源,未来实现原料本土化大有可能。”
红坯也高档
据业内资深人士介绍,红坯原料曾在中国建筑陶瓷生产过程中被广泛使用。上世纪,佛山产区的彩釉地砖、外墙砖以及部分釉面砖均为红坯,后来由于生产厂家过多,产品同质化严重,部分厂家为求差异化改产白坯,并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宣称“红坯品质不及白坯”,这在市场上产生较大影响,造成红坯砖滞销,迫使大部分厂家转产白坯。
在世界建筑陶瓷强国——西班牙和意大利,大多数陶企都是利用本地的红土资源生产釉面砖。如今世界著名的红坯陶瓷品牌基本上都为西班牙和意大利两国企业所拥有,并且其价格数倍于国产货。南美的巴西、墨西哥,亚洲的泰国等,其施釉陶瓷墙地砖很多亦采用红坯原料。
中国建筑材料集团公司总工程师同继锋曾表示,“白坯高档、红坯低挡”是一个严重的导向性错误,误导了陶瓷砖行业的发展,值得行业反思。
四川远大瓷业自建厂以来就一直专注于红坯陶瓷砖的研发和生产,是中国西部古建青砖、红坯瓷砖的重要研发基地。回顾多年红坯的研发历程,远大瓷业总经理马建明表示,红坯砖在强度、硬度上不输白坯砖,但是在包装宣传推广上的力度要远远小于白坯砖,这是夹江红坯砖不被终端认可的主要原因。
而国外消费者并不以坯体的颜色作为判断陶瓷产品好坏的依据。据了解,四川省远大瓷业有限公司的红坯产品曾出口到中东、东南亚等地区,其销售价格比国内高出一筹。
马建明向陶瓷信息介绍,意大利某陶瓷企业曾对夹江本地页岩资源的品位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夹江本地的页岩原料在某些参数上优于意大利本地的原材料。而在中国西部瓷都(夹江)第三届国际陶瓷展期间,意大利埃蒙斯企业展出了用夹江本地页岩生产的釉面砖,该产品的品质与档次得到了与会行业协会领导、专家和经销商的一致好评。
“夹江一些企业生产的红坯砖在产品品质方面与白坯砖确实存在一定差距。这种差距如果引进西班牙、意大利的生产技术完全可以克服。”马建明说,但无奈市场上销量、价格都上不来,企业家们不敢贸然大笔投入。
拥有金山,却无法好好利用
过去的十多年里,夹江陶瓷生产所需的优质白坯原料都是从广东、湖南等地引进,这极大地增加了夹江陶企的生产成本。而另一方面,夹江及周边拥有极其丰富的生产红坯体砖所需的页岩资源,但却没有用武之地。
“这是拥有金山,却无法好好利用。”马建明感慨地告诉 ,夹江最早一批陶企都是以生产红坯砖为主。高峰时期,夹江红坯砖生产线多达100余条。
但后来一些忽视产品质量的中低档厂家做乱了红坯砖市场,让消费者误认为“红坯体砖就等于劣质砖”, 致使红坯砖的生产规模不断减少,现今夹江产区内仅有寥寥几家红坯砖生产企业。
在众多夹江陶企决策者看来,优质原材料的匮乏使夹江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并导致市场销售半径逐步萎缩。
“现在夹江周边的原料品位、质量越来越差,价位却越卖越高,两百公里范围内已基本找不到优质原料。”夹江一位知名陶企负责人向 抱怨道,一些原料在广东卖几十元一吨,拉到夹江却飙升到四五百,“这样的成本悬殊,拿什么去和别人竞争?”
正因为生产成本居高不下,山东、江西等产区的部分产品甚至能够突破物流屏障,卖到夹江家门口。“除去物流成本,仍比夹江更具价格竞争力”。
西部瓷都夹江陶瓷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刘荒表示,加快红坯砖的研发和推广对于推进夹江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夹江境内蕴藏着丰富、优质的红坯生产所需的页岩资源,努力探索及开发利用红坯资源将是夹江陶瓷解决生产成本问题的较好出路。
“近些年,我们协会协同夹江政府一直在倡导、鼓励及推动企业使用红坯。”刘荒告诉 ,这几年夹江县领导曾带队到西班牙、意大利考察红坯;与此同时,还与景德镇陶瓷学院、西北工业大学、咸阳陶瓷研究院等知名高校、研究所合作,进行红坯生产技术的研发,一旦取得成功,将首先经试点使用后再大规模推广。
使用企业增多
事实上,夹江政府有关“陶瓷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些文件中也多次提及“大力发展陶瓷红坯”,对发展红坯的陶瓷企业提供极大的鼓励与支持,包括企业土地价格优惠、财政税收返点、贷款优惠、创新支持、劳动力培训支持、配套生活支持等多项优惠扶持政策。
夹江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朱璋介绍,目前夹江县已出台了《关于促进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政策意见》,鼓励陶瓷企业原料本土化,对使用本土页岩,新建高端红坯陶瓷生产线的企业给予奖励扶持。
朱璋表示,解决原材料本土化问题,单靠个别企业的努力、尝试是不够的,要通过政府加强引导支持,有效组织企业与科研院所展开深度合作,加快页岩资源的深度研究,开发出系列特色红坯陶瓷产品,实现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组织红坯陶瓷产品集中宣传推介,引导市场消费观念,形成独树一帜的夹江陶瓷特色。
据悉,目前夹江县生产仿古砖、西瓦的近20家企业利用本土红页岩原料的比例占20%以上。例如夹江县米兰诺陶瓷公司利用西班牙技术正新建2条投资4亿元的高档红坯陶瓷生产线。
盛世东方陶瓷一位负责人也向 表示:“我们曾多次赴意大利、西班牙等陶瓷强国取经,希望吸取他们在红坯生产方面的经验,并利用到夹江陶瓷生产上来,推广红坯砖。”
马建明说,在全国优质白坯原料逐步面临枯竭的背景下,开发及利用储量丰富的红坯原料是大势所趋。事实亦如此,近些年夹江页岩等红坯原料开采量在逐年加大,使用的企业在增多,“而我们作为较早使用红坯的企业,每年的销量都在稳步增长。”
在行业知名学者看来,随国家对环境资源的保护力度逐步加大,高白类陶瓷原料必然会越来越紧张和稀缺,而红坯砖原料资源丰富、开采便利,对生态影响小,是未来倡导的绿色环保产品。因此用红页岩、紫页岩等原料生产红坯砖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市场占有率会越来越高。
(陶瓷信息 操儒冰)
关注陶瓷信息网
12-27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