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7-82532110

夹江:产销失衡导致授信危机凸显

陶瓷信息网2019-01-10 01:29:43

2015年是整个建筑陶瓷行业发展最为艰难的一年,产销失衡、产能过剩现已成为行业内几乎所有陶瓷企业最头痛的问题。而夹江产区在今年开年后迎来了一波旺销热潮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处于销售低迷期,直至今年年底也未能有所起色。然而,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在市场销售形势如此低迷的情况下产区内仍然涌现了一批新建筑陶瓷瓷生产线。

纵观今年整个夹江陶瓷产业的产销情况可以用“销售低迷”、“产能过剩”、“库存爆满”来反映产区企业有关产销的最真实现状。虽然,开年后也曾出现过销售繁荣的景象,但是长时间的销售低迷已经冲淡了业内人士曾有过的旺销印象。

 

新线投产助力产能增加

 

与往年相比,今年夹江产区的瓷砖产量较往年还略有增长,从夹江政府公布的数据来看,今年前三季度的瓷砖产量已经达到了去年总产量的90%。

据了解,今年夹江产区在新线建设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据统计,今年整个夹江产区共建成了9条生产线,其中全抛釉生产线4条、内墙瓷片生产线1条、西瓦生产线1条、外墙生产线2条、卫浴生产线1条。除此之外,产区内还有1条在建生产线和2条正在规划生产线。

从年初至年尾,夹江产区新线投产的喜讯就未曾中断过。据了解,今年开年后,产区内香莱尔(广乐分厂)、盛世东方、康荣等企业新建筑陶瓷瓷生产线先后点火投产,拉开了新线建成投产的序幕。紧接着金翔陶瓷企业超3万平米全抛釉生产线和米兰诺技改重建3.5万平方米西瓦生产线也随之先后顺利点火投产,至此今年上半年在建的生产线现已全部投产。

进入下半年后,夹江高端陶瓷园区内珠峰和索菲亚两家企业新建的陶瓷生产线已于11月底建成点火投产。本以为今年夹江产区新线投产会就此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但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日前, 在四川广乐企业走访时该企业销售总经理林华告诉 ,企业正在新建的超平釉生产线将于本月底点火,预计在春节前出产品。

根据产区内新投产的生产线数量以及单线产能量,据 统计得出,今年夹江产区将新增全抛釉日产能约12万平方米、外墙砖4.5万平方米、西瓦3.5万平方米(291667片)。

 

企业销售压力倍增

在今年开年后3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夹江产区迎来了一波短暂的销售热潮。据了解,当时不少企业把去年年底积压的库存基本都清理完毕,不少企业甚至出现了缺货的现象。但好景不长,进入6月后瓷砖销售形势逐渐呈下滑态势,企业的销售压力也开始增大。

在瓷砖销售最低迷的6~9月期间, 先后多次拜访了夹江、丹棱、威远、井研等地区陶瓷生产企业并获悉,由于开年后各地经销商不断的备货以充实自己的仓库,从而出现年初的繁荣景象,而在遭受惨淡的市场低迷期后经销商们也开始理性备货,至此减少了企业的销售订单,从而导致企业销售压力巨大。

据了解,在今年8月份的成都终端市场调查中 先后走访了成都富森·美家居(北)、青龙国际、大港建材城、沃尔等多个建材市场发现,终端的销售情况也很萧条,在市场内几乎看不到进店看砖的消费者。对此,米兰诺陶瓷成都代理商周开杰告诉 ,今年成都市场的瓷砖销售异常艰难,往年搞一系列活动至少能拉动销售增长,而今年大部分活动促销只是亏本赚吆喝。

与此同时,周开杰还告诉 ,截止目前他所代理的品牌积压在仓库里的库存至少不低于2000万,类似于他这种积压上千万库存的经销商成都还有很多。

从终端调查回来后, 也采访了产区内广乐、米兰诺、建翔等陶瓷生产企业销售负责人。据他们透露,终端是瓷砖销售的“晴雨表”,一旦终端销售不畅,那么必定会导致企业销售压力倍增,部分扛不住压力的企业最终只有选择停产。这也是为什么在每年的7~9月期间是产区企业停窑最多的时段之一。 

 

产能严重过剩

 

在瓷砖销售旺季期间,企业为了满足市场需求,会将生产线发挥到极致来提高产能,然而,在瓷砖销售低迷时期,企业为了缓解库存压力,会压缩产能使其达到产销平衡。今年由于受整个行业低迷影响,从而造成夹江产区产能严重过剩。

“以目前的市场销售形势而言,就算夹江产区内所有陶瓷企业3个月内都不生产瓷砖,也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产区内一位从事瓷砖销售多年的销售经理对 说道。近年来,夹江产区内新建了一批大产量瓷砖生产线,其中瓷砖单线日产能可达5万平方米,全抛釉单线日产能可达3.5万平方米,甚至就连西瓦的日产能也已经达到3.5万平方米。

前不久, 在产区调查时获悉,今年产区产能过剩程度已经超越往年,在终端瓷砖销售不景气的情况下,每天还会新增20万平方米的产能,这对原本已经出现产能过剩的夹江产区无疑是雪上加霜。

据了解,在今年市场销售低迷期, 曾先后走访了夹江陶瓷企业相对集中的黄土、新场、甘霖、甘江等地区了解到,以上地区已经有不少企业关停了陶瓷生产线,部分企业甚至已经开始全面停产。然而, 在黄土一带企业中走访时还发现,裕兴瓷业不仅仓库爆满,而且连厂区四周的空地上也都堆满了瓷砖。虽然每天都会有一两辆车在空地上装砖,但是如果企业不及时停产,估计用不了十天厂区四周的空地都要被砖堆满。类似于裕兴瓷业的这种现象在夹江产区内还有很多,为了缓解仓储压力有不少企业租用了农民收割后的农田用于堆放瓷砖成品。

 

授信危机凸显

 

在销售不畅和仓库爆满的双重高压之下,产区内大部分陶瓷企业均开始铤而走险,开放了对经销商的授信,而授信一旦放开,其额度将会越来越大。

截止目前,夹江产区内规模以上的陶瓷企业均开始对经销商授信,授信额度也从刚开始的几百万扩大到几千万。年底,企业为了缓解库存压力把生产线停产的时间往后延迟,所以进一步加大了对经销商的授信额度。

在产区陶瓷企业的调查中 了解到,几乎所有陶瓷企业都不愿意开放对经销商授信,但是由于今年瓷砖市场销售不景气,大部分企业的库存压力较大。因此,产区内部分授信企业抛出大额度的授信诱饵去挖别家企业的优质经销商客户,这迫使经销商倒逼企业开放开授信。迫于无奈,企业也只有选择授信来稳住客户,长此以往,授信额度就犹如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终将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

众所周知,陶瓷企业给经销商授信是一把“双刃剑”,虽然在初期能够帮助企业缓解库存压力,但是后期的收款存在巨大的风险。一旦在授信双方约定的时间内经销商不能按时回款,那么企业的现金流就会断裂,情节严重的甚至会影响企业的生存。据了解,此前丹棱某陶瓷企业采用授信模式拉动瓷砖销售,使授信额度逐渐扩大,最后导致企业面临经营困境。

日前, 在与产区内几家大型贴牌商交流中获悉,贴牌商与企业的授信合作一直就存在,以往授信的额度不大,且回款的时间也很准时,所以企业也会适当的给部分商家授信。然而,今年由于市场萧条瓷砖销售不畅,授信款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回笼,导致企业的资金链出现危机。

 

砖价跌至“谷底”

 

受整个行业市场调节影响,今年产区内瓷片、仿古砖、全抛釉、抛光砖等产品的销售价格开始大幅下跌。然而不同的是,在开年之初产区内还曾一度出现价格回升的情况,但是在进入6月份之后又开始迅速回落。

据了解,现目前产区内300×600mm系列的瓷片一般售价在2.5~3元/片左右,800×800mm系列全抛釉的售价已经开始跌破20元/片,800×800mm系列抛光砖的售价则跌至15元/片左右。

让业内人士意想不到的是,夹江产区全抛釉从依赖山东砖到自给自足,仅花费短短2年左右的时间,产区内新建和技改了十几条全抛釉生产线,使全抛釉产能飞速增长。然而,这种非理性的增长方式给全抛釉的售价埋下了诸多隐患,在新一轮的市场竞争中全抛釉的售价也开始大幅下滑。截止目前,产区内800×800mm全抛釉的最低售价已经跌至17元/片。

全抛釉一样价格大幅下滑的还有内墙瓷片。据了解,今年瓷片的价格可谓跌宕起伏,开年后价格大幅回升至3.6元/片(300×600mm),随后又迅速跌破3元/片,如今稳定在2.5~2.8元/片左右。

在调查中,产区内盛世东方、建翔、奥斯堡等几大主要瓷片生产企业负责人告诉 ,瓷片的价格已经接近成本价,现目前产能小于3万平方米的生产线都不敢再产瓷片,不少1万平方米的瓷片生产线都已经技改产小地砖或腰线之类产品。

(陶瓷信息驻四川  龙财金)

关注陶瓷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