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7-82532110

厂价直销也违法?陶瓷人注意了,这些卖砖方式将被重罚

陶瓷信息网2022-03-23 17:46:48

建材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不少瓷砖品牌、经销商在销售过程中,不得不采取了更多的营销手段,但往往一些营销噱头却在不经意间触犯了法律法规,遭到相关部门处罚,造成损失。

《陶瓷信息》综合近期多地市场监督部门、法院、媒体发布的消息,发现多起由于瓷砖厂家、商家营销不当被调查、处罚,以及消费者维权导致商家赔付的典型案例。


图片

厂价直销?涉嫌价格欺诈!

厂价直销,是不少商家吸引客户的噱头,尤其是在一些陶瓷厂周边,存在大量标榜着厂价直销的店面,这也可能是违法的,你敢相信吗?

近日,四川巴中通江县工业园市场监督管理所就在一次执法行动中,查获了一起瓷砖经销商涉嫌以厂价直销误导消费者案。

该工业园某建材经营部张贴广告,称该经营部的瓷砖以出厂价标注,且以出厂价销售。但执法人员在对该经营部进行检查时,经营者现场不能提供该瓷砖的出厂价格表等相关证明文件。

因此,执法人员认为这一行为涉嫌价格欺诈,违反《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被通江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依法予以立案调查。


注:《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第六条规定经营者收购、销售商品和提供有偿服务的标价行为,有9类将被认定为价格欺诈行为。其中包括:标示的市场最低价、出厂价、批发价、特价、极品价等价格表示无依据或者无从比较的。


假冒品牌瓷砖?惩罚性赔偿!

假冒一线品牌瓷砖销售,是陶瓷行业一大乱象,《陶瓷信息》曾多次报道相关案例,但同样的事件却在不断上演。

3.15期间,江苏南通崇川法院发布一起消费者维权典型案例。

其中张某在某瓷砖经营部购买佛山某知名品牌瓷砖,经营部承诺“所供商品均为该品牌所产商品,假壹罚拾”,该经营部分三次向张某家中送货,张某发现送来的瓷砖中,部分不是自己所购买的品牌瓷砖,后诉诸法院。

法院查明并审理后认定该经营部存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国规定的欺诈行为,故判处该经营部按照张某购买瓷砖的价款的三倍赔偿。


瓷砖色差是小事?他们损失惨了!

不同批次的瓷砖,发色上存在微小的差异,如果再购砖时买卖双方未及时沟通,可能会演变成为质量问题。

《陶瓷信息》发现,近日,多起由于色差的消费者维权案例被列为典型案例。

四川自贡富顺县在近日发布的2021年度消费维权十大典型案例中,提到一起瓷砖“瑕疵”引起的纠纷。

富顺县吴女士在消委会投诉其装修公司所贴地砖存在瑕疵,要求更换或给予经济赔偿。但消委会调查发现,吴女士对贴好的地砖签字付款,未发现瑕疵,但调解人员和吴女士根据生活常识判断确实存在影响美观的情况。但装饰公司称所谓的“瑕疵”实为生产时一整块地板砖经切割成六块地板砖后呈现的不同区域,并出具了检验合格报告。

调解人员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认为该装饰公司在吴女士现场挑选瓷砖样式时未向吴女士说明上述瓷砖完整图案构成,未尽到告知义务,有侵犯消费者权益之嫌。经过调解,装饰公司一次性给予吴女士经济补偿2500元。

图片

瓷砖色差,图文无关。

而秦皇岛的某品牌瓷砖更是因为色差损失过万元。在秦皇岛公布的2021年消费者投诉十大典型案例中,有一个瓷砖色差引起的纠纷。

王先生在某家居广场购买价值37800元的某品牌抛釉地砖,装修铺贴完成后发现地砖色差较大,王先生认为产品存在质量问题,随后找到商家要求退货并赔偿。商家认为此款瓷砖是理石纹,共八版,有色差不属于质量问题。

后经秦皇岛市消保委实地勘察并进行调解,最终由商家赔偿王先生1.2万元。


店长携款潜逃?商家须赔付定金!

这一类情况,并非厂家、商家遭受处罚,但仍造成了消费者和厂商的损失。

业务员私下收受货款,不仅在陶瓷行业,在多个领域的销售中都有存在,一旦收受货款的业务员卷款潜逃,商家需不需要承担责任?近日,福建厦门湖里法院发布一批消费者维权的典型案例中,就有一起瓷砖店长捐款潜逃导致店家遭受损失的案例。

卢某到厦门某家居商场一家瓷砖专卖店购买瓷砖,与店长刘某达成意向并签定《定/销货单》,约定订购的货款总额19760元,卢某提前向刘某支付17000元,剩余2760元约定货到付款。

不料刘某捐款潜逃了。瓷砖店仅退还卢某7000元,其余10000元以涉案款项为卢某和刘某私人交易,且该公司在相关位置均粘贴有相关消费提示为由拒绝赔付。

法院判处卢某与该瓷砖店存在买卖合同关系,涉案商场消费提示也不能作为其免责的事由,因此必须退还卢某剩余货款。

关注陶瓷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