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发布: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中国陶瓷产业发展基金会、陶瓷信息
从大规模兴起到发展壮大,再从巅峰到消亡,新疆乌鲁木齐市建陶产业仅存在了短短的十来年时间。
2015年初的高峰时期,新疆乌鲁木齐市共有11家陶企15条生产线,系新疆自治区最大的建陶产区,但到了2020年,当地陶瓷企业因为环保和城市规划已全部退出,只留下形同废墟的破败厂房。
图为乌鲁木齐一家退出的陶企,生产车间一片狼藉,设备锈迹斑斑。
从2002年开始大规模发展陶瓷产业,到近几年陶瓷企业陆续退出,短短十余年间,乌鲁木齐陶瓷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消亡的跌宕历程。
2002—2004年通过优惠政策
从全国引进10家建陶企业
新疆建陶产业的发展可以追溯至上世纪80年代。位于乌鲁木齐市东山区的新疆建筑陶瓷厂是当时国内为数不多的专业陶瓷生产大厂。
“新疆建筑陶瓷厂是国有企业,属于新疆矿务局的下属企业,1984年引进意大利唯高公司的生产线(包括压机和窑炉),以外墙砖生产为主,当时全国只有几条线,乌鲁木齐的新疆建筑陶瓷厂就是其中之一,不过此后的十余年间,该公司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生产一直不正常。”当地一位行业人士介绍,直到1999年,该公司实行承包经营,对工厂设备进行改造,并在技术上进行革新,情况才稍有好转。
新疆阿拉木陶瓷,位于乌鲁木齐米东区,成立于2004年,现仅剩下破败的厂房。
2002年前后,乌鲁木齐市米东区开始大规模发展建陶产业,借助新疆境内探明蕴藏着丰富的陶瓷资源优势,2002年6月,米东区(原米泉市)地方政府以优惠的政策从温州引进了第一家陶瓷企业,在之后短短两年时间,又先后引进了11家陶瓷及相关企业,建陶产业开始初具规模。
据《陶瓷信息》“陶业长征”调查数据显示,乌鲁木齐陶瓷企业大多数是在2002年~2004年期间建成并投产。据乌鲁木齐海英陶瓷经销商张海英介绍,当时,乌鲁木齐市政府对陶瓷产业支持力度非常大,对入驻米东工业园的陶瓷企业给予多年免税的产业扶持政策,因此乌鲁木齐在2005年前后非常短的时间内就建成了10家陶瓷企业,生产线达到11条,在市场利好因素刺激下,企业扩张欲望强烈,规划待建的新线数量更是多达20余条。
“当时市场真的非常好,内地的砖进不来,即使进来了加上运费,根本没有竞争力,本土产的砖根本不够卖,那几年投资建厂的老板都赚了很多钱。”张海英回忆到。
产业调整与环保整治
逼迫11家陶企全部关停或搬迁
2010年是乌鲁木齐建陶产业发展的一个转折点。来自市场与环保的双重压力,让原本较为兴盛的乌鲁木齐陶瓷工业急转直下。
据一位陶瓷化工供应商介绍,城市快速扩张导致米东工业园区与乌鲁木齐城区距离太近,人居生活与产业发展产生了巨大冲突,米东开发区已不具备承载陶瓷等重工业生产的能力,再加上2015年前后环保整治不断加码等因素,已建成的11家陶企或主动、或被动地关停或异地搬迁。
图为已经退出的乌鲁木齐陶瓷厂,早已人去楼空。
到2017年6月,乌鲁木齐市仅存新疆阿拉木陶瓷和新疆鸿利陶瓷2家陶企。8月份以后,政府要求陶瓷生产企业必须使用天然气以及米东开发区可能要变更产业发展规划等传闻,直接加剧了乌鲁木齐陶瓷产业的消亡速度。
在上述供应商的引领下,时隔三年,当“陶业长征”调查小组辗转来到米东开发区时,阿拉木陶瓷以及鸿利陶瓷已彻底关停。锈迹斑斑、破烂不堪的厂区大门以及少量设备上厚厚的灰尘无不显示出仅存的两家陶瓷厂已停产多时。
已经彻底关停退出的新疆鸿利陶瓷。
而随着这两家陶瓷厂的关停,曾经辉煌一时的乌鲁木齐建陶工业企业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据介绍,在2015年前后的产业整治过程中,当地政府出台的环保标准过于严苛,从陶企经营角度,几乎不可能达标,导致陶企或只能退出,或远迁至阿克苏地区和哈萨克斯坦等地。
从一时无两到急速扩张再到现在产业资本逃离、企业退出,乌鲁木齐陶瓷工业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也仅仅是中国建陶产业在很多地区、产区发展的一个缩影。
新疆仅剩13家陶企21条线
随着乌鲁木齐建陶企业的全部退出,与2017年“陶业长征”调查数据对比分析,新疆全区规上建陶企业数量由2017年的15家减少至目前的13家,同比下降13%;陶瓷砖建成生产线由2017年的26条减少至目前的21条,同比下降19%;日产能由2017年的41.5万㎡减少至目前的35.4万㎡,同比下降15%。
预计未来2-3年,将有闽陶陶瓷等3家企业的5条新线陆续建成并投产,产业规模整体趋稳。
据2020年“陶业长征”最新数据显示,新疆建陶产业主要集中在阿克苏、伊犁、喀什、吐鲁番等地区,拥有13家陶企21条瓷砖生产线。其中,抛釉砖线6条,日产能12.1万㎡;瓷片线10条,日产能17.5万㎡;外墙砖线2条,日产能2万㎡;仿古砖线1条,日产能1万平方米;抛光砖线1条,日产能1.5万平方米;大理石瓷砖线1条,日产能1.2万平方米。
全区规上建陶生产企业直接从业人员3072人,其中一线产业工人2422人,连同(仓储、批发、物流、餐饮等)配套从业人员,产业涉及总人数逾1.5万人。
阿克苏地区:
取代乌鲁木齐,成新疆最大建陶基地
阿克苏系维吾尔语,别称“白水城”,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作为新疆境内具备较强综合发展实力的地区,在新疆建材产业“十二五规划、十三五规划”宏观指引下,凭借着戈壁滩涂非常低廉的工业用地地价以及诸多产业扶持政策,加上政府部门因势利导,阿克苏地区建陶产业获得了长足发展。截至目前,阿克苏地区已拥有5家规模以上建陶生产企业,建成生产线10条,日产能达16.7万㎡。
位于阿克苏市经济开发区的新疆欧迪亚陶瓷是地区内较有代表性的企业,2016年从乌鲁木齐搬迁至阿克苏。工厂行政负责人林联建介绍:“我们之所以从乌鲁木齐搬迁到了阿克苏,而不是回到内地或者把资金抽出来作别的行业,最大的考量在于我们更看好新疆未来5到10年的市场预期。”
林联建介绍,新疆作为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在西部大开发与一带一路战略共同推动下,未来5-10年无论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还是当地居民生活改善,都为这个产业发展提供了大量可预期的刚性需求。
“另外从产品出口方面来看,中亚国家是为数不多没有对中国瓷砖发起反倾销调查的地区,日益紧密且友好的国家关系使得我们本地生产的极具民族特色的花色类产品非常受欢迎。很多企业通过自营和非自营方式出口中亚国家的份额占企业销售总额的30%,甚至更多。”
伊宁市:
5家企业6条线,大板线正在建设中
伊宁市,是伊犁河谷内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工业中心,素有“塞外小江南”之美誉。同样得益于新疆建材产业规划指引,伊宁逐步发展成为新疆境内第二大陶瓷生产基地和西北地区最重要的陶瓷砖出口基地。伊宁建陶产业主要集中在霍城县清水河开发区以及伊宁县伊东工业园,5家企业建成生产线6条,在建生产线2条,含一条中板、大板生产线,规划待建一条卫浴生产线。
作为伊宁市首家建陶生产企业,新汶矿业集团(伊犁)泰山阳光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总经理董林见证了伊宁建陶产业的成长变迁。
“新疆占国土面积的1/6,人口却只有2000多万,真正意义上的地广人稀,本地区产业规模快速扩张,内地产品也进来抢市场,如果不是物流因素客观上对本地企业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还像过去那样片面拉产量,内部打价格战而忽视产品品质,有些企业迟早要付出代价。”董林说,“我们以前出口中亚5国是很好做的,但现在俄罗斯的砖质量也非常好,我们自己要是不提高品质,哪怕守着霍尔果斯这样的国家一类口岸,我们也很难再吃到外贸这碗饭。”
而在伊东工业园闽陶陶瓷有限公司工地,一期2条生产线正抓紧施工建设。行政办负责人辛标介绍,新建的生产线除了生产传统规格抛釉砖外,新疆本土企业首张真正意义上的大板产品有望在明年下半年面世。
“2022年,我们还要建设一条卫浴生产线,从而实现产品链全系覆盖,我们就彻底扎根新疆了。”对于企业未来,辛标豪情万丈。
以下为新疆的瓷砖产能统计数据,共计13家陶企21条生产线。
试读结束。
关注陶瓷信息网
11-20
11-20
11-20
11-20
11-20
11-19
11-19
11-19
11-19
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