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8月12日,《陶瓷信息》“陶业长征”调查小组走访湖南15个县(市、区),完成对全省31家陶企的产能摸底调查,还原近三年湖南陶瓷产业发展概况。数据显示,相比2017年,湖南省有21条瓷砖生产线长期停产或被拆除,约占瓷砖生产线总量的30%;但与此同时,湖南省西瓦产能大幅扩张,三年间西瓦产能暴增74%。
据当地陶企介绍,湖南陶瓷产业发展正面临三大挑战:一、产业布局分散,当前政府对陶瓷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基本没有;二、政府严抓矿山开采,让原本拥有原材料优势的湖南陶企生产成本攀升;三、部分产区“退城入园”,陶瓷厂面临搬迁或拆除。
部分陶企贴牌量达到50%
瓷砖单线产能增加2400㎡/天
湖南一直是全国第十大建陶产区,自2006年承接广东产业转移以来,奠定了当前的产业规模。不过,近三年来,湖南陶瓷产业发展声名不显,鲜少有陶瓷企业新建生产线,一批因经营不善而停产或者倒闭的陶企,或被政府拍卖,或生产线长期闲置。
过去三年,湖南建陶产业迎来较为剧烈的洗牌。“三年间,超过10%的陶企倒闭破产。”当地相关陶企负责人表示,企业经营管理不善是主要因素,但当地政府的相关政策倒逼也起到了一定作用,目前在湖南还能生存下去的企业,基本上都拥有自身的生存法则,都在求新求变。
近几年,仅岳阳市就先后有华雄陶瓷、弘鑫陶瓷、百森陶瓷以及金牛陶瓷等企业倒闭破产。由于市场行情艰难,陶企倒闭后很难再像以前一样,立马通过承包租赁恢复生产。截止目前,倒闭陶企中,仅有原百森陶瓷(共有三条线)一条生产线被租赁生产西瓦,其他陶企及生产线依然闲置。
调查中,不少陶企负责人表示,目前能够在湖南产区生存下来的陶企,整体发展相对较为良性,自身的生存能力较强,负债率较低。而且,随着佛山和山东淄博产区贴牌商的推动,湖南不少墙地砖企业均承接了部分贴牌订单,部分陶企贴牌量甚至达到50%左右,再加之湖南大部分企业产能规模不大,产品链较长,因此企业的产销压力相对较小。
随着产业的不断转型升级,湖南产区陶企生产的自动化水平也在不断提升。据兆邦陶瓷相关负责人介绍,同比2017年,其公司车间人员减少了30%以上,“近几年公司在原料仓、自动打包等环节全面推进自动化和智能化,来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
一组数据显示,相比2017年,三年间湖南瓷砖平均单线日产能增加2400㎡(2017年为1.67万㎡,2020年为1.91万㎡),西瓦平均单线日产能增加4.1万片(2017年为10万片,2020年为14.1万片)。
值得注意的是,湖南产区建陶企业主要分散在工业欠发达地区,企业布局分散,环保压力较小,目前湖南全省还未对陶瓷企业提出“煤改气”政策要求。
政府打击矿山开发,成本攀升
衡阳县打造全新建陶工业园区
岳阳市 建陶企业主要集中在岳阳县新墙工业园和临湘市三湾工业园,岳阳市是湖南目前建陶产业规模最大的地区。2017年拥有11家陶瓷企业,目前仅有8家企业,26条(瓷砖、西瓦)生产线在正常生产,其他3家陶企已停产多年,厂房和设备长期闲置已无法使用。
天欣科技总经理童垸林介绍,与江西产区产业集中度高,产品品种丰富不同,由于岳阳产区陶企规模相对较小,产品结构不齐全,因此,当地企业只能较大程度发挥现有生产线的优势,把产品品种和规格做全,自己给自己做产品配套。天欣科技目前产品结构包括全抛釉、通体大理石、中板、仿古砖、大规格瓷砖以及厚砖等,生产线要经常转产,对成本和产品质量把控要求较高。
衡阳市建筑陶瓷企业主要集中在衡阳县西渡经济开发区以及界牌陶瓷工业园。据了解,整个湖南省仅有衡阳界牌陶瓷工业园在2019年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广东大将军陶瓷,目前该项目还处于土地平整阶段。近两年,衡阳县政府积极打造界牌陶瓷工业园,在引进新的企业投资落户的同时,积极引导当地周边企业搬迁入园。如衡阳衡利丰陶瓷计划2021年在界牌陶瓷工业园打造新的生产基地,原有生产基地开发珠宝城、房地产等项目。
2019年,广东大将军陶瓷投资落户界牌陶瓷工业园,规划1700亩土地,建设12条陶瓷生产线;2020年,衡阳新阳光陶瓷追加投资,规划800亩地,在界牌陶瓷工业园区打造第三个生产基地,规划建设4条地砖生产线;湖南衡利丰陶瓷规划600亩土地,在界牌陶瓷工业园规划建设4条生产线,计划在2021年4月份开工建设。
据悉,衡阳县界牌镇发展建陶产业拥有得天独厚的原材料资源优势。界牌镇位于衡山县与衡阳县交界处,瓷泥资源丰富,衡阳土分布广、埋藏浅、厚度大、倾斜角小、地质构造简单,埋藏最浅才1米左右,最深只有500米左右,易于露天开采。除此之外,界牌还蕴藏丰富的钠长石、钾长石和石英石资源,储量都在亿吨以上。
怀化市陶瓷企业集中于中方县花桥镇,距离怀化市区20余公里,截止目前已聚集小康、东方、国盛、杰达、新鑫等7家陶瓷生产企业,产品结构全部为屋面瓦,其中绝大多数为古建瓦,仅小康和东方两家企业在生产欧式连锁瓦。
中方县陶瓷企业主要由本土老板投资,依托本地丰富的陶土资源和市场优势,中方县一直是湖南省西瓦生产企业最集中的产区,共建成有8条生产线,日产能68万片。
与2017年相比,中方县的陶瓷企业并没有得到发展,而且由于企业生产线设备陈旧、落后、产能较小,以及环保政策的压力,近两年,当地不少此前生产西瓦的生产线纷纷改产为古建瓦,规避与周边大型西瓦企业的竞争,市场以周边农村市场为主。
据了解,当地政府已不再支持陶瓷产业发展。尤其是近几年,当地政府加大对企业环保要求,以及严厉打击非法矿山开采,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据当地一位知情人士透露,2019年当地政府打击矿山开发,对当地几个矿山老板进行处罚,今年疫情后,多家陶瓷企业因原材料供应不足而停产。
株洲市2010年以来,随着陶土资源的充分开发和交通运输快速建设以及消费市场的扩张,加上积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株洲市茶陵县、攸县借助其丰富的陶土等原材料资源,逐渐成为佛山建陶企业外迁的热土。
据了解,茶陵县曾计划将当地打造成100条窑炉,年产值达100亿元以上,年创税收2亿元、安置劳动力1万人左右的建筑陶瓷生产基地。同为株洲市下辖县、与茶陵县相隔不足50公里的攸县,也同样利用其辖区内丰富的原材料资源,于2013年开始发展建陶产业。
据当地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受环保等相关政策影响,当地政府目前没有计划引进新的企业落户,对于现有陶瓷企业也只能根据此前的投资规划进行扩建。最重要的是,目前整个行业形势下行,企业面临较大的产销压力,不会进行大规模的扩张。
抛光砖骤减87%、仿古砖骤减56%
西瓦、中板、抛釉砖线扩增
据 “陶业长征”调查小组了解,随着产品的不断升级与迭代,近三年湖南产区陶企对原有生产线改造较为频繁,但大板、岩板等当前体现企业和产区高端标志的产品却是鲜见,仅天欣科技有排产600×1200mm大规格瓷砖以及厚砖等产品。
在产品结构方面,作为抛光砖生产大省,高峰时期湖南省拥有抛光砖生产线24条,占生产线总量的33%,而现在仅剩2条,近几年先后有22条抛光砖生产线转产或被拆除;仿古砖生产线数量在近三年亦骤减56%,现在仅剩7条。
墙砖方面,在全国瓷片产能持续下降的同时,三年间湖南省瓷片生产线与2017年相比,降幅并不大,但墙砖品类中却增加了中板这一新品类,增加的5条中板生产线基本都是在原有生产线的基础上进行改造。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西瓦”,湖南是我国仅次于江西、四川、湖北的“第四大西瓦大省”,近三年来全国建陶产能大幅压缩,但湖南西瓦生产线、产能依旧处于扩张状态,三年间全省西瓦日产能增加156.5万片,暴增74%。截止目前,湖南共有17家陶企生产西瓦,占建陶企业总数的55%,并且在过去几年里,还有多家瓷砖企业将部分生产线转产西瓦。
关注陶瓷信息网
11-20
11-20
11-20
11-20
11-20
11-19
11-19
11-19
11-19
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