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的建陶市场,可以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一方面,头部企业高歌猛进,大手笔跑马圈地扩建新线,另一方面,大量中小企业举步维艰,稍有不慎就被淘汰出局。 据《陶瓷信息》统计,2020年,全国有36家陶企被法院破产清算,更有数量不菲的企业长期停步不前或在亏损的边缘苦苦挣扎。 就在这样的逆境中,建陶行业掀起了新一轮由龙头企业领军的大规模扩建高潮。从去年底到今年3月,行业巨头大扩张的消息不断上演—— 蒙娜丽莎在总部建成3条高性能岩板生产线的同时,收购高安普京陶瓷9条生产线; 欧神诺在藤县基地再投25亿,扩建10条线; 诺贝尔在安徽芜湖投资50亿,计划新建15条生产线和1条TCM特种建筑陶瓷膜生产线; 东鹏控股投资50.8亿,在江西丰城扩建9条智能岩板生产线和年产260万件智能整装卫浴项目; 华硕控股集团先后并购江西新景象陶瓷、萍乡正大陶瓷,集团产能规模跃居全国第三位; 瑞阳集团投资23亿,规划1000亩打造陶瓷大板、岩板智能化基地; 太阳陶瓷投资20亿新建6条陶瓷大板、岩板智能生产线; 罗斯福陶瓷投资8亿新建4条大板和高质大理石生产线; 宏宇集团投资20亿,在藤县拟新建12条生产线; 唯美集团投资61.8亿元,在江西丰城启动第三期建设; …… ☝ 广告画面| 图文无关 这样高密度、大规模的投资建设,在行业近40年的发展史上非常罕见。这一方面说明头部企业非常看好行业未来的发展前景及增长空间,另一方面,行业分化加剧,集中度快速提升,各大巨头纷纷排兵布阵,冲刺一线品牌,在更高层面聚集更多资源,筹备更大规模的“大兵团”作战。 仅仅在三五年前,营收超过10亿、20亿,就能跻身行业一线品牌,成为某一产区甚至全国的头部企业。经过近年来的行业洗牌,陶企之间的差距不断拉大,越来越多的企业跨过了50亿的门槛,马可波罗更是一马当前,率先越过了100亿的门槛。 这样的增长速度,既是行业的荣幸——终于有了一批规模化的头部品牌企业,同时也是大量尾部企业的噩梦,在存量市场的竞争中,头部企业每年的增量,总是以数家、甚至数十家尾部企业的业绩下滑甚至停窑关门为代价。 马可波罗已连续两年跨过百亿门槛,在一线阵列遥遥领先。接下来,很快便会有第二家、第三家企业跨过百亿门槛。新明珠在今年的新春工作会议上已明确了“双百”目标,距离百亿已是触手可及;东鹏早在三年前就提出过百亿目标,2020年营收达到72.52亿,站在上市公司的平台上,未来两年进入百亿军团已毫无悬念;近年来增长势头迅猛的A股上市企业蒙娜丽莎,在未来两三年内极有可能跨过百亿门槛;此外,宏宇、欧神诺离百亿目标,也仅有一步之遥。 市场竞争,不进则退。可以肯定地讲,未来三五年之内,头部企业之间的竞争,将从过去三五十亿规模的“局部竞争”升级到百亿规模之上“大军团”之间的竞争。伴随着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对标企业逼近百亿目标,曾经的头部企业不可能无动于衷。在未来三五年内跨越不了百亿门槛,将难以进入行业头部企业的阵列,不但错失行业领导者的地位,而且会在二三线品牌的阵列中进一步沦落。这,恐怕才是行业头部企业纷纷掀起新一轮扩张高潮的内在动力和市场逻辑所在。 很显然,“大军团”之间的竞争,明显有别于中小企业之间的竞争,它不仅要求企业有强大的产能优势、渠道优势和品牌优势,对企业的资金实力和管理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考验的是企业的综合实力,包括企业的系统力、组织力和应变力,而不仅仅是某一方面的领先优势。其面临的机会更多,风险也更大。稍有不慎,将会满盘皆输。 ☝ 广告画面| 图文无关 百亿规模的企业,在产能供给上,一定是多区域布局,形成多个生产基地。随着生产基地的增多,企业管理的难度将会不断加大。总部与基地之间,人员、资金、信息、技术、物流等资源的流动、配置、协调与统筹,将会真正考验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百亿规模的企业,在营销渠道上,一定是全渠道销售,对渠道的拓展与掌控、对店面的管理与经营、对品牌的宣传与维护,尤其是房企的战略合作,都将不同与往日重点区域、单一品类、单一渠道的小规模“局部战争”。 百亿规模将成为评判行业头部品牌新的分水岭。因此,不惜一切代价,快速做大规模,成了当下巨头们的新一轮战略。 在市场需求总量无法快速增长的前提下,头部企业的大扩张,将会加快蚕食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甚至利用其品牌优势降维打击。大量有产能、无品牌的陶企将会陷入更大的困境当中。巨头们的“大决战”,将会进一步加剧行业洗牌,强者恒强,弱者出局。 当然,对于大量中小陶企而言也不必过于悲观。建陶行业是一个追求差异化、个性化的行业,巨头们的体量再大,也难以覆盖所有的销售渠道和市场需求。中小企业在细分领域,仍然大有可为。
关注陶瓷信息网
12-27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