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7-82532110

重金投入、重拳整治,河南治理陶瓷污染“下狠手”

陶瓷信息网2019-01-10 01:28:38

陶瓷信息讯 河南 崔学锋 报道  7月16日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河南以来,河南各陶瓷产区掀起了史无前例的环保风暴,不但造成了40余家陶瓷企业停产,所暴露出来的污染问题也让当地政府下定决心,对陶瓷企业污染进行彻底整治。正如一业内人士所说,河南在经历环保督查风暴的同时,也正在掀起一场政府整治陶瓷企业污染的风暴。

 

内黄鹤壁投入1.6亿治污

内黄、鹤壁作为河南陶瓷企业最为集中的两个生产基地,在此次席卷全省的环保风暴中首当其冲,停产企业也较为集中。据了解,自中央环保督察组进驻河南,鹤壁产区7家陶瓷企业中仅剩一家正常生产,其他陶瓷企业均停产整改。内黄产区所受的冲击相对较小,绝大部分陶企都保持正常生产。

产区规模较大、企业较为集中,注定内黄、鹤壁要承受比其他产区更大的环保压力。从中央督察组公布的问题来看,内黄、鹤壁被举报的陶瓷企业最多。这些问题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也下定决心要从根本上整治陶瓷企业污染问题。

作为鹤壁陶瓷生产基地,石林工业集聚区是鹤壁市山城区工业扬尘治理工作的重点。据了解,为有效控制工业扬尘,集聚区内7家陶瓷企业共计投资6000余万元,全部完成脱硫脱硝及在线监控设备安装,新建封闭式料棚2万余平方米,露天料场实现全覆盖。

而内黄县当地政府及企业在去年投入9000万元环保资金的基础上,今年又累计投入1000余万元,完善料仓及其他防尘设施6.2万平方米。各陶瓷企业已实现了粉料入仓、块料覆盖、定时洒水、全天保洁的目标。

 

陶企环保重压已成常态

从此次中央环保督察组反馈的问题来看,大多是经举报被发现。目前,群众的举报已成为环保督查组发现污染问题的重要渠道。只要是被举报的问题,中央环保督察组将通过当地政府进行逐级交办,并且当地必须进行调查和回复。

正因为如此,近两年群众对于陶瓷企业污染的举报层出不穷。河南社旗县一陶企被群众举报非法排污,不但要求当地政府对陶瓷企业进行断电,并且还逼迫当地产业集聚区主任写下承诺书。这就意味着今后陶瓷企业只要一出现污染问题,就会遭群众举报,甚至被责令停产整改。

另一方面,中央加大对基层干部的环保追责也将导致陶瓷企业压力增加。据了解,此次中央督察组进驻河南对大量基层干部进行了环保追责,截至7月底8月初,河南省就有449人被问责,超过以往任何一年。对干部追责力度加大,必然会导致当地环保政策更加严厉,对环保的监管更加严格。一陶瓷产区环保部门工作人员告诉 ,“现在从上到下,出现环保问题就马上会被追责,对于环保企业存在的任何问题,都会下狠手进行整治,不会手软”。

问题整改不到位不允许生产

面对此次中央环保督察组的严格督查,当地政府对环保不达标企业痛下杀手。近期,多个产区都出台了严格的整改时限、整改标准,要求存在污染问题的陶瓷企业必须按期整改,整改不到位不允许投入生产。

“严格按照上级的要求全部整改到位才能生产,没有商量的余地,否则上级就会追责,责任谁来承担”。一位环保部门人员说。

环保部门越强势,企业就越无奈。“我们停产十多天了,何时能生产也没有消息,损失惨重,损失谁来补偿?”一陶瓷企业负责人质问,“环保整治本无可厚非,关键是政府执行的有点过头了,我们这里拉原料的车辆进出厂区都要冲洗轮胎”。

无论环保政策的执行是否矫枉过正,陶瓷企业注定要遭受损失,停产的企业不仅要面临因无法供货被客户转单的风险,还要承担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且这些企业大多背负着银行贷款和民间负债,如果长期不能开工生产,或将遭遇破产倒闭的危险。

 

关注陶瓷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