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建筑陶瓷行业的不断发展,中国早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建筑卫生陶瓷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建筑陶瓷产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尽管环保政策持续趋严,但仍避免不了其能耗大、污染重的行业特点。
今年6月13日,环保部正式发布《钢铁烧结、球团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等20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修改单(征求意见稿)。其中,包括了此前引起陶瓷行业广泛关注和讨论的陶瓷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最新修订单,排放标准进一步严格。“读史使人明智”回顾我国的环保政策不难发现,《陶瓷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从无到有,经历了明显的趋于严格化历程。如今,面对“环保风暴”的全面来袭,企业应当如何自处?国家对环保政策又是怎样的态度?我们不妨一起来回顾环保政策的历程,寻求答案。
行业标准从“无”到“有”,陶业迎来“环保风暴”
1996年以前,陶瓷行业执行的是《工业窑炉烟尘排放标准》(GB9078-88),该标准只是简单规定了行业炉窑的烟尘排放限值和烟气黑度,陶瓷行业污染物排放参照该标准执行。1996年之后,陶瓷工业炉窑废气排放标准执行的是《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但该标准只对陶瓷搪瓷砖瓦窑、隧道窑等窑炉规定了烟尘浓度和烟气黑度,未规定陶瓷行业无组织排放污染物浓度和各种有害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陶瓷行业其他生产工序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该标准同样没有明确陶瓷行业大气污染物应执行的具体指标。
为了保护环境,加强对陶瓷废水、废气排放的控制和管理,2010年9月27日,国家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制定的《陶瓷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5464-2010(以下简称《标准2010》)发布,同年10月1日正式实施,该标准的颁布,对引导陶瓷行业节能减排,促进地区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引导陶瓷行业向节能减排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制定严格标准,效果事与愿违
陶瓷行业按用途分类,主要分成4类:日用及艺术陶瓷、卫生陶瓷、建筑陶瓷和特种陶瓷。这些陶瓷相互间的生产工艺及技术存在一定的差异。有业内专家指出,《标准2010》的规定没有统筹考虑整个陶瓷行业,导致出现部分指标与建筑卫生陶瓷行业不相适应的问题,比较大的差异性在于:该标准对氮氧化物、颗粒物浓度的限值已经超出了当时陶瓷企业的管理能力,出现了与行业实际不符的问题,造成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在实际环保治理上的标准缺失。
《标准2010》下放各陶瓷产区后,由于环保标准太过于严格,企业很难实施,各产区的落实情况并不理想。2014年7月,佛山市政府要求全市63家陶瓷企业深化治理,在11月1日前,全面达到国家 《标准2010》指标要求,无法达到规定标准要求的企业,将视情况采取停产整治等措施。但由于《标准2010》的要求过于严格,很多企业无法做到,一时间,陶瓷行业哀鸿遍野。
面对史上最强的环保风暴,佛山市陶瓷行业协会代表42家会员企业,向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及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上书,提交《关于〈陶瓷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执行等情况的报告》。报告指出,“国家强标建筑陶瓷部分指标过于严苛,如氮氧化物、氟化物、重金属等限值指标,没有充分考虑到行业的实际情况和当前的环保技术水平,有些指标甚至比韩国、日本、德国、意大利、中国台湾等发达国家或地区还要严格”,并称“即便是技术最先进、环保治理水平最高的佛山产区龙头企业,也无法通过技术引入和技术改造达到国家强标排放限值要求”。
标准调整修订,行业渐入“铁腕治污”时代
2014年12月12日,国家环保部办公厅称,为进一步完善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环保部决定修改《2010标准》,部分指标数据有所下调。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修改单基本采纳协会与行业的主流反馈意见,对陶瓷生产企业的喷雾干燥塔、陶瓷窑基准含氧量,以及颗粒物限值、二氧化硫限值和氮氧化物限值进行了调整,更加符合陶瓷行业;特别是建筑卫生陶瓷生产企业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的发展实际,更有利于陶瓷工业企业的水污染物和大气污染物排放管理,对实现行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修改对行业内争议较大的喷雾干燥塔、陶瓷窑烟气基准含氧量、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重要排放指标限值进行调整,其中基准含氧量从原来的8.6%(基准过量空气系数为1.7),调整放宽至18%,颗粒物限值依然保持不变,为30mg/m3,二氧化硫限值为50mg/m3,氮氧化物限值调整为180mg/m3,基本符合陶瓷行业的实际情况。江苏科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销售工程师金荣景表示,尽管此次修改后的标准相对宽松,但是陶企没有进行升级改造,不重视的话,也是不太容易达标的。
环保部根据修改后的《2010标准》,在全国开展了环保整治:山东临沂陶瓷产区39家陶瓷企业因环保问题停产;罗庄亦有24陶企环保不合格被关停;广东恩平市沙湖镇54条陶瓷生产线被强制停产;广东肇庆部分陶瓷厂环保整治不达标须减产50%;佛山11家陶企面对史上最严环保抽查;四川丹棱数家陶企停产;江西高安召开陶瓷环保通气会对环保不达标的企业将在高安电视台和行业媒体上曝光,并勒令企业进行整治。
绿色发展成趋势,收严治污表决心
今年6月13日,环保部正式发布《钢铁烧结、球团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等20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修改单(征求意见稿)。其中,包括了此前引起陶瓷行业广泛关注和讨论的陶瓷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最新修订单。
最新修订单征求意见稿显示,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将修改为:喷雾干燥塔颗粒物限值为20mg/m3,二氧化硫限值为30mg/m3,氮氧化物限值为100mg/m3;陶瓷窑颗粒物限值为20mg/m3二氧化硫限值为30mg/m3,氮氧化物限值为150mg/m3。
据悉,此次国家颁布的环保标准,对于已安装环保治污设备的企业而言是较易合格的。据科行环保建材事业部工程师金荣景表示,此次修改单主要针对的是两种类型的企业:一种是没有安装环保设备的企业,目前江西、四川、福建筑陶瓷瓷产区的部分陶企还未安装环保设施,对于颗粒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是无法达标的。对于该类粗鄙生产劣质经营的企业,势必被环保政策“连根拔起”。另一种是安装了环保设施而没有稳定达标的企业,这些企业还需要对设备进行技改、升级,方可达到最新标准的要求。企业必须将绿色生产融入到自身的发展理念上,方可在环保整治的洪流中不被洗牌淘汰。
“按照当前的环保技术来讲,是没有多大的压力的,就在于企业是否会额外的追加环保投资成本。”上海环境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蒋卫刚表示,环保标准的要求越来越严格,这是建筑陶瓷行业的趋势,也是必然的结果。提高排放标准,可以推动建筑陶瓷行业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加速转型。
广东中鹏热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万鹏表示,面对政府要求企业加强环保技术,企业应该摆正心态,调整产业结构,努力达标。按照目前的环保趋势来看,政策收严是大势所趋,政府会根据陶企现状来渐进式收严,而不像淄博产区阶梯式的“砍掉”不达标的产能。
政府以《标准2010》整顿陶瓷行业,实现清洁能源生产。回顾2010年陶瓷行业标准的出台至今,环保态势日趋严格,自“十八大”以来,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将绿色发展提上了议题,目的就是引导转型升级的企业在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促进技术创新,创造就业机会,降低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能源的消耗及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低排放、低能耗、高效率、高知识密度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发展的基本趋势。而今,陶瓷行业在转型升级和环保重拳的双重重压下,日趋严格的环保审核制度已成为关乎企业存亡的生死利剑。企业要秉承环保理念、破解环保难题,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强劲而持久的动力。(陶瓷信息 刘韬)
关注陶瓷信息网
12-27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