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副秘书长、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尹虹详细解读12大陶瓷产品和技术趋势
我今天的演讲主题是《未来陶瓷产品和技术趋势解读》。主要包括12类产品和技术。
陶瓷大板是概念还是趋势?
首先是陶瓷大板产品、应用与装备。从今年初到今年底,我至少接受了十几家陶企非常正规的咨询,问“我们要不要上大板线,怎么上大板线”。当前我们国内规格最大的大板是900×1800mm,而且以蒙娜丽莎集团为主,在四川地区金陶瓷业好像也推出了900×1800mm规格的大板产品,厚度可以达到4~6mm。
大板现在在国内外都有较多的应用案例,比如2015年米兰世博会的建筑——垂直森林,在全球都有较高的知名度,建设时间前后共耗时9年,由两栋高度分别为110m和70m的建筑组成,它所有的外墙和阳台全部采用大板。
而在国内,深圳证券交易所大楼的整个外立面,全部使用进口陶瓷大板,还有深圳的颐安集团,它的建筑外立面、前台也全部用陶瓷大板铺贴装饰。同时不仅仅作为建筑材料,大板还有一些延伸使用,比如有企业的谈判桌也使用切割成椭圆形的陶瓷大板;欧派橱柜的最新橱柜空间,也开始使用陶瓷大板……
所以,大板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今年的博洛尼亚展上,展会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陶瓷大板的广泛应用与展示,接近100多家比较知名的公司都在推陶瓷大板产品。这么大规模的展示,这100多家企业里面每家都有大板生产线吗?这个目前还无法去统计和证实。现在在国内有多少条大板生产线?此前在意大利,一位行业资深人士曾告诉我,是“18条”。
总的来看,大板和瓷砖的应用方式不一样,那么怎么把大板的应用推向深处,我的建议是:不妨先做销售,后做生产。
以目前的生产制造技术,大板至少可以做到3mm~30mm厚度,最大尺寸可以达到1600×4800mm。在意大利有西斯特姆、萨克米、西蒂贝恩特三家陶瓷大板生产制造装备供应商,曾经垄断了这方面的技术,而且信誓旦旦地号称不对中国出口相关技术与装备。比如,西斯特姆今年主推33000吨压力的陶瓷大板压机,生产尺寸为1.6×3.6米的大板,而且还打出工业4.0的广告牌。
现在他们都憋不住了,到目前为止,今年至少对中国已经出口了三套以上的陶瓷大板生产制造装备。其实,再对中国封锁这项技术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近年来,中国陶瓷装备企业已经生产制造了万吨瓷砖成型压机,可以随便生产制造出1000×2000mm的陶瓷大板,而且今年问世的恒力泰YP16800吨瓷砖成型压机,可以用最传统的、最简单的方法成型出1400×2800mm的陶瓷大板。因此,我在很多公开场合宣称,未来数年内,3米以下陶瓷大板是中国的天下,产品是,生产制造装备也是。
目前从国外引进大板设备的企业,杭州诺贝尔购买的是4万吨压机,可以生产规格1600×4800mm、厚度300mm的大板;湖北当阳的九远科技从福建九峰建材独立出来,全套引进西斯特姆生产线,含两万多吨的压机、窑炉、喷墨花机、激光切割、皮带(模具)雕刻、自动转运包装设备等等77个货柜,300多套组件已经全部运抵国内,计划在今年底全部安装完毕投产,主要生产3~6毫米厚的陶瓷薄板;同样通过引进的还有金牌陶瓷。
实际上,在进口大板设备的引进上,东鹏和万利都与国外较早接触洽谈过,但最终没有落地,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技术封锁原因。为什么现在又不继续对中国进行封锁呢?我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不知道是偶然还是巧合。
在国内方面。2015年恒力泰公司制造的YP10000型压机的成功,不仅标志着中国瓷砖制造进入了万吨级时代,而且让大家看到了低成本高质量以传统方式生产制造1×2米陶瓷薄板的技术路线,而且恒力泰公司已经于今年推出YP16800型压机,换句话说,我们很快可以看到全套国产装备生产制造的1.5×3m陶瓷板材。
我之前写过关于“恒力泰公司YP10000型压机”的专栏文章,很多人在看过文章后问我“这个压机做得怎么样”。我不是学设备的,我是看结果的,结果是很多企业都在上。比如蒙娜丽莎集团在去年12月份就成功安装了YP10000压砖机,当前它对蒙娜丽莎集团的品牌提升、技术创新、以及在行业内的技术引领等都有较大推动作用。
整个大板的问世,最大的优点就是柔性化生产。如果YP16800型压机实现投产,意味着我们国产设备也可以做1400×2800mm规格,这样一来可以大大提升国产大板的竞争力,因为规格比2800mm大可能在用途上未必有用,可能仅有个别地方有用。所以未来是我们中国人的天下,完全可以改变大板生产和销售的结局。
很多人一直在问:“全球那么多企业在推大板,但我们中国却很有限,那么陶瓷大板是一种概念还是一种趋势呢?我觉得还是概念。2012年我就认为是概念,2014年还是概念,不至于到了2016年还是概念吧?上个月我在上海参加一个幕墙活动,我在现场问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的总工程师“怎么看瓷砖大板”,他说他们现在正在试用,因为现在的外墙干挂,高端运用主要是玻璃幕墙和石材幕墙两种,当前玻璃幕墙有严格的使用限制,在人口密集的地方,玻璃幕墙不能上钢化瓷,而石材幕墙的使用标准是厚度15mm以上,这样的厚度和重量,令建筑不堪重负。
总的来看,近几年国内陶瓷板材的市场还不够成熟,陶瓷板材应用也不够广泛,外墙干挂刚刚起步,橱卫空间应用微乎其微,家具领域应用近乎为零,所以我的建议是开拓市场、销售先行,逐步建设生产线。陶瓷板材有广泛的应用空间与领域,但是很多有待于开发。
关于陶瓷大板,这些问题值得思考——
陶瓷大板是概念还是趋势与方向?
国外近百家企业展示陶瓷大板产品,他们都有自己的陶瓷大板生产线吗?
中国陶企如何面对陶瓷大板浪潮?
中国陶企需要上陶瓷大板生产线吗?如果需要又如何选择装备?
在陶瓷大板面前我们有自己的路吗?
陶瓷大板怎样装饰?陶瓷大板怎样安装铺贴?
瓷抛砖、喷墨渗花与通体大理石瓷砖
第二个也是目前的热门产品,叫做瓷抛砖。在2016意大利CERSAIE展会上,诺贝尔集团展出了全球新一代瓷砖——诺贝尔瓷抛砖,引起广泛关注。根据诺贝尔的介绍,瓷抛砖有四大技术亮点,瓷质装饰面材技术、数码喷墨渗透(或复合装饰)技术、多维通体布料技术和微米级表面处理工艺,既有光泽度80°以上的高光型产品,也有光泽度30°及以下的柔光型、亚光型产品,适合于切割、开槽、倒角、异型处理等各种深加工及立体铺贴。
我们撇开瓷抛砖的命名,单从喷墨渗花工艺来看,它是2013年开始进入中国的,当时墨水售价每吨高达50万元,特别的高大上,也仅有诺贝尔、东鹏等少数几家陶企在使用。但是最近几年,我们国产的喷墨渗花墨水、干混色料、幻彩布料等都发展得比较迅猛,加速了喷墨渗花工艺的进步与推广使用。
目前来看,行业内的喷墨渗花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坯体表面涂施一层5mm厚瓷质材料的淋浆法,另一种是直接渗坯法。很多人问我哪一种更好,我的回答是,如果采用淋浆法,技术要求会比较高,各方面的控制难度也比较大,而采用直渗方式,工艺技术相对较为简单。两种方式哪种更好取决于市场,由市场来投票。就目前来说,东鹏、诺贝尔、蒙娜丽莎都是采用淋浆法,新明珠、顺成等企业采用的是直渗方式。
另外,还有产品的命名,陶企之间各有叫法——东鹏叫“原石”,马克波罗叫“真石”,蒙娜丽莎叫“宝石”,诺贝尔是“瓷抛砖”……该产品不仅拥有抛光砖卓越的物理性能,还拥有大理石瓷砖或石材的外观,这些优点的结合,会给抛光砖带来很大的进步,同时也是大理石瓷砖的进一步提升。
我相信喷墨渗花抛光砖产品将带领抛光砖产品从有釉砖产品的市场夺回部分份额,但是也不可能回到历史的最高份额。前几年,全国3000多条瓷砖生产线中,40%是生产抛光砖的,但现在抛光砖生产线占比不到25%。其次,渗花墨水技术全面成熟及国产化,将推动喷墨渗花抛光砖产品大面积推广。今年上半年,我参加道氏公司举办的喷墨渗花墨水发布会,他们老板告诉我,未来渗花墨水价格将低过10万元/吨,目前的价格已经低过20万元/吨,价格的平民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连续球磨和干法制粉为何在国内发展缓缓?
再说说连续球磨和干法制粉。中国建筑陶瓷经过最近30年的发展,已经是世界建筑陶瓷行业超级大国了,但到目前为止“连续球磨”与“干法制粉”在我国建筑陶瓷行业几乎没有应用,尽管连续球磨在国际上已经是成熟的技术了,世界各地的建筑陶瓷生产制造几乎都有应用,尽管学术界也一直认为“连续球磨”与“干法制粉”是建筑陶瓷行业原料加工的重要发展方向,特别适合产量巨大的我国建筑陶瓷产业规模,在国际上也有广泛成功的案例,但是在中国建筑陶瓷行业,就是千呼万呼不出来。
连续球磨已经有25年历史了,对于连续球磨,我以前一直在思考,是不是中国不适合连续球磨,为什么连续球磨进入不了中国。到了2002年,我们国内才开始出现生产连续球磨机的企业,产品主要出口到中东等地区,后来又出现了亿达机电、鼎汇能科技等连续球磨机生产企业。
干法制粉也有20多年的历史,但是在中国一直没有取得较大进展,而国际上,意大利的LB公司、MS公司、德国爱立许等公司一直在开发和推介陶瓷墙地砖干法制粉工艺及全套设备。
干法制粉在节能降耗方面有着突出的效果,如博晖机电与东鹏合作的干法制粉项目,2016年10月份优等率达到97.98%,损耗3.08%,今年累计优等率达到95.95%,损耗4.5%;其次是粉料加工成本,今年累计下降超过21%……除此之外,目前国内的干法制粉项目还有佛山溶洲建筑陶瓷二厂、山东义科节能在淄博金卡陶瓷做的试验线,还有前几天我在昆明看到一家陶企的干法制粉试验线已经投产。整个干法制粉工艺及设备,我觉得对于西部产品生产红坯砖是非常适合的。
一方面,减排效果(与湿法对比)明显。经淄博环益环保检测有限公司现场检测,减少颗粒物、二氧化硫及氮氧化合物排放约70%。国外常见干法制粉减少排放约55%,对比减排率为27%。
总的来看,近年来我国原料制备技术和加工设备都有了很大的创新,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首届陶瓷行业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山东唯能陶瓷公司的“串联式连续球磨机及球磨方法”、山东义科节能公司的“陶瓷砖干法制粉技术与关键装备的研发”获得了一等奖。这说明这些技术的研发、推广和应用加速了行业整体技术进步的步伐,解决了行业发展中的一些技术难点问题,缩短了与先进国家的技术差距,提高了中国企业的竞争能力,为行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技术支撑。
喷墨机与抛光机等装备的技术创新
第四是多通道喷墨机与功能墨水。比如希望陶机的,最高可以达到16通道。我们现在的釉料品类非常多,有下陷釉、剥开釉、糖果釉,有哑光的、亮光的、闪光的,还有重金属釉、白墨水、负离子墨水等各式各样的产品。实际上,在近些年国内外的一些展会上,已经没有太多的新技术出现,很多都是技术的重叠。
还有今年看到的,我认为比较大的一项技术——无水抛光机,它是不需要用水的。
第六个是反置式抛光机,即瓷砖以正面向下的状态运行,而磨头、抛光头则在其下方进行磨削、抛光加工。最突出的是节水环保,耗水量仅为传统抛光机的30%左右,故又被称为“微水型抛光机”,特别适用于瓷片抛光。
还有宽体辊道窑,在当前已经有较多的使用案例。它的特点是长线、大窑、高效节能、环保、云控制等。
今年流行“黑白灰”
在产品流行趋势方面,我觉得今年产品流行色是灰色,从水泥砖延伸到灰色调,再延伸到现代仿古砖。无论是在佛山,还是在淄博,现代仿古砖的概念都非常强烈。与其能够较好搭配的是古典家具,不管是中式的红木还是西式的家具都没有问题。
对于灰色,我一直认为它是从水泥砖中衍生出来的、现代工业风的产物,属于小众产品,但是没想到的是,在今年的博洛尼亚展上,黑白灰是常青色。现在在设计界有一种非常流行的灰,叫做“性冷淡灰”,现在在佛山也比较多见。
黑白灰可以说是时装界永久的流行色,作为装饰材料的瓷砖,基本也是如此。随着前几年水泥砖的兴起流行,今年博洛尼亚CERSAIE展各种灰色大行其道,可以说是水泥砖的全面延伸。与此同时,灰色成为最广泛的流行色,与现代仿古砖简约风格的兴起不无关系。
花砖、浮雕砖、透水砖等产品为何走热?
第九是花砖。花砖本是整体的点缀,现在大面积堆积使用,是否可以理解为现代仿古砖简约风格的补充?我知道佛山有一家企业,他们的花砖卖给经销商每平米不到100元,但是经销商在终端能卖到680元/m2,而且供不应求。花砖的流行,我觉得是现代仿古砖太单调,需要大量的花砖作为补充和点缀。其实,中国人做花砖,我觉得还应该融入一些中国元素,比如说瓦当。从花砖等产品在国内市场的火爆,体现出近些年“主砖配件化,配件主体化”的趋势。
近几年的热门,还有瓷砖产品功能化,透水砖是其中的典型。国内最早做透水砖的是在上世纪90年代,当时我在一家外资企业,他们就是生产透水砖的,都是将一些废料敲碎后,再循环利用,主要销往韩国、日本等地。去年国家提出了海绵城市,让透水砖市场爆发,很多企业产品都供不应求。这是典型的瓷砖功能化,属于环境友好型产品。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是“发泡陶瓷保温板”,市场潜力不容小觑。产品的功能化也是我们瓷砖产业发展方向之一。
木纹砖与布纹砖也较为流行。对于瓷砖而言,永恒的话题一定是第一主流仿石,第二主流仿木。
最后是浮雕砖(模具砖)。给人强烈的立体感与视觉冲击。浮雕砖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为仿石仿木,另一类为仿布纹。为什么今年国外展会流行浮雕砖?以前没有流行并非技术达不到,而是消费者对产品的立体感要求越来越高了,平面始终不及立体来得多样化,浮雕砖的立体面更富有表现力,同时像皮带压在薄板上形成的微雕效果也可以形成效果不错的立体感。
创新是永恒的主题,企业需要有自己的特色与风格
我大概介绍这么多,这是今年令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技术及产品,我想这仅仅只是冰山一角。在当前的行业现状下,创新是永恒的主题,我们需要抓住新产品、新技术,做出适合市场的新产品,其实有时候也并不一定非得跟着趋势走,做自己最有特色的产品,也能够抢夺市场先机。归根究底,企业发展需要坚持走自己的路,做出自己的风格。这种创新才是永恒的。
(陶瓷信息 操儒冰整理)
关注陶瓷信息网
12-27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1
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