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7-82532110

陶企销售 “火爆”背后存隐忧

陶瓷信息网2019-01-10 01:25:44

近日,经常看到有陶瓷企业人员在微信朋友圈分享销售火爆的场面,或说排产困难,或直接晒出货车拥堵的场景,显示自家产品的热销。陶瓷行业的春天真的回来了?真的火爆到产品供不应求了?事实上,陶瓷行情并没有人们期望的那么乐观,在“行情看好”的背后,存在着更多的危险和隐忧。

在近期调查时,确实能感受到市场的明显回暖,特别是在去年以来涨价潮的威吓和裹挟,在一定程度上拉高了陶瓷行业市场热度。但是在采访中,陶瓷企业却感觉到并不乐观,多是“行情还可以”、“与去年同期还有差距”等表述。据实际了解,虽然目前多数陶瓷企业做到产销平衡没有问题,但以往库存并不能消化多少,远远没有达到“火爆“的地步。

“现在的行情还行,目前日销售量是产量的1.5倍,但不算太理想”。河北鸿基陶瓷副总经理董行树告诉 ,现在不算火爆,比起往年这个时候差了一些。

据了解,鸿基陶瓷无论是产品品质还是产品体系都较为完善,特别是他们生产的通体微粉抛光砖在市场上拥有较好的口碑,在产品销售上占有更多的优势。

一般而言,陶瓷企业开春市场都比较好,今年行情的差强人意有多方面的原因。据董行树分析,受国内经济下行的影响,农村市场很难恢复到几年前的红火状态,在市场疲软的形势下,经销商大多持观望态度,一方面想寻找有实力的厂家合作,以保持货物的及时供应和合作的持续性;另一方面,又要面对厂家由于成本高居不下而不断调高的价格,让经销商有些犹豫不决。

据相关人士分析,近两年产能过剩、环保重压、成本上涨等不利因素交错叠加,不但让行业形势更加趋紧,陶瓷企业的经营风险明显增加。

销售形势更趋严峻。由于各个企业的实力、产品、抗风险能力不尽相同,对市场行情的感受也不尽相同。在调查中,有个别企业就陷入了“不涨价没利润、涨价卖不动”的困境。也有企业坦言,现在虽然行情尚可,但山东、河北部分陶瓷企业没有生产,如若这些企业复产,不但市场会降温,销量也会大幅缩减。

环保整治已成常态。根据《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河北石家庄、山西晋城、山东淄博及河南的安阳、鹤壁等城市被确定为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而这些辖区有北方重要的建筑陶瓷产区,这也说明陶瓷企业将承受更大的环保压力,特别是在重要事件及污染预警的情况下,停产限产必不可免。

资金链更加脆弱。有陶瓷企业负责人告诉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陶瓷企业的融资难问题特别突出,一些金融机构一旦回收贷款就不会再放贷,或者提出资产抵押等苛刻条件,让陶瓷企业资金链陷入危险境地。同时,在原料上涨的形势下,一些供应商不再愿意给实力差的企业供应原料,迫使这些企业不得不用现金采购。另外,销售不畅导致的库存增加这些问题,这些都在考验着陶瓷企业的资金链,稍有不慎,就会陷入困境。

有业内人士指出,现在还不是陶瓷企业最艰难的时候。这次销售高潮或许会持续到56月份,过了这个旺季,市场会逐步回落,销量也会锐减,陶瓷企业会陷入更加困难的境地。对于未来的是市场淡季,多数陶瓷企业也提出了应对之策,而将产品多样化成为众多陶瓷企业的选择。

“到6月份以后,市场会更残酷,我们正在极力拓展市场,提高产品品质,研发新产品”。董行树说。

华达陶瓷营销总经理安刚告诉 ,今年,在抛釉系列、金刚晶系列的基础上,会推出通体系列,形成多元化产品结构,推动产品升级。而科发陶瓷营销总经理薛庆也说,市场无法改变,公司只能在丰富产品、生产管理上下功夫,优化产品结构、降低生产成本。

“产品多样化是必然趋势,目前我们产品有好多种,通体的、双层的,30多个花色,非常丰富,这是我们今年的重点”。国邦陶瓷营销总监连秋秋也表示。(陶瓷信息驻河南 崔学锋)

关注陶瓷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