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7-82532110

全面推进“四个转变”,加速产业转型升级 —— 专访内黄县人民政府县长 王 辉

陶瓷信息网2019-01-10 01:24:46

围绕“产品升级、品牌升级、产业升级”的转型目标,近年来“中原瓷都”内黄陶瓷产业在当地政府的强力扶持与引导下硕果累累——加快新品研发,提升生产效益;完善基础设施,坚持绿色发展;壮大产业集群,拓展销售市场……与此同时,建设中原陶瓷博览城、谋划举办陶瓷博览会等一系列以“完善配套体系、打造百亿元产业集群”为目标的行动和举措的陆续实施,让内黄陶瓷以“全新的面貌和动力”加速发展。

目前,内黄陶瓷的发展现状怎样?未来又将如何系统地转型升级?日前内黄县人民政府县长王辉在接受陶瓷信息采访时表示:“重点加快‘四个转变’,推动陶瓷产业持续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内黄陶瓷的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和竞争力。”

 

 

《陶瓷信息》:内黄作为近年来广受瞩目的新兴陶瓷产区,经过八年的持续发展,目前现状是怎样的?

王辉:2009年,内黄县抓住国内陶瓷产业转移和布局调整的机遇,高起点、高标准规划了陶瓷产业园区,吸引了一批知名陶瓷企业进驻,形成了集群集聚的态势。目前,全县已拥有陶瓷企业44家,建成55条现代化陶瓷生产线,年产量近3亿平方米,安排就业2.8万人,成为中原地区最大的新型陶瓷生产基地和产品集散地,陶瓷产业布局中原地区首选承接地,河南省政府唯一命名的省级陶瓷产业园区,被中国建筑陶瓷协会授予“中原陶瓷产业基地”称号,陶瓷也成为内黄县主导产业之一。

《陶瓷信息》:内黄提出陶瓷产业要“在转型中发展、在发展中提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战略要求?

王辉:在经济新常态下,受房地产调控、产能过剩、市场竞争加剧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陶瓷企业产品附加值低、品牌与技术创新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生存空间日渐收窄。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提出陶瓷产业要“在转型中发展、在发展中提升”。具体来说就是持续完善产业体系,加快新产品研发,加快品牌建设,做好环境生态保护,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推动陶瓷产业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发展,打造“内黄陶瓷区域”品牌。这一决定得到了陶瓷企业的拥护和回应,并迅速付之行动,充分说明内黄陶瓷企业不但有变革的勇气和创新的精神,更有担当的气魄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陶瓷信息》:近年来内黄陶瓷在哪些方面取得了显而易见的进步和提升?

王辉:内黄陶瓷产业经过八年的发展,无论从产业规模、产品品质、产区品牌,都实现了很大的进步和提升,成果是显而易见的。

在产品升级方面,体现在产品的丰富和产品结构的优化上。地砖从开始的抛光砖、渗花砖到大理石、金刚石、仿古砖等,墙砖从普通内墙砖到微晶镜面砖、金丝釉、银丝釉、剥开釉及柔抛砖等,产品档次持续提升,大多企业实现了墙地配套,产品结构更为完善,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

在工艺升级方面,体现在生产设备的升级及自动化设备的应用上。陶瓷企业投入巨资对生产设备进行技改,生产线实现了规模化、高端化生产,一些低端产品被逐步淘汰。窑炉从最初的200多米到现在500多米的大型宽体窑,生产线设置由“五机一线”到“十机一线”,这不仅仅意味着产能的提升,更保障了产品的稳定性。同时,高清喷墨打印机成为陶瓷企业标配,自动打包机等先进设备广泛应用,自动化程度显著增强。

在品牌升级方面,体现在对品牌建设的重视和投入的增加上。近些年,通过大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加大陶瓷品牌的建设与运作力度。与周边产区以贴牌为主的模式不同,内黄陶瓷企业更加注重自有品牌的培育。同时,陶瓷企业对品牌的投入也明显增加,一些企业聘请明星代言作品牌代言,积极参加佛山、淄博陶博会推介产品和品牌,鼓励协助陶瓷企业申请“中国驰名商标“、“著名品牌”。

在产业升级方面,体现在延伸产业链和完善产业体系上。在提升建筑陶瓷整体水平的同时,发展日用陶瓷、艺术陶瓷、卫生陶瓷等品类企业和产品,延伸陶瓷产业链,完善产品品类,多元化发展。对于新引进的艺术陶瓷、卫生陶瓷项目,政府将为企业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同时,建成了省级陶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占地300亩的中原陶瓷博览城正在建设,产业配套体系更为完善。

《陶瓷信息》:内黄陶瓷园区规划合理、布局规范,配套设施完善,建设标准全国领先,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

王辉:除了高起点、高标准对产业发展及产业园区进行规划论证,在基础设施上进行了大量的投入。我们千方百计克服筹资难、建设难、拆迁难等难题,累计投入10余亿元,实施了园区路网、供排水管网、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污水处理厂、天然气调压站等设施,实现“九通一平”,极大地改善了园区的“硬环境”。在软环境建设上,以产业集聚区服务中心为平台,实行“一站式”服务,简化手续,全程代办,进一步营造“安商亲商”的投资环境。

《陶瓷信息》:在当前环保越来越严的形势下,各陶瓷产区都在加强企业环保治理。听说内黄是北方地区环保做得较好的产区之一,这方面是如何做的? 

王辉:由于是新兴陶瓷产业基地,内黄县在陶瓷产业发展上摒弃先发展、后治理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坚持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我们在陶瓷产业园区设立了环境保护所,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清洁生产,累计投资6亿元,新建和改建污水处理、天然气调压、集中供气等基础设施,陶瓷企业建设了先进的废气、废水和粉尘处理设施,安装了环保在线监测,推进标准化生产。走进企业车间,与印象中陶瓷生产现场粉尘漫天、污水横流、工人汗流浃背的景象不同,厂房内并无明显的粉尘,地表看不见污水,车间的温度也未让人感到不适。彻底改变和颠覆了人们对陶瓷行业污染形象的认识。

安阳贝利泰陶瓷有限公司作为我们环保工作的标杆和典范,生产车间一尘不染,采用绿色清洁能源、以智能制造促使超低排放,对生活污水、生产余热进行循环再利用,可以说,安阳贝利泰陶瓷有限公司是陶瓷园区环保治理的突出成效,也是我们治理的方向和目标。总之,我们要致力打造清洁生产、节能环保的绿色生产基地,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多赢格局。

《陶瓷信息》:对于未来发展,您提出要强力实施“四个转变”,推动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四个转变”包括哪些方面,如何落地实施?

王辉:近年来,我们持续加快陶瓷产业集群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推动陶瓷产业全面转型升级,打造百亿元陶瓷产业集群。就是要围绕培育龙头、壮大市场、拉长链条,推动陶瓷产业由低端向高端转变、由单一品种向多元化转变、由内销向外销转变、由燃煤向燃气转变。

具体来说,第一,要加快中原陶瓷博览城、安阳贝利泰陶瓷有限公司二期等重点项目建设,建立更为完善的产业体系;第二,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强产品研发,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加快特色产品的研发,走发展创新型生产路线,实现错位发展、差异化发展:第三,坚持走品牌化路线,在产区内重点扶持一到两个潜力品牌做大做强,让外界看到内黄陶瓷的品牌实力。第四,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加速推动陶瓷企业煤改气,实现绿色环保生产。

《陶瓷信息》:未来,在内黄的经济结构中,如何给陶瓷产业定位?

王辉:按照内黄县“十三五”规划,陶瓷都是要坚定不移做好做优的支柱产业,但前提是要往高端化、品牌化、环保化发展,走出一条全新的发展路子。总而言之,政府会坚定不移地支持陶瓷产业发展,并通过政企合力,共同推动陶瓷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繁荣发展。

关注陶瓷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