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7-82532110

新旧动能转换本质上就是产业结构转型

陶瓷信息网2019-01-10 01:22:10
 

  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费洪平:

 

5月27日,在中国建筑陶瓷产区大型巡回论坛暨第二届临沂(罗庄)陶瓷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费洪平针对山东省提出的新旧动能转换,为临沂罗庄陶企业做了《关于推动新旧动能转换问题的认识》专题演讲。

《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是十九大之后国务院批复的首个区域性国家发展战略,也是全国第一个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通过山东试验区的建设,探索在新常态下新旧动能转换的有效路径和有益经验,形成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在全国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中发挥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之后,经济不再具备高速增长的条件,粗放式发展已经到了尽头。新旧动能转换,就是要大力推进发展方式转变,进行经济结构转型和增长动力转变,同时要将科技成果进行转化,体制也要转轨。

费洪平提出,新旧动能转换的核心,就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而产业转型升级方向及路径主要有6个方面,那就是高端化、国际化、智慧化、集群化、绿色化、融合化。

 

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是

十九大后首个区域性国家发展战略

理解新动能大概有三个角度,第一,增长核算角度,通过供给生产函数及增长核算来界定新动能。第二,产业结构转换角度。比如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培育新生产业这是一个转换。第三,以ICT为核心的技术革命,科技方面。这个表现形式主要是新技术、新业态、新服务、新模式。

新旧动能转换是相互联系的,并不是新动能转换把传统动能转没了,新动能既来自于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四新”的发展壮大,也来自于“老树发新芽”的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动能不仅催生了新经济,也在推动着传统动能转型升级。

从经济发展阶段和产业结构转换视角来看,新旧动能转换本质上就是产业结构转型。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发展阶段,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是会动态变化的。自工业革命以来,每一次技术革命都会引发新的产业变革,带来新的支柱产业,从纺织、煤炭、铁路到电力、石化、钢铁、重型机械、汽车,再到电子信息;每一个时代,由新技术催生的新兴产业都会逐步成长为新的支柱产业,并伴随着大约50年左右的经济长周期。

因此,新旧动能转换主要包括三部分:“无中生有”的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发展,打造经济新的“发动机”;“有中出新”的传统产业“挖潜开荒”,推动高端化、低碳化、智能化改造,促进“老树发新芽”;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在“去”上见实效,积极稳妥处置“僵尸企业”,大力淘汰落后产能和化解过剩产能,不断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的获批意义非常重大,是十九大之后国务院批复的首个区域性国家发展战略,是全国第一个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在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上,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山东地处黄河下游,东临黄渤海,是我国由南向北扩大开放、由东向西梯度发展的战略节点,在全国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山东经济总量排在全国第三位,人均水平排在第九位,是传统工业和传统产业的大省,传统产业占77%,重化工企业又占传统产业工业的77%。因此,通过山东试验区的建设,探索在新常态下新旧动能转换的有效路径和有益经验,推动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率先突破,加快新旧动能平稳接续、协同发力,为山东发展打开新通道,形成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在全国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中发挥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

对于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费洪平提出几点建议。一是要坚持战略性和操作性相通。要搞好相关规划的衔接,因为山东出台的规划很多,有《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2016-2030年)》、山东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山东西部经济隆起带建设等,新旧动能转换要与这些规划做好衔接。

第二要加强政策协调配套。推动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的诸多问题仅靠一省之力难以解决,需要在国家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发挥好政策的“叠加效应”。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应与“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等相关政策加强对接,加强各项政策相互配套,形成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政策叠加合力。

 

新旧动能转换需要五大转变

面对世界经济大变革大调整,和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我国新旧动能转换到底要如何转?我认为新旧动能转换有5个“转”字:一是要大力推进发展方式转变;二是经济结构转型;三是增长动力转变;四是科技成果转化;五是体制转轨。只有“转得快、转得准、转得好”,才能在新一轮发展中赢得主动、赢得先机、赢得优势。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之后,经济不再具备高速增长的条件,粗放式发展已经到了尽头。现在我国石油进口超过65%,铁矿石百分之七八十依赖进口。这说明如果我国继续保持百分之十几的速度,资源条件是不能保证的。同时,环境压力加大,生态、环保问题非常突出。不光是雾霾等大气污染问题,还有土壤污染问题。因此,从资源和环境条件来说,必须要进行发展方式转变,必须由粗放式向集约式,由外延向内涵发展。

我国结构性矛盾已经是长期性的问题,传统产业占主要问题。无论从产业结构比例,还是从产业层次,我国的产业结构都极端不合理。随着消费结构的升级,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没有跟上步伐,山东也非常明显。因此,必须要加快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发展,由规模扩张为主,向质量提升为转变,由加工制造向创新创造发展,由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加快促进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慧化、集群化、融合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另外,要重塑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加快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

过去的高速增长是依赖着投资和出口,现在投资拉动急减。同时,受内外环境影响,出口不仅是陶瓷方面,绝大部分行业出口都在下降。所以我们要扩大内需,要通过消费增长动力转向。我国是人口大国,山东超过1亿,临沂超过1000万,扩大消费更有意义。

创新成果转化方面,要加强科技与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我国科研成果转化率大概20%,转化的比例太低。科技与经济之间缺乏对接。现在武汉、南京、西安等城市引进人才一定要跟当地的产业相衔接,在动能转换过程当中不仅仅要强调科技创新问题,而且要考虑创新成果能不能转化。

体制转轨也是一个老问题,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改革任重而道远,改革涉及到利益关系,涉及到分配,涉及到很多问题。比如煤和电要形成价格竞争,煤价格下跌,电价理所应当下降。但现在企业用电有的高达1元,火力发电成本是0.16元到0.18元左右,中间六七毛钱跑去哪去了?这就是利益关系,垄断行业缺乏改革。动能转换,体制改革改不动就转换不了。

 

新旧动能转换核心:产业转型升级

目前产业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层次低,科技含量低,这是一个普遍现象,不仅在陶瓷行业,传统行业都有这个问题。新旧动能转换的核心,就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新形势倒逼国内产业转型升级。现在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孕育着重大突破,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对产业的影响非常大。欧美发达国家在工业化战略,包括一些新兴经济体就是东南亚国家,都在加快工业化进程,一方面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高端制造业在回流,一方面是新兴经济体包括印度发展速度非常快,对我国形成挤压,倒逼机制。

我国进行产业转型升级方向及路径主要有6个方面:高端化、国际化、智慧化、集群化、绿色化、融合化。

高端化不仅是产品的高端化,而且是整个价值链的高端化。我们陶瓷在价值链、产业链当中,还处在一个低端,必须加快推进高端化。要围绕价值传递和价值创造,加快产业价值链升级;二是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以创新链支撑产业链;要通过“强链、补链、建链”等措施进一步完善产业链,还要营造良好环境,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

在产业智慧化方面,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迅猛兴起,对产业的生产、商业模式、产业生态大大改变,正成为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产业互联网时代,企业成功的核心,是与客户建立了“强关系”,加快推进基于互联网的服务模式创新。

在产业集群化方面,集群不是集中,产业集中、园区不等于产业集群,集群化是有内在联系的产业规模效应。温州一个打火机厂配套的500多家企业,这些企业之间,有资金联系、技术联系、加工联系。广东中山一个乡镇的灯市配套的几百家,相互关联,一个有机整体。陶瓷也是全产业链的,陶瓷产业也是按产业集群发展,不能把不相关配套产业划进去。

过去产业集群主要是产业的上下游加工,现在要逐步延伸到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服务全过程。要将集群主导企业的质保体系延伸到配套企业,推动集群由无序聚集,走向有机合作。同时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提高对集群发展带动能力。潍坊高新区潍柴动力可能超过1000亿销售额,但配套企业并不多,按道理像潍柴动力几千家配套企业,如果加强当地的配套,就会形成一个大的产业集群。

产业融合化方面,各产业之间日益呈现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趋势,产业融合发展已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过去融合无非上下游之间,现在融合要包括新技术和新兴产业的交叉融合,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新生技术与其他高技术产业交叉融合。陶瓷产业跟文化艺术相结合,就是艺术陶瓷,要挖掘内涵,现在出土的文物好多都与陶瓷有关。产业融合还要强化产业与金融的融合,在融合中加快产业发展。产业发展没有金融支持是发展不来的,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基金大概有6000亿。

在产业生态化、绿色化方面,我们资源环境条件和生态承担能力,已经不允许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发展,要以清洁、低碳循环方式,引领工业转型升级。罗庄是靠陶瓷起家的,新旧能转换并不是想取消传统产业,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而是要通过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通过节能环保要打造低碳、循环、绿色的产业,完善循环经济产业链,培育生态工业园。费洪平建议罗庄不是搬迁陶瓷产业,而是要做循环经济。

 

体制障碍和创新能力不足是实体经济困难根本原因

新动能转换的本质,是要振兴实体经济。有人认为,虚拟经济就是金融、房地产,这是错误的。宗庆后、董明珠指责马云,认为制造业不行全是互联网造成的,这不对。没有互联网,实体经济水平也会下降。而且,互联网经济也是实体经济,不是虚拟的。

振兴实体经济绝不是要排斥虚拟经济,而是要妥善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金融是经济命脉,是血液。但没有实体经济,虚拟经济便是空中楼阁,虚拟经济不能脱离实体经济而独立存在。金融危机,就是虚拟经济过度膨胀造成的。我们不能把实体经济狭隘地理解为实物经济,把新经济当作虚拟经济。为生产和消费提供服务的,都属于实体经济,包括服务业也是实体经济。

另外,制造业服务化,是一种发展趋势。现在好多制造业并不是靠的加工赚取利润,世界500强、跨国公司的利润分配,更多是靠后端服务来赚取利润,所以制造业服务化是一个大的方向。加工制造利润占的比重并不高,更多是后端的服务。

现在陶瓷行业盈利在下降,其实不仅陶瓷行业,百分之八九十的行业都在下降。我觉得首先是体制改革的影响。政府职能转变之后,市场体制不健全,说民营企业一视同仁,但一直没平等过,银行贷款先贷给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进入的天花板始终没解决,很多民营企业要求让国有企业来控股,为什么?因为民营企业营商环境非常困难,融资难、融资贵。改革的目标要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活力,而不是民营企业让国有企业来控股。

其次,我们行业的创新能力不足,研发投入不高,科技水平、人才水平以及创新能力还不足。以高铁为例,高铁的关键零部件自己生产不到20%,百分之七八十还依赖进口。传统行业里面钢铁工业过剩,但高端钢材得依靠进口。

再次,行业产能过剩。2008年之后,为了应对危机我国拿出4万亿来刺激经济,配套三四十万亿,当时为了保增长,GDP高达百分之十几,所以行业不会过剩。但现在的GDP速度6%、7%,必然要过剩,现在产能过剩涉及的领域更广、程度更严重,化解难度前所未有。

过去我们靠成本优势价格优势竞争,因为劳动力便宜。但现在传统要素的优势逐步消失,价格都在上升,所以综合成本不断上升,盈利水平也下降。同时市场需求减弱,也进一步加剧了实体经济的困难。不仅国际需求在下降,国内需求也在下降,所以实体经济困难。实体经济困难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是体制机制障碍和创新能力不足。

罗庄是重化工业基地,转型升级对罗庄来说,也是当务之急。动力转换是山东省做出重大部署,一定要抓住这个机遇,推动陶瓷行业,推动整个建材行业健康发展。


关注陶瓷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