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7-82532110

高安产区转型下的个体抉择

陶瓷信息网2019-01-10 01:21:11
 

过去的十年,高安产区发展成为产能规模仅次于广东的全国第二大建筑陶瓷产区。在这十年间,有相当一批行业人士,用十年的时间创业,把一家企业经营壮大,也有怀揣梦想,希望用自己的理念在高安打造陶瓷品牌,转型道路并不一帆风顺。如今,站在转型升级的重要关口,无论是产区,还是企业,以及个人,都面临着转型的重要抉择。

为挖掘高安产区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企业以及行业人士的转型抉择,陶瓷信息采访了产区几位行业资深人士,从他们或成功或失败的转型之路中,能看出处于时代洪流中的个体或企业的命运。

 

 

跟随产业转移洪流

十年打造区域化工品牌

作为一家专业生产陶瓷化工釉料企业的老板,黄站强趁着过去建筑陶瓷高速发展的大潮,放弃广东企业的高管职位,把握行业和时代的发展趋势,与合伙人一起在高安创业,经过近10年的创业发展,黄站强的陶瓷化工釉料企业在整个江西产区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

黄站强表示,2000年,跟所有刚走出大学校门的人一样,他到广东佛山找到了一家专业对口的陶瓷化工釉料公司,跑业务,他认为这是其职业生涯的起点,也是其后期创业的奠基石。期间,他跑过广东、福建等地的陶瓷厂的业务,无论是对产品,还是对业务都非常了解。经过8年的努力,他晋升成为这家公司的副总经理。高薪、高职,黄站强用八年的时间,实现了众多打工者的职业目标。

“但也是我打工职业生涯的天花板。”黄站强表示,即使跳槽到其他公司的职位也是一样,只是薪资会有所提高,对于未来人生的职业规划,他也曾迷茫和犹豫过,最终,他选择放手一搏,跟着全国建筑陶瓷产业转移的大洪流,回到江西高安,开始了人生的一次最大转折点,而这一次转型,对当时的他来说,前路漫漫不可测。

带着理想、怀着抱负,黄站强与他的合伙人在高安产区成立了自己的新公司——延新化工。黄站强表示,创业是自己人生的规划,也是对职业生涯的规划,但能否成真并不知道。职业生涯的瓶颈,是推着他迈出创业这步的关键。

 

产区发展助推个人创业转型

2008年左右,高安建筑陶瓷产区在承接全国建筑陶瓷产业转移的发展大潮中,不仅吸引了广东新中源、新明珠以及温州籍、福建籍老板的投资,作为曾经拥有“釉面砖王国”的高安产区,在这股产业转移的大潮中,也激发了高安本土投资者进军建筑陶瓷产业的热情。从20073月产区成立,到2008年底,整个泛高安产区的陶瓷企业从48家,增长为60余家,产能规模也是快速增长,受到整个产区发展格局以及国内建筑陶瓷市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一批佛山上下游配套企业开始把目光转向高安产区,同时,也吸引了一批有技术、有资源、有梦想的人开始创业。

“把握时代发展政策、抓住市场发展先机,是延新化工能够在近10年迅速成长壮大的主要因素。所谓天时地利人和,创业之初,高安产区的建筑陶瓷产业也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作为一个新兴的建筑陶瓷产区,各种产业配套都处于紧缺的状态,延新化工正是凭借优质的服务、稳定的产品品质,一步步积累了人脉和口碑。”黄站强表示。

高安产区经过十年的高速发展之后,产区和产业也进入了转型提升的阶段,对企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化工釉料企业,延新化工如今也面临严峻的环保压力,黄站强考虑的是,企业该如何转型提升。今年广西藤县、重庆荣昌陶瓷产业招商势头迅猛,延新化工也在适时调整战略布局。目前,延新化工在江西、湖北、山东等产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名度,当下,公司已经在佛山设立新的生产基地,调整战略定位,打造全国品牌。

“随着建筑陶瓷产业的转型升级,很多企业都面临严峻的生存压力,但是跟随沿海产区产品开发的脚步,行业还是有很多的机会。”黄站强说。

 

实现心中的品牌理念

自己转型做贴牌

高安产区的发展,改变的不仅仅是黄站强,还有一大批的技术、营销人才。有些人与黄站强一样,职业生涯已进入天花板瓶颈,无法在晋升和突破;也有些人不安于现状,希望凭借自己从业的经验和资本积累,自己创业,实现梦想。

最初作为高安改制后的民营陶瓷企业的业务员,有着多年的营销经验的吴新(化名),不甘心每年拿着几万的薪水,也眼见身边的同事到佛山就业实现了职位和待遇的提升,在这样的人生选择下,吴新南下佛山,进入佛山一家陶瓷企业负责大区销售经理,一直做到成为年薪几十万的品牌老总。

2008年,由于高安建筑陶瓷企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佛山一些大牌企业的品牌老总、职业经理人,自然成为高安产区老板眼中的香饽饽,尤其是这些高安本土的营销人才,能够回乡就业是不错的选择。因此,吴新被高安本土企业老板高薪邀请回乡就业,成为陶瓷企业的职业经理人,操盘整个企业的营销管理工作。

在高安8年时间,吴新先后任职了几个陶瓷企业的营销总经理,但是,由于理念和现实的不合,他无法实现自己对品牌的诠释和推广,吴新最终谢绝了其他企业的邀请,再次回到佛山注册品牌,到高安产区开始了其贴牌商的人生转型。彼时,高安产区只有一些温州籍和福建籍贴牌商,这些贴牌商大部分还主要以批发、赚取差价为主。吴新则是当时产区较早的品牌化思路来运作品牌的贴牌商,具体注册品牌、设计品牌VI、邀请品牌形象代言人、自主开发产品的研发和设计、在终端建设形象店等等。

吴新坦言,从佛山回来的职业经理人,都希望能够以佛山的模式,结合当地产区企业的现状来规划市场,开拓渠道,打造品牌。但是,正处于发展中的高安产区,大部分老板的思路却一直是不断上新线,扩大产能规模,完善产品结构,对品牌和渠道重视较少。因此,吴新希望能在自己手上打造出一个品牌。

2015年,吴新的新品牌成立,他与几个合伙人共同分工合作经营。在高安产区也找到了一家产品品质等各方面都非常不错的厂家,进行代加工。作为产区最早一批“吃螃蟹”的贴牌商,无论是产区的企业老板,还是企业的生产和销售管理人员,都对产区中这一刚出现的新事物并不了解、更不重视,尤其是在当时企业市场产销形势较好的形势下,厂家没有产能和库存压力,只需要服务好现有的客户,并不需要其他新兴的渠道来分化产能压力,甚至担心贴牌商会抢占企业的市场资源。因此,吴新的新品牌在运作2个月后,客户的样板和首批发货已经完成,但由于厂家排产跟不上,很多客户后期补货就出现严重的问题,即使能够排产,客户对产品品质的投诉率也增加了。为了满足客户的供货需求,吴新辗转多家企业寻找产能,既要保证客户的排产,又要确保产品的品质,吴新在贴牌这条道路上,走的非常艰难。运营了8个月的品牌之后,吴新在终端建立超过15家专卖店和专卖区,有了一定市场口碑。最终,由于排产跟不上,以及后期补货难等问题,吴新的贴牌商之路最终夭折。目前,吴新继续回归到企业担任职业经理人,负责企业的营销管理工作,积极开拓终端零售渠道,以品牌专卖店或者专卖区的模式来运营品牌,这与他最初创业做贴牌商的理念和思路比较吻合,他希望自己的理念和梦想,可以在新的企业得到实现。(熊娟萍)

 

关注陶瓷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