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信息 | 7月15日—9月1日,《陶瓷信息》“陶业长征”调查小组历时48天,完成对江西全省的瓷砖产能摸底调查。最新调查数据显示,江西省共有建筑陶瓷生产企业126家,陶瓷砖(瓦)生产线360条。其中,瓷砖日产能553.88万平方米(以310天生产周期为计,年产能达17.17亿平方米),陶瓷屋面瓦日产能978.5万片(以310天生产周期为计,年产能达31亿片)。
数据显示,江西高安生产线和产能占江西省的“半壁江山”,日产能达281万平方米(年产能8.7亿平方米)。目前,江西省共计20条生产线正在建设,其中12条在江西高安,产品主要为大板、中板及抛釉砖。
对比2017年,2020江西省建筑陶瓷生产线减少12条,但瓷砖日产能增加5.1万平方米。主要原因是,2017下半年高安因城市规划,将城区和新世纪工业园内8家陶企全部关停,以及抚州东乡等地区因城市发展需要,将个别停产倒闭企业进行关停或拆除。而产能增加则是高安等产区企业生产线通过技改提产,以及近三年扩建的生产线以单线大产能为主。
值得关注的是,三年间江西省西瓦生产线增加9条,日产能增加183.5万片。近几年,由于瓷片和外墙砖市场持续萎缩,部分企业将外墙砖或者瓷片线转产西瓦,另一方面,近三年增加的西瓦生产线基本以大产能为主,平均日产能达30万片。
中板、大板成为江西产区近三年新兴品类,且这两大品类基本集中在江西高安。目前,江西省拥有中板生产线41条,日产能86.2万平方米,大板生产线22条,日产能33.15万平方米,产品规格主要以600×1200mm、750×1500mm、800×1600mm为主,丰城唯美大板、岩板线可生产1200×3600mm等超大规格岩板。
江西高安建筑陶瓷产业基地。
高安市 :56家陶企171条生产线
预计2021年产能达10亿㎡
根据“2020陶业长征”调查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9月,高安市共有陶瓷生产企业56家,生产线171条,日总产能281万平方米,喷墨机上线数量达到276台。其中,西瓦生产线23条,日总产能425万片。这一数据已经超过除高安市以外,江西其他地区所有陶瓷企业的日总产能,高安不仅仅是江西省最大的建筑陶瓷产区,也是国内县级城市中产能规模前二的产区。
与2017年59家陶瓷生产企业,180条生产线,日总产能285.8万平方米相比,三年间,高安产区的产能及生产线数量均有下滑。最主要的因素是,2017年底当地政府因城市规划要求,集中关停高安新世纪工业园内的8家陶瓷企业,18条生产线。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生产线减少了10条,但产能相差并不明显。主要是近三年来,高安产区陶企新扩建的生产线均以大产能为主;另一方面,不少企业对原有生产线进行提产增效技改。而随着2020年,高安产区签约的5家陶瓷企业陆续建成投产,2021年高安产区瓷砖年产能将达到10亿平方米。
在建筑陶瓷产业的发展历程中,高安并不比佛山晚。上世纪80年代中期,几乎全市每个乡镇均有几家陶瓷厂,形成了规模效应。彼时的高安,陶瓷成为了支柱产业,占全国陶瓷产量的1/8。遗憾的是,后期的高安陶瓷没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高安建筑陶瓷行业的地位迅速被佛山、福建以及山东等其他产区超越。
但是,高安依托曾经建筑陶瓷产业发展过程中深厚的产业基础,培养了大批行业人才,尤其是生产技术人才。2007年后,高安在承接国内建筑陶瓷产业转移的浪潮中迅速脱颖而出,在广东新明珠、新中源等广东籍企业的带动下,高安本土企业纷纷投资建筑陶瓷产业,产业规模以“奇迹般的速度”发展,相关的产业配套,如物流、机械化工以及产品设计等相关配套项目纷纷进驻高安。
经过13年的高速发展,以及一批国内外陶瓷企业及相关配套企业的落户,推动了高安本土建筑陶瓷企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近三年来,山东淄博贴牌商的进驻,广东一线品牌大量的OEM订单涌现,不仅给高安带来了大量的产能订单,更重要的是,提升了高安产区本土企业的产品开发设计以及产品品质。
抛光砖仅剩11条线
中板、大板线达40条
据“陶业长征”最新调查数据显示:除抛釉砖以外,抛光砖、瓷片、仿古砖以及小地砖、外墙砖等几大系列产品的产能均有下滑。与2017年相比,高安产区产品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产品规格越来越大,高值产品占比在增加。抛光砖产能持续下滑,目前仅剩11条生产线,大板、中板两大品类近三年蓬勃发展,成为高安产区趋势型产品,高安企业正在建设或改造的生产线中,中板、大板依然是企业规划的主要品类。
据了解,2020年,600×1200mm、750×1500mm等两大规格的大板系列产品不仅生产线增加,企业月销量均呈明显的增长趋势,抢占了不少传统800×800mm规格抛釉砖市场。而且,根据目前新建企业的扩建规划显示,单线大板生产线产能将超过3万平方米。
中板作为高安近三年来诞生的新品类,生产线从2017年的2条(当时叫薄板)增加到目前的26条,日产能55.1万平方米,超过了瓷片,同时大板线亦达到了14条。据悉,目前无论是高安还是江西其他地区,尽管瓷片生产线和产能依然比例较高,但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假性产能”。有不少瓷片生产线因销售压力过大而停产,也有部分瓷片生产线即将面临改线。
2017年前后,高安产区不少企业在产品结构上就已经实现多元化,向全品类发展,但彼时更多集中在一些生产线较多的头部企业。到2020年,根据最新的调研数据显示:高安产区头部企业在产品结构上不仅实现了多元化,甚至实现了全品类发展。如华硕陶瓷集团除了外墙砖和西瓦系列,整个室内墙地砖产品均有生产。太阳陶瓷集团除了抛光砖和西瓦系列,其他整个产品链均已完善。同时,产品品种齐全、产能规模大是目前高安头部企业的主要特点。
收购、扩建、租赁……
将诞生30亿级陶企、10亿级瓦企
2017~2020年,受地方环保政策影响,全国不少建筑陶瓷产区面临停产、减产等压力,而高安产区经过13年的高速发展,大部分企业已完成了现有土地的生产线规划,并获得了一定的资本积累。在面对产业转型升级以及企业发展布局的新趋势下,近三年高安产区已有不少企业通过收购、租赁以及投资新基地等模式实现新一轮发展。整个高安产区已有4家企业年产值超过10亿元,到2021年,4家头部企业将向20亿元、30亿元级迈进。
2020年,江西家乐美、格仕祺、罗斯福以及瑞阳陶瓷4家企业已投资扩建新生产基地,华硕陶瓷集团通过全资并购新景象陶瓷率先实现弯道超车,通过强大的资金实力,实现3条生产线同时点火投产,产能规模跃居产区首位。佳宇陶瓷于2020年初,收购上高国员陶瓷,成为国内最大的西瓦生产企业,年产值将突破10亿元。
除了扩建或者收购,产区也有不少企业通过租赁的方式来完善产品结构。如金凯瑞陶瓷2020年以租代购的方式承租原和谐陶瓷,进一步提升企业产品结构和产能。
“集中供气”
计划11月份全面试运行
近三年,全国各大建筑陶瓷产区“煤改气”政策不断加压,大量的企业因生产成本过高而选择停产。江西是目前唯一还没有实现“煤改气”的大型产区,这也是近三年来,在全国其他产区生产线纷纷停产、产能持续下滑的大趋势下,江西产区依然稳中有升的主要原因,环保红利和政策红利占主要因素。
然而,随着2020年11月份,高安产区“集中供气”项目的试运行,高安陶企也将面临较大的生存压力和环保压力。
在调查过程中,有不少企业表示,高安产区集中供气后,伴随着生产成本的上涨,高安产区将失去当前的成本竞争优势,这也是为什么近两年高安产区企业建新线、建大线的主要因素之一。建设和改造更节能高效的生产线,可提升生产线的产能,降低生产成本。
大板、中板以及新产品开发速度更快,尤其是不少资金实力较强的企业,都是采用现金或者月结的方式采购原材料,以及提升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等举措,目的就是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上高、宜丰县 :建成66条线
两家陶企扩建大板
上高、宜丰距离高安100公里范围内,两地建筑陶瓷产业基本由高安本土企业组成。当时,由于上高、宜丰的投资政策相对更宽松,出于产业不集中、环保压力不大等因素考虑,一批高安本土企业把投资目光聚焦到了上高和宜丰。
据“陶业长征”调查统计获悉,上高县共有11家陶瓷企业(1家已停产倒闭),其中有8家是高安本土企业投资,共建成生产线34条;宜丰共有12家陶瓷企业,其中有9家企业由高安本土老板投资或者租赁,共建成生产线32条。在近三年中,仅有上高宝庆陶瓷增加了1条生产线,宜丰世纪新贵增加了1条生产线,以及上高新增了一家岩板生产企业。
据了解,目前上高宝庆以及金利源陶瓷两家企业已规划扩建新的大板生产线。宜丰、上高两地有不少运营良好、综合实力较强的企业均有扩建计划,因受企业现有土地面积以及环保政策的制约,扩建生产线的规划只能搁置。
丰城市:三大一线品牌陶企
全部使用天然气生产
2007年,在承接全国建筑陶瓷产业转移的热潮中,丰城市以打造精品陶瓷园区为定位,引进了三大国内一线品牌企业进驻,分别是斯米克、东鹏以及唯美陶瓷。经过13年的发展,丰城市共建成37条生产线,日产能49.8万平方米。而其中唯美集团在丰城拥有3个基地,生产线26条,另有1条大板生产线在建。
目前,丰城市三家陶瓷企业全部采用天然气作为生产燃料,除了传统的产品结构,拥有国际先进的全智能化大板、岩板等生产线。
九江市 :浙企投资热土
得益于地理位置优势,九江成为浙企投资的主要热土。先有诺贝尔陶瓷投资落户九江市。2014年以后,作为江西省最后一块陶瓷企业进驻的地区,九江修水县在2015年初,先后引进了新宏信、新寰宝以及帝维陶瓷三家温州籍企业。
其中新宏信、新寰宝两家企业均是此前跟随陶瓷产业转移,在高安建筑陶瓷基地投资落户的温州籍企业。由于高安原有土地面积不足,而高安彼时要求新扩建企业必须使用天然气的门槛限制,这些企业纷纷将投资方向转移到政策环境相对宽松的修水县。
根据调查了解,三年间,仅有新宏信陶瓷扩建了2条新生产线,新寰宝陶瓷目前在建1条新生产线。受当地企业较少、物流以及相关原材料等配套不集中的影响,九江陶瓷产品结构不齐全,当地企业表示,同等距离的物流成本修水县更高,而且找车难。市场辐射半径主要集中在安徽、湖北等部分区域。
景德镇市:建成29条线
瓷片、仿古和西瓦为主
景德镇一直以“千年瓷都”的美誉被世人称道,而且,因多所专业的陶瓷类院校座落于此,景德镇拥有强大的科研技术以及创新研发人才。2007年,在建筑陶瓷产业转移大幕开启之前,景德镇仅有鹏飞建筑陶瓷和梦特香两家本土企业,2007年后,金意陶、欧神诺、乐华以及爱和陶乐华等企业先后落户景德镇三龙工业园。随后,江浙以及本地的一批陶瓷企业开始兴起。
景德镇一度希望借助“千年瓷都”的名片,以及专业的陶瓷院校人才背书,来打响建筑陶瓷产业的品牌。然而,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景德镇建筑陶瓷产业并没有获得较大发展。而且,近三年,景德镇多家本土企业因经营不善,已被福建老板承包生产,仅卡迪克陶瓷一家本土企业运营良好。而广东籍企业近三年的产能规模增长并不明显,仅欧神诺陶瓷增加了2条瓷片线。
景德镇拥有千年的陶瓷文化底蕴,也有科研院校的人才背书,但原材料优势不明显,物流不发达,再加上当地近几年以打造旅游产业为主,政府对建筑陶瓷企业的扶持政策不明显,产业发展环境相对较差。
萍乡市 :建成18条线
其中5条停产
萍乡一直是“中国工业陶瓷之乡”,2007年萍乡湘东工业园被江西省政府列为“江西萍乡陶瓷产业基地”。2007年前后,萍乡政府跟随建筑陶瓷产业转移的浪潮,积极发展建筑陶瓷产业,引进了部分广东、福建企业落户。
根据2020年“陶业长征”最新统计的调查数据显示:拥有陶瓷产业基地称号的萍乡产区目前仅有18条生产线,其中当地最大的建筑陶瓷企业正大陶瓷于2019年倒闭(产能数据依然有统计)。若减去正大陶瓷的产能,萍乡仅有13条生产线,且基本以陶瓷屋面瓦为主。
据了解,萍乡陶瓷企业分布不集中,以湘东工业园为主,同时芦溪、安源等工业园均有分布。据当地企业表示,萍乡地区的营商环境相对高安、宜丰、上高等地较差,尽管拥有丰富的瓷土资源以及优越的地理位置,但萍乡陶瓷产业不集中、产业配套不齐全、产品结构不丰富等形成产业恶性循环。因此,萍乡产区除了国微陶瓷将现有瓷片线改建为600×1200mm规格抛釉线,其他企业并未有扩建计划。
2017-2020年,整个江西产区的发展形势相对广东、山东等产区,产业政策稳定。尽管受瓷砖消费模式的转型迭代,以及精装房、整装等渠道冲击,少数企业因经营不善而倒闭或停产,但大部分企业运营情况相对较好。尤其是疫情后,其他产区开工晚,以及广东“煤改气”政策导致大量生产线无法正常开工,给江西产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会。
特别是高安产区,产业集中、产品结构齐全,除了现有终端渠道市场销量提升,同时有相当一部分贴牌订单涌向高安。因此,今年疫情后,高安产区不仅出现不少企业扩张、扩建的现象,同时,此前停产的生产线被重新盘活,不少实力型企业开始在生产线、产品结构以及管理等方面进行转型与提升。
关注陶瓷信息网
11-20
11-20
11-20
11-20
11-20
11-19
11-19
11-19
11-19
11-18